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发现有了感冒症状以后就立即服用感冒药,其实感冒不一定都要立即吃药。一方面可以依靠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系统来消除;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适当的多饮用开水来解除症状。一发现感冒就吃药,不仅不利于调动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抵御病毒,还很容易引起抗药性。久而久之,自己的抵抗力下降了,反复感冒,用再好的药也难以缓减症状了。但如果第二天症状还没有缓解的就应该积极的选择药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对于老年人,儿童及体弱者由于其对疾病的抵抗力有限,需要积极治疗。尤其是在老年人对身体反应的敏感性下降,以及儿童对疾病的表达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更应该引起重视。很多人为了能够迅速缓减感冒症状,往往大剂量服用一种或多种药物,是很不可取的。感冒药超量应用会对人体的重要器官如肝、肾等产生毒副作用,反而更不利于治疗,所以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或者按说明书的指导来用药。
有些感冒患者为了能够尽快康复,常常选择多种感冒药一次服下,这也是不正确的。其实,很多感冒药中都含有一部分相同成分,主要是那些复方感冒药,大剂量服用可造成这种药物成分在体内的浓度过高,从而导致药物中毒。
专家指出,由于感冒大多数是病毒引起的,目前并没有特效的治疗病毒的药物,而抗生素是针对细菌的有效治疗药物,在治疗病毒引起的感冒时,作用是有限的。而且即使是细菌引起的感染,如果只是一个轻度感染,也没有输液的必要,选用口服或肌肉注射抗生素即可。静脉输液有时候也不能迅速退烧,缩短病程,并且静脉输液还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如过敏,所以是否进行输液是需要按照病情而定。而且对于那些体质弱,抵抗力差的病人,在医院的观察治疗室输液,更容易引起交叉感染,从而加重病情,更应该慎重。
平素身体良好的人,在感冒时体温不超过38.5℃,就没有必要紧张,即使是超过38.5℃,也要选择合适的药物。不能一味选择昂贵的,药效强的,药力猛的药物。药效强,药力猛的药物在消灭病毒和(或)细菌的同时对自身的免疫系统也造成了损害,反而不利于感冒的治疗,这样就进入了一种越是用昂贵的,药效强的,药力猛的药,感冒越难好,而且反反复复感冒越来越难治好的怪圈。其实其根源就在于应用昂贵的,药效强的,药力猛的抗感冒药。因为机体已经产生了耐药性,以后再用这种药往往就不起作用了。所以服用感冒药的关键是“对症下药”,根据自己的情况,有目的,有指导地服用相关的药物才是科学的,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