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诀》是金庸小说里气质相当独特的一本,也是金庸小说中人性最险恶的一本。
而凌霜华,则是《连城诀》中相当特殊的一个女子。仿若《蝴蝶梦》中的Rebecca,她在一出场的时候就几乎已经死去,而男主角狄云对她的了解也是渐进的:从他人的描述中,以及自己的体验中。
如果说金庸在小说里,都会有意无意地把女子比作花,如黄蓉如芙蓉,小龙女是梨花,王夫人是曼陀罗花,王语嫣是山茶,香香公主是那雪莲——那么凌霜华便是菊,而且,是那清峻绝伦、淡然如水的绿菊。
人淡如菊。
想起很早以前看过的,亦舒的一本小说,也叫《人淡如菊》,内容早已忘却,惟独那名字如焚尽的余香,久久不去。怎样的一个淡字啊。一个女子,尽可以说她俏,说她美,说她柔……但一个“淡”字,竟是如此地不可得!
狄云初次对她的了解,始自于和丁典去探她。那时她便已经死去。狄云眼中见到的,不过是她空空的房间——“打火点燃蜡烛,烛光照映之下,忽然间感到一阵说不出的寂寞凄凉之意。室中空空洞洞,除了一桌,一椅,一床之外,什么东西也没有。床上挂着一顶夏布白帐子,一床薄被,一个布枕,床脚边放着一双青布女鞋。……第二间房,竟连桌椅也没一张。”——这是让人怎样惊心动魄的一种冰冷啊!一个官家的小姐,竟然在这样的“雪窟”中足不出户,默然过了几年。能安之若素的,该是怎样的心冷,心坚,心碎!
再听到她的名字,是在废园中,濒临死亡的丁典向狄云讲述了他和凌霜华的故事。
……赏花节时的惊艳,翰林府下的徘徊,六个月风雨无阻地去赏花,一年后的重逢。两个人的心终于可以重叠在一起,无分你我。但终于,一切被噩梦惊破。几朵灿若晨曦的金波旬花,竟是恶魔的催命符!慈父忽翻脸作恶人,这一着可让人心惊心痛至死。
虽然他被关进了监牢,她仍矢志不渝,偷偷叫贴身丫鬟菊友前来,那窗台上的花,便是她的影子。——她知他甚深,一盆小小的鲜花,是可以给他多少希望,寄托以及温存!
丁典炼就“神照功”以后,前去她闺房探过她,但她已经划破了脸面,而且发下毒誓不再见他——每每看到此处,都有一种怵然心惊的感觉,是怎样决绝的性格,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记得有人评凌霜华的软弱,说她不该对父亲发那毒誓,但他又何曾想到,在那种年代,那种身份下,她已经做到了最大的刚烈和决绝。菊花清淡的外表下,自是“菊残尤有傲霜枝”的傲骨!
她发过的誓言,她就一定遵守。但她的心,她也是一定不肯委屈。
直到她出场的最后一幕,亦是她在狄云前唯一的正式出现,亦是惊心动魄——掘开棺木,那显然已枯朽的双手居然仍不屈地向上高举,而棺盖上有她用指甲费力刻出的几个大字:“丁郎,丁郎,来生来世,再为夫妻”!而下面,便是那大宝藏的秘诀——霜华霜华,你又何尝只是“信人”这么简单呢!这一幕,惟有“惨烈”可形容之!
凌霜华是不幸的,因为她有那样的父亲,一个牺牲了女儿的幸福,甚至活埋了女儿的人。
但她又是幸福的,因为丁典是她一生中完全的知己。他们之间的默契灵犀,已经不仅是“相爱”可形容的。
凌退思的聪明只是他愚笨的注脚。如丁典说的一样,只要他想要,哪怕只是给凌霜华说一声,哪怕只是暗示一下,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拿出来,任他自己留着也好,给乞丐也好,甚至垫了猪窝狗窝,他也是毫不在意——不具备“情”的人,又怎会窥测到“情”的至高境界?
好在最后,她终于可以得偿所愿地和丁典合葬。而狄云,也离开了这个肮脏的世界,带着空心菜去雪山隐居,而水笙的出现,似乎是这个悲剧小说结尾给的,若有若无的一丝希望……
而凌霜华,则是《连城诀》中相当特殊的一个女子。仿若《蝴蝶梦》中的Rebecca,她在一出场的时候就几乎已经死去,而男主角狄云对她的了解也是渐进的:从他人的描述中,以及自己的体验中。
如果说金庸在小说里,都会有意无意地把女子比作花,如黄蓉如芙蓉,小龙女是梨花,王夫人是曼陀罗花,王语嫣是山茶,香香公主是那雪莲——那么凌霜华便是菊,而且,是那清峻绝伦、淡然如水的绿菊。
人淡如菊。
想起很早以前看过的,亦舒的一本小说,也叫《人淡如菊》,内容早已忘却,惟独那名字如焚尽的余香,久久不去。怎样的一个淡字啊。一个女子,尽可以说她俏,说她美,说她柔……但一个“淡”字,竟是如此地不可得!
狄云初次对她的了解,始自于和丁典去探她。那时她便已经死去。狄云眼中见到的,不过是她空空的房间——“打火点燃蜡烛,烛光照映之下,忽然间感到一阵说不出的寂寞凄凉之意。室中空空洞洞,除了一桌,一椅,一床之外,什么东西也没有。床上挂着一顶夏布白帐子,一床薄被,一个布枕,床脚边放着一双青布女鞋。……第二间房,竟连桌椅也没一张。”——这是让人怎样惊心动魄的一种冰冷啊!一个官家的小姐,竟然在这样的“雪窟”中足不出户,默然过了几年。能安之若素的,该是怎样的心冷,心坚,心碎!
再听到她的名字,是在废园中,濒临死亡的丁典向狄云讲述了他和凌霜华的故事。
……赏花节时的惊艳,翰林府下的徘徊,六个月风雨无阻地去赏花,一年后的重逢。两个人的心终于可以重叠在一起,无分你我。但终于,一切被噩梦惊破。几朵灿若晨曦的金波旬花,竟是恶魔的催命符!慈父忽翻脸作恶人,这一着可让人心惊心痛至死。
虽然他被关进了监牢,她仍矢志不渝,偷偷叫贴身丫鬟菊友前来,那窗台上的花,便是她的影子。——她知他甚深,一盆小小的鲜花,是可以给他多少希望,寄托以及温存!
丁典炼就“神照功”以后,前去她闺房探过她,但她已经划破了脸面,而且发下毒誓不再见他——每每看到此处,都有一种怵然心惊的感觉,是怎样决绝的性格,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记得有人评凌霜华的软弱,说她不该对父亲发那毒誓,但他又何曾想到,在那种年代,那种身份下,她已经做到了最大的刚烈和决绝。菊花清淡的外表下,自是“菊残尤有傲霜枝”的傲骨!
她发过的誓言,她就一定遵守。但她的心,她也是一定不肯委屈。
直到她出场的最后一幕,亦是她在狄云前唯一的正式出现,亦是惊心动魄——掘开棺木,那显然已枯朽的双手居然仍不屈地向上高举,而棺盖上有她用指甲费力刻出的几个大字:“丁郎,丁郎,来生来世,再为夫妻”!而下面,便是那大宝藏的秘诀——霜华霜华,你又何尝只是“信人”这么简单呢!这一幕,惟有“惨烈”可形容之!
凌霜华是不幸的,因为她有那样的父亲,一个牺牲了女儿的幸福,甚至活埋了女儿的人。
但她又是幸福的,因为丁典是她一生中完全的知己。他们之间的默契灵犀,已经不仅是“相爱”可形容的。
凌退思的聪明只是他愚笨的注脚。如丁典说的一样,只要他想要,哪怕只是给凌霜华说一声,哪怕只是暗示一下,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拿出来,任他自己留着也好,给乞丐也好,甚至垫了猪窝狗窝,他也是毫不在意——不具备“情”的人,又怎会窥测到“情”的至高境界?
好在最后,她终于可以得偿所愿地和丁典合葬。而狄云,也离开了这个肮脏的世界,带着空心菜去雪山隐居,而水笙的出现,似乎是这个悲剧小说结尾给的,若有若无的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