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带我去睼(睇的本字,粤语看的意思)龙船;我唔睼,睼鸡仔;鸡仔大,拎去卖。”这是粤地一首有关端午节的粤语儿歌。
今天是五月初一,在新会、恩平等广东四邑地区,几十年来的旧俗是五月初一就开始过端午节,本地俗语有谓“五月水,裹粽糍”,此正其时也。
传统上,五月初一之前(一般是四月初),新会等地的乡村就开始将龙舟起出,为龙舟重新上漆,本村(族)长辈就开始召集村族内的壮汉进行龙舟竞渡(本地俗称扒龙船)操练。五月初一当天一大早,就将龙舟龙首置于本村(族)祠堂内上香祭祀,然后抬龙舟龙首到本村(族)各家各户巡游,寓意辟邪迎祥,各家各户燃香放炮(爆竹)来迎接,小孩子们跟着嬉戏,全村热闹一番。
巡游完毕,本村各族或相邻各村各族之间就开始龙舟竞渡,随着龙舟鼓响,村乡河道上爆竹鸣放处,一时间千桨起落,河道两旁人声鼎沸,齐为本村(族)龙舟呐喊助威。而小孩子则多在本家大人带领下,到河涌里戏水玩乐,乡俗谓之“浸(洗)龙舟水”,民间有传“浸龙舟水”能散毒辟邪。
龙舟竞渡完毕,各村(族)参与竞渡之人敲起得胜鼓,回到本族祠堂前,与本族人一起就餐,乡俗谓之“吃龙舟饭”,期间必有粽糍供应,饭后各自回家过节。
从五月初一到初五,邻村、邻县之间相约龙舟竞渡活动此起彼落,珠江河网内到处鼓声震耳,彩旗争妍,万头攒动,群“龙”竞先。
旧时四邑民间五月初一开始过端午节的旧俗,日前听恩平的一位前辈说出一段掌故:日军侵华时期,某年端午节前本地民众获知日军将于端午节进犯本地,为了躲避日军扫荡,本地民众遂约定提前于五月初一过端午节,过完节后就各自藏匿躲避日军,之后的抗战期间将该习俗沿袭下来,后人因之而铭记日军侵华的国仇家恨,一直都坚持五月初一就开始过端午节。
这才真的是一杯端午黄酒,一段历史掌故呀!
今天观看了新会东甲村的龙舟竞渡,顺手拍了些照片(本地乡俗:小孩子摸过龙头、龙须,洗过龙舟水,就会快高长大、百病不生),在此一并发上来:








今天是五月初一,在新会、恩平等广东四邑地区,几十年来的旧俗是五月初一就开始过端午节,本地俗语有谓“五月水,裹粽糍”,此正其时也。
传统上,五月初一之前(一般是四月初),新会等地的乡村就开始将龙舟起出,为龙舟重新上漆,本村(族)长辈就开始召集村族内的壮汉进行龙舟竞渡(本地俗称扒龙船)操练。五月初一当天一大早,就将龙舟龙首置于本村(族)祠堂内上香祭祀,然后抬龙舟龙首到本村(族)各家各户巡游,寓意辟邪迎祥,各家各户燃香放炮(爆竹)来迎接,小孩子们跟着嬉戏,全村热闹一番。
巡游完毕,本村各族或相邻各村各族之间就开始龙舟竞渡,随着龙舟鼓响,村乡河道上爆竹鸣放处,一时间千桨起落,河道两旁人声鼎沸,齐为本村(族)龙舟呐喊助威。而小孩子则多在本家大人带领下,到河涌里戏水玩乐,乡俗谓之“浸(洗)龙舟水”,民间有传“浸龙舟水”能散毒辟邪。
龙舟竞渡完毕,各村(族)参与竞渡之人敲起得胜鼓,回到本族祠堂前,与本族人一起就餐,乡俗谓之“吃龙舟饭”,期间必有粽糍供应,饭后各自回家过节。
从五月初一到初五,邻村、邻县之间相约龙舟竞渡活动此起彼落,珠江河网内到处鼓声震耳,彩旗争妍,万头攒动,群“龙”竞先。
旧时四邑民间五月初一开始过端午节的旧俗,日前听恩平的一位前辈说出一段掌故:日军侵华时期,某年端午节前本地民众获知日军将于端午节进犯本地,为了躲避日军扫荡,本地民众遂约定提前于五月初一过端午节,过完节后就各自藏匿躲避日军,之后的抗战期间将该习俗沿袭下来,后人因之而铭记日军侵华的国仇家恨,一直都坚持五月初一就开始过端午节。
这才真的是一杯端午黄酒,一段历史掌故呀!
今天观看了新会东甲村的龙舟竞渡,顺手拍了些照片(本地乡俗:小孩子摸过龙头、龙须,洗过龙舟水,就会快高长大、百病不生),在此一并发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