蒙学吧 关注:47贴子:94
  • 0回复贴,共1

蒙书介绍《三字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三字经》的作者与成书
一般认为是南宋王应麟所作。王应麟是大儒,对经、史、子、集四部都有精深研究,《困学纪闻》被视作清代考证之学的先导。同时,他对蒙学又极为重视,著有《小学绀珠》、《补注急就篇》、《姓氏急就篇》、《蒙训》、《小学讽咏》等。以他的学力来写《三字经》,便使此书成为宋代最优秀的蒙书,在整个蒙书史上也是扛鼎杰作,被誉为“千古第一奇书”。
有些学者认为此书是宋末区适子所作。
《三字经》成书后,经明清陆续补充,民国前期又加增补,主要是补宋至清的历史。目前的通行本一般都是1000字多一点。
《三字经》的新增改编本极多,还有各种满文、蒙文译本,并东传日本。
二、《三字经》的内容特点
1、结构宏大而系统,超越之前所有蒙书
开篇: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犹如蒙学序言。
第二段:三纲五常十义,夹杂四时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禽八音等自然知识。
第三段:小学四书六经诸子,显示学问次第。
第四段:历史朝代更迭,缩写二十四史。
结尾:举贤人事例,激励学生当奋发向学,显亲扬名。
2、知识密度高,学习效率高
在最小的篇幅内提供了尽可能全面的知识。章太炎把《千字文》和《三字经》对比,认为后者虽然“字有重复,辞无藻采”,但“启人知识过之”
3、用意精深,表意贴切,举重若轻
比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原本是宋代理学家讨论的哲学大题目,即“义理之性”和“气质之性”,但《三字经》既准确表达,又不故作高深,自然地引入到教育的主题上来:“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显得气宇非凡。
三、《三字经》的形式特点
1、采用三字句,隔句押韵,朗朗上口
《三字经》之前的三字句蒙书:
《急就篇》开篇: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周千秋,赵孺卿,爰展世,高辟兵。……
南宋陈淳《启蒙初诵》:天地性,人为贵,无不善,万物备。仁义实,礼智端,圣与我,心同然。性相近,道不远,君子儒,必自反。……(只讲伦理)
2、段落分明,过渡自然
比如第三段和第四段的过渡: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3、语言流畅浅显,不失生动,常用比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1楼2018-07-03 16:3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