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第一章 成长的烦恼
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二月二十一日,本卷的主角,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出生。前面已经介绍过,爱新觉罗是姓(后改的),名努尔哈赤。
通常来讲,帝王降世,尤其开创之主,上天多少会降些祥瑞,以彰显天子的非凡。然而关于努尔哈赤,似乎并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唯一的特殊情况,其母亲怀胎十三个月才把他生下来(孕十三月而生)。
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这显然不太现实。
可能有人会问:殷夫人怀孕三年六个月,才生下哪吒,十三个月算啥?我在这里想先强调一点,我写的虽然不敢说是正史,但绝对不是神话。
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算错了。即便确有其事,也没什么好炫耀的。至少我读到这段的时候,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只能说:生下来,不容易。
生的不容易,活的也艰难。
本来努尔哈赤出身不错,成分至少也算地主。爷爷觉昌安是大明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父亲塔克世也可以算部落中的头领,母亲喜塔腊•额穆齐是塔克世的大妃(正妻)。
我们现在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法律规定,多娶犯罪。有些男同胞羡慕古代的一夫多妻,希望回到过去。事实上,古代中原汉族也是一夫一妻。只不过还有个后缀,完整的说法应该叫一夫一妻多妾制。
一妻指嫡妻,也叫正妻、原配、正房,俗称大老婆。明媒正娶,地位尊崇,有名分。
多妾指庶妻,时代不同,种类繁多,什么嫔、美人、昭仪、良人……统统算妾,只不过名称而已,反正按现在的说法,统称为小老婆。数量不定,名分基本全无。
相比之下,地位相当悬殊。有些时候,妾的地位可能只比佣人高一点。
妻妾的地位不同,更体现在继承上。尤其大户人家,继承绝对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简而言之,“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意思是有嫡子(正妻的孩子)的,只能嫡子接班,在嫡子之中,选最年长的;实在没有嫡子,才能在庶子(小妾的孩子)中选,当然也选最年长的。
如果按照汉族的传统,努尔哈赤属于嫡长子,前途无量。
不过,女真的婚姻、继承制度跟汉族有所区别。
女真的婚姻制度,才能算真正的一夫多妻制。大福晋(大妃)、侧福晋(侧妃)都是正妻,大福晋一般只有一个,侧福晋数量不定,但都有名分。除了这些福晋,剩下的才相当于妾,同样也都没名分。
至于继承制,刚开始很随意,没有太多规矩,有的时候更接近蒙古,幼子继承制。年长的孩子成年以后,离开家庭,独立生活,最后剩下最小的孩子继承全部家产,成吉思汗的起步资金就是这么来的。实际执行中,女真人并没有那么严格,通常想选谁选谁。当然,跟其他民族一样,也有个公认的原则——谁抢到算谁的。
努尔哈赤的母亲额穆齐还有个身份,建州右卫都督喜塔腊•阿古的女儿。阿古还有个汉名叫王杲,明朝廷给起的,估计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少数民族的姓名一般都很长,明朝廷也懒得调查,大概把所有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酋长都译为姓“王”。阿古的满语可能听起来像“杲”,因此就叫他王杲。
【在这里,我想提前说明一下,由于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姓名都比较长,写起来比较麻烦,读起来也特别绕口,所以后面出现的重要人物,首次出场,我会提一下姓氏,之后都只写名。比如喜塔腊•额穆齐,只说额穆齐。如果该人物有汉名,那么只提汉名,否则大家可能不熟悉。同样,首次出场会或者特别需要时,会写明他的少数民族姓名。】
虽说出身比较不错,无奈整个女真部落生产比较落后,努尔哈赤不可能大富大贵。不过,作为地主家的大儿子,最起码能混个衣食无忧。他完全继承了女真人的优良传统,从小善于弓箭,如同玩具一般(也没啥玩的)。更何况爷爷、老爷都是首领,照这样发展下去,他至少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地主。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想让他太过安逸,先夺走了他幸福的童年,因为亲生母亲额穆齐的不幸去世。这一年,努尔哈赤只有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