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吧 关注:147,342贴子:1,802,895
  • 9回复贴,共1

【转载】王阳翎 话说《千与千寻》(下):宫崎骏抄袭《小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各位早上好!
叔继续分享一篇香港作家讲《千与千寻》的佳文~


1楼2018-06-16 06:28回复
    多年来质疑宫崎骏抄袭动画《小倩》的理据,能成立吗?

    在众多关于《千与千寻》的议论之中,有一宗缠绕不休的悬案,到现在也时有朋友提及:
    究竟宫崎骏制作《千与千寻》时,有没有「抄袭」1997年的香港动画《小倩》?
    「抄袭」是对创作者、吉卜力团队相当严厉的指控,奇怪的是,多年来的讨论非常含混不清,其中一处来自中国网上论坛,辩论持续了三年多,大部分指控均围绕两部作品的情节、画面有相似之处。若有诚意弄清真相的话,应该先把问题作出基本区分,就动画制作而言,他们是指宫崎骏在剧本、场景、题材「那一部分」疑似抄袭(或按《小倩》改编)?
    只要逐一拆解过后,我们便会明白仅仅在「题材」方面有若干可议之处,其余指控宫崎骏抄袭的部分,通通不成立。

    先谈剧本方面。前篇已交代过《千与千寻》主题是紧扣10岁小女孩成长的冒险故事,既不是意图讽刺消费社会,也不是爱情故事,尤其白先生是后来为求剧情更加生动,才添加进去的俊美配角(由于千寻外貌太平凡之故)。整个创作《千与千寻》的脉络,都继承了吉卜力工作室旧作的土壤,此外,宫崎骏亦受到铃木敏夫、高畑勋等人的启发,前期又否决过讲述「澡堂爷孙恋」为《画烟囱的玲》的故事蓝本,后来才编写出《千与千寻》剧本。
    过往一系列的宫崎骏作品,如果剧本有按照传统经典改编,他都会公开透露,希望观众知道一些细节「其来有自」,倒是上述灵感来源却不在某些经典文学作品;有别于动画《小倩》改编自《聊斋志异.聂小倩篇》或《倩女幽魂》的剧情框架。


    2楼2018-06-16 06:30
    回复
      2025-07-26 20:08: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除了剧本,《千与千寻》的场景全继承吉卜力「旧作」土壤


      最终确认《千与千寻》剧本之下,便进一步落实成不同场景的叙述,当中一再出现吉卜力风格的「人、神」两界相遇、交叠情境,像《龙猫》里女童小梅穿越过隧道遇见龙猫巢穴,演变成《千与千寻》里荻野千寻跟父母穿过隧道遇见了油屋;又像《幽灵公主》众多森林神灵跟主角互相周旋,而《千与千寻》那签约后的小千,在服务八百万天神的浴场中经历一切(其实介意「人类气味」的桥段在1997年的《幽灵公主》已有出现,作品与《小倩》同年公映)。
      由于原创故事要建构的素材太多,在灵感不足时,宫崎骏坦言会复制旧作品的画面,典型就是用了《龙猫》里的煤炭小鬼:
      “当初只是觉得在那个画面里,最适合和锅炉爷爷一起工作的就是煤煤虫了。再者,应该就是灵感不足,所以只好使用现成的东西啰。”


      还有,就是引起争议的「电车」场景,难道宫崎骏为求方便,仿效取用《龙猫》的煤炭小鬼一样,背后借用了《小倩》中的飞行火车?
      实情并非如此,一方面宫崎骏参考了高原铁道的电车外型,另一方面转借了1991年高畑勋的怀旧之作《岁月的童话》的意境,才促成《千与千寻》那电车格调。


      大家留意一下,在《岁月的童话》中屡次透过车站、车厢、车轨、火车等场景,串连起城乡之间遥远的距离,而女主角妙子多次在车厢里浮现「儿时回忆」,回忆中经常重现小女孩的心迹,随后,被套用在《千与千寻》电车中途停站一幕:千寻凝望着那位默默在车站等候的小女孩影像,电车到站之后,钱婆婆正是住在乡郊地区,这才是一系列电车画面的灵感源头。



      3楼2018-06-16 06:35
      回复
        至于油屋、八百万神灵,其实宫崎骏连日本经典也不太取用

        (清洲城、清须市【爱知探検街歩き】 / AichiTanken 截图)


        那么,油屋和八百万神灵又怎说?质疑者认为,《小倩》就是男主角宁采臣进入了鬼域城镇,遇上许多可怕的吃人鬼怪,改编自中国文学作品《聊斋志异》描绘17世纪的妖、仙奇想,而《千与千寻》又是充满怪物元素啊,如此情景格调,不就是宫崎骏有心抄袭吗?
        其一,宫崎骏曾交代过油屋场景的取材,是根据「江户时代」甚或更早期的日本建筑,这是日本风而不是中国风,油屋、浴场、药柜的外型设计均在其中,经典有爱知县清州城的天守阁、江户东京建筑园(武居三省堂),更有近代日本和西方建筑的揉合:
        “那是鹿鸣馆或是目黑雅叙园。对日本人而言,所谓豪华生活,就是住在混合着日式宫殿和仿西式洋楼及中式龙宫的宅邸里,过着西式的生活。而所谓的汤屋,它的性质原本就是今日的游乐场很像,而且是早在室町时代或江户时代就已存在。所以说,我根本就是在描绘日本。”

        【东京江户建筑园】

        除此之外,当然也有人人熟知台湾的九份等,大概,实在难以因为《小倩》里「有桥、有城镇、有火车」等画面,就立即把《千与千寻》直接取景自日本、台湾等来源,全加抹杀。怎么可以忽然跳跃到一个无关的结论,将那些动画里的构置,变成「只有」《小倩》才可出现的独家专利,否则便等同抄袭?至于中国、日本传统文化源流的密切关系,则是另一个学术课题,不应混淆了原本讨论的问题。


        4楼2018-06-16 06:39
        回复
          唯一可议之处,质疑的理据亦相当薄弱


          剩下一个稍为可议之处,就是「题材」部分。当年宫崎骏曾派有参与《龙猫》的副手远藤彻哉等人,到香港协助徐克制作动画《小倩》,宫崎骏固然知道《小倩》是按照中国经典改编;假如人们在要其中加以猜想,可指宫崎骏植入了一种印象,日后有种感觉要创作一部「属于日本」题材的作品,这种猜想并非完全荒谬。
          不过更核心的问题是,中国、日本都可以有其「古装剧」,譬如,我们不会这样说:因为中国先有一部17世纪的战争古装剧,后来日本又有一部17世纪的战争古装剧,可见「日本的制作是抄袭中国的」。你会如此认为吗?
          归根究柢,不管是讲个人成长、爱情、亲情、战争、人鬼等等,创作团队按照不同传统文化,自有其独有的根源,而宫崎骏的创作,完全贯彻属于「吉卜力、日本」风格的底蕴,事前事后亦有具体交代来龙去脉。
          说到底,只有一种情况令「宫崎骏抄袭《小倩》」之说成立,就是上文明确得多的「剧本、场景」源头都是假的,乃至宫崎骏及整个团队都在对外说谎,即谓他们并未有做出原创性的作品,背后基于《小倩》的蓝本制成了《千与千寻》。只是,上述关于宫崎骏与吉卜力工作室各方面的来源、素材和原创性,理据更为清晰明确,无须持续不断地狐疑下去,否则,不辨轻重地谣传等同对他们作出天大的污蔑,他们创作动画的努力和付出,确实值得我们致敬。

          参考资料:
          杉田俊介着:《宫崎骏论:众神与孩子们的物语》(宫崎骏论:神々と子どもたちの物语),台北市,典藏艺术家庭出版》,2017年,8月。
          宫崎骏着:《折返点(1997~2008)》,台北市:台湾东贩,2010年,12月。
          宫崎骏:《出发点(1979-1996)》,台湾东贩,2006年1月。
          (全文完)


          6楼2018-06-16 06:49
          回复(2)
            也看完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6-16 20:05
            回复
              顶顶顶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6-16 20:38
              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6-23 17: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