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视域中的干部、群众与国家。
《创业史》为柳青六十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深刻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进程和农民思想情感转变。本文以《创业史》中的几位典型农村工作者为例,将其行为处事归类为“心回肠转”与“直杠子”,揭示干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是柳青在大量观察实践后提升出来的思考:“心回肠转”代表耐心谨慎、设身处地的方式,易于进一步展开工作;“直杠子”所体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值得肯定,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颇多掣肘。通过透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说明国家对乡村结构的改造,除了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推进,对接乡村已有的伦理与文化资源同样不容忽视。

“心回肠转”与“直杠子”
——《创业史》视域中的干部、群众与国家
李娜
引子:“心回肠转”与“直杠子”——一个理解合作化运动中的干部的视角
“心回肠转”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创业史》第一部的十六章2。1953年春天,梁生宝要带着互助组进山割竹子,行前到黄堡区委会找王佐民书记,适逢渭原县委副书记杨国华也在,正要“到蛤蟆滩去呢”。庄稼院办公室里,这场区、县和村社干部之间亲热而严肃的谈话,很值得琢磨。两个书记殷殷询问梁生宝互助组的情况,由此展开了一场从对“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政策的理解,到干部工作方法出现的新问题,到对小农意识的认知、克服,层层递进的讨论,直至杨书记以新旧事物的斗争哲学,讲解“互助合作和小农经济”的关系……。这是《创业史》中的重要“一课”,一方面,在“政策与现实”的对接中,对国家为何、如何发动合作化运动,做了富有紧张感、理论化,又极为生动的阐释;另一方面,透过梁生宝的视角和感受,传递了一些为国家视角所不易体察的信息。看起来在激动地领会学习的梁生宝,有着引导上级领导更细腻地进入乡村现实的能量。两方面都表达得这么深入,当来自柳青扎根乡村的经验和他特别的思考意识。
得知梁生宝互助组在“活跃借贷”失败后,以组织进山割竹子的方式,解决了贫困户度春荒和肥料问题,高兴的杨书记被触动了心思,说“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互助组要依赖中农的车、马才能搞好生产,问梁生宝是否同意。梁生宝让杨书记“把另一种意见给咱说一下”,就在这里出现了:“生宝是个心回肠转的人,不是直杠子人。”(《创业史》第一部,第204页)
杨书记很满意地笑了笑,说:
“另一种意见嘛,说,没有中农的车、马,贫农互助组也能搞好生产咯;勉强地拉扯中农,反而把互助组弄成形式,或者弄起一大堆意见,不能解决,后来干脆散伙了。这就是大伙常说的‘春组织、夏垮台、明年春上可再来’那话。这号意见的人们还说:党的政策说团结中农,意思只是互助组里不能打击中农,不能损害中农的利益,并不是说互助组非沾中农的光不可,要看中农的脸色办事情,不然就弄不成互助组。你觉得怎样?”
生宝听了一半,紧张起来的精神,立刻轻松下来了。他变得十分畅快。他的行动已经替他做了回答。他明白杨书记问他的意图。他说:
“党的政策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要是没中农的车、马,就不能增产,那不是依靠中农了吗?简直没贫雇农的一点骨气!”
杨书记听得哈哈大笑。但他随即收敛了笑容,严肃地问:
“可是有人说,党的政策是依靠贫农去团结中农。你怎样回答?”
“太咬文嚼字了!那么党做什么呢?”率直的区委书记对这号书生的迂腐语调,很不满意。
生宝同意王书记,说:“王书记,你该知道俺互助组里的情形吧?有万是贫农,生禄是中农,我是共产党员。我代表咱党。我不能靠有万去团结生禄嘛,两个人老矛盾哩。我一定是靠有万他们把互助组撑架起来,我又想办法叫大伙和生禄团结。杨书记,这如今的互助合作,我看,我看……我看和土改……
《创业史》为柳青六十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深刻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进程和农民思想情感转变。本文以《创业史》中的几位典型农村工作者为例,将其行为处事归类为“心回肠转”与“直杠子”,揭示干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是柳青在大量观察实践后提升出来的思考:“心回肠转”代表耐心谨慎、设身处地的方式,易于进一步展开工作;“直杠子”所体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值得肯定,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颇多掣肘。通过透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说明国家对乡村结构的改造,除了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推进,对接乡村已有的伦理与文化资源同样不容忽视。

“心回肠转”与“直杠子”
——《创业史》视域中的干部、群众与国家
李娜
引子:“心回肠转”与“直杠子”——一个理解合作化运动中的干部的视角
“心回肠转”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创业史》第一部的十六章2。1953年春天,梁生宝要带着互助组进山割竹子,行前到黄堡区委会找王佐民书记,适逢渭原县委副书记杨国华也在,正要“到蛤蟆滩去呢”。庄稼院办公室里,这场区、县和村社干部之间亲热而严肃的谈话,很值得琢磨。两个书记殷殷询问梁生宝互助组的情况,由此展开了一场从对“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政策的理解,到干部工作方法出现的新问题,到对小农意识的认知、克服,层层递进的讨论,直至杨书记以新旧事物的斗争哲学,讲解“互助合作和小农经济”的关系……。这是《创业史》中的重要“一课”,一方面,在“政策与现实”的对接中,对国家为何、如何发动合作化运动,做了富有紧张感、理论化,又极为生动的阐释;另一方面,透过梁生宝的视角和感受,传递了一些为国家视角所不易体察的信息。看起来在激动地领会学习的梁生宝,有着引导上级领导更细腻地进入乡村现实的能量。两方面都表达得这么深入,当来自柳青扎根乡村的经验和他特别的思考意识。
得知梁生宝互助组在“活跃借贷”失败后,以组织进山割竹子的方式,解决了贫困户度春荒和肥料问题,高兴的杨书记被触动了心思,说“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互助组要依赖中农的车、马才能搞好生产,问梁生宝是否同意。梁生宝让杨书记“把另一种意见给咱说一下”,就在这里出现了:“生宝是个心回肠转的人,不是直杠子人。”(《创业史》第一部,第204页)
杨书记很满意地笑了笑,说:
“另一种意见嘛,说,没有中农的车、马,贫农互助组也能搞好生产咯;勉强地拉扯中农,反而把互助组弄成形式,或者弄起一大堆意见,不能解决,后来干脆散伙了。这就是大伙常说的‘春组织、夏垮台、明年春上可再来’那话。这号意见的人们还说:党的政策说团结中农,意思只是互助组里不能打击中农,不能损害中农的利益,并不是说互助组非沾中农的光不可,要看中农的脸色办事情,不然就弄不成互助组。你觉得怎样?”
生宝听了一半,紧张起来的精神,立刻轻松下来了。他变得十分畅快。他的行动已经替他做了回答。他明白杨书记问他的意图。他说:
“党的政策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要是没中农的车、马,就不能增产,那不是依靠中农了吗?简直没贫雇农的一点骨气!”
杨书记听得哈哈大笑。但他随即收敛了笑容,严肃地问:
“可是有人说,党的政策是依靠贫农去团结中农。你怎样回答?”
“太咬文嚼字了!那么党做什么呢?”率直的区委书记对这号书生的迂腐语调,很不满意。
生宝同意王书记,说:“王书记,你该知道俺互助组里的情形吧?有万是贫农,生禄是中农,我是共产党员。我代表咱党。我不能靠有万去团结生禄嘛,两个人老矛盾哩。我一定是靠有万他们把互助组撑架起来,我又想办法叫大伙和生禄团结。杨书记,这如今的互助合作,我看,我看……我看和土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