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年,全球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率增加50%。特别是食物过敏,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宝宝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食管炎和慢性疾病。由于食物过敏是一种延迟反应,家长无法及时做出判断,美国“实证医学网”总结了宝宝食物过敏发出的10个信号。
1.宝宝是否吃了某类食物后经常头痛;2.宝宝是否在没有任何特殊原因情况下,体重大幅波动;3.宝宝是否在能独立上厕所的情况下尿床了;4.宝宝是否有腹泻、抽筋等症状;5.宝宝是否眼圈发黑,尤其是对小麦、麸质制品过敏;6.宝宝是否很难安静地坐着;7.宝宝是否在无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喜怒无常、情绪化;8.宝宝是否经常感冒或者流鼻涕。如果孩子在没有感冒的情况下总是流鼻涕,要多注意;9.宝宝是否经常头晕、失去平衡;10.宝宝是否经常疲倦、胡思乱想。
如果宝宝有食物过敏问题,家长应先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列一个宝宝经常吃的食物清单。从食物清单中去除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再让宝宝进食,并观察是否有任何过敏症状,然后重复该过程直到确定过敏食物。当然家长还要明白,平时应注意让孩子避免接触这些能够引起过敏的物质,若与某种食物有关应禁食,与药物有关应停用,与环境有关应避开。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细致的护理对本病的预后非常重要。此外,父母也要考虑宝宝是否存在过敏体质。对于过敏性疾病,如果不能彻底去除过敏原的话就容易反复复发,所以你家孩子的这种情况应该是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进行过敏原测定。明确过敏原后尽量的避免接触过敏原,再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一般是可以治愈的。同时可以给宝宝服用抗过敏益生菌调节体质。要注意室内不要养花卉,不要养猫狗等动物,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注意经常清洗被褥,避免螨虫滋生。
当然家长还应该注意是以下事宜:
1、急性期出血多时应让孩子绝对卧床休息,并耐心与患儿解释,消除其恐惧心理。
2、避免跌倒或撞击身体引起外伤出血,特别是注意保护头部以免引起颅内出血。
3、饮食要注意进软、易消化、少渣半流质的无蛋白食物,忌食动物性食物和刺激性、热性食物,如蛋、奶、海鲜类食物及调味品如生葱、干姜、胡椒等。
4、病情好转后也要限制活动,以免过劳后导致紫癜加重或重新出现。
5、鼓励孩子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锻炼身体,增加肌体的抵抗力,避免感冒着凉和对肾脏有毒的药物。
6、患病后不能在家盲目乱治,应及时住院治疗,是为了预防肾炎的发生,最好定期检查尿液,做到对病情变化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