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山水 收获奇石
前言:楠溪江是人杰地灵的地方,那里有山有水,民风古朴,景韵尤存。江水汤汤,传承着历史的文明;石头当当,记载着日月的沧桑。然而,在江水边,有谁知道:一枚石头的不平凡?!一枚小小的石头所经历的变迁,只有在悄然中铭记,而且只能通过“石头有缘人”进行解读。浙江温州市的王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石头有缘人”,在中国温州楠溪江,王先生去那里探寻“石头”的时候,发现了一枚“三寸金莲石”,在王先生的帮助下,我们才能了解到有趣的“石头物语”。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永嘉县境内,东临雁荡山风景区,南距温州市区23公里,西连仙都,北接仙居,是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两岸秀水奇山,地灵人杰,自古文人学士辈出,古称“东南邹鲁”、“溪山邹鲁”,并有诗句云:“永嘉自古读书多。此地古来民风淳厚,文彩昭彰,重视勤耕善读。石头,在楠溪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物件,能为“石头有缘人”发现、赏识,是一种“幸福”。楠溪江优美的地理环境、明晰的历史文风,使这个不大的楠溪江绚丽多彩,古朴而凝重。 这里,为大家介绍一枚奇石——三寸金莲石。 这枚“三寸金莲石”规格为15*9.8*7.3cm的石头,是王先生在楠溪江江边找到的。虽然它只是一枚楠溪江边众多石头中的普通一枚,但在王先生眼里,石头就变成为形似“三寸金莲”的石头了。所以,我们在这里将此枚石头命名为“三寸金莲石”。 这是“三寸金莲石”的正面。从形状看去,俨然是人体脚形的模样,经测量可知:其整体大小与旧社会裹脚后脚——三寸金莲的实际大小相仿。值为一提的是,石头正面一侧呈现出明显的“三个层面”的纹痕。在纹痕的映衬下,这枚“三寸金莲石”表现出强烈的扭曲感,给人以寸寸紧逼的感觉。也许,正因为这种扭曲部分的存在,预示着“三寸金莲”这一封建陋习走向消亡的必然结局。在石头正面的上方部位,即“脚腕”处,有一个显著的破口,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封闭和压迫都是可以被打破的。 这是“三寸金莲石”的侧面。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三个层面的具体情况。在王先生看来,从底部数起的第一层面的那条线,表达的是“一身之痛”,因为它贯穿着整个脚体;在它的上面,第二层面的那条线并没有与第一层面上的那条线一样,但并没有贯穿整个脚体,而是在接近脚踝处出现了一个经过冲刷而成的孔洞,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孔洞的出现,预示着裹脚这一需要抛弃的陋习是一种烙心的痛。尽管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一种疼痛是无法为大众所摆脱的,但我们需要认知清楚:裹脚,这一行为是对人体的一种摧残,是一种难一个裹脚的人一生以抚平的伤痛,是一种不得不跟随终生的伤痕。 这是“三寸金莲石”的另一个侧面。这个侧面与先前的那个侧面比起来,要平滑了许多,但是,这种平滑并不代表着裹脚的“寂静”,而是代表着一种无声的折磨……同时,在这块石头上,我们可以看到被江水冲刷所留下的痕迹,这些痕迹显示着裹脚折磨的不仅是人体整只脚,人身体的折磨,而且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摧残。 这是“三寸金莲石”的底部放大图。底部有着突出的黑色斑,这个黑色部分占据了脚底面积的11/15——3/4,也就是说,黑色部分占据了底部的大部分空间。黑色,本身就给人以凝重压抑的感觉,再加上位处于这块石头的底部,更加突显出封建社会统治的黑暗,以及封建统治的可怕性,同时,也预示着封建社会生活中,那些裹脚女人们命运的悲剧性. 特别的是,这块石头自身具有着一种特别的香气,而非我们想像中像裹脚布一样的味道。这种香气源自石头本身,是自然形成的,有着一股近似巧可力奶油味道,是一种謦涩之香。在王先生看来,这是来自自然历史文化的阐释,是一种历史的香味,代表着女子寻求解放、寻求地位平等的一历史趋势。但是,这样的历史必然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使广大的中国女人们从身躯到心灵完全摆脱这一陈旧腐朽封建文化的枷锁,需要我们全体中华子孙共同努力! 结语:石头本身是是一件无语的事物,这件石头也许只是石头家族中不起眼的成员之一,然而它却是天工之物,绝非人力之为,它在自然界中经历着流水和树枝的洗礼,塑造成今天这样的模样,可谓上乘。 可能我们当中的许多人不曾留意像这枚石头一样并不起眼的事物,或许只有像王先生这样用心去体会自然、关注历史文化的人才能发现自然界的神气。所以,请大家留意身边的事物,留意历史文化。或许,您的身边就有这样那样的的“三寸金莲石”在等待您,等待着它的有缘人……编辑:张锫资料提供:浙江温州市王海来源: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委员会版权所有:汇泰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津ICP备05003833号
前言:楠溪江是人杰地灵的地方,那里有山有水,民风古朴,景韵尤存。江水汤汤,传承着历史的文明;石头当当,记载着日月的沧桑。然而,在江水边,有谁知道:一枚石头的不平凡?!一枚小小的石头所经历的变迁,只有在悄然中铭记,而且只能通过“石头有缘人”进行解读。浙江温州市的王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石头有缘人”,在中国温州楠溪江,王先生去那里探寻“石头”的时候,发现了一枚“三寸金莲石”,在王先生的帮助下,我们才能了解到有趣的“石头物语”。 楠溪江位于浙江省永嘉县境内,东临雁荡山风景区,南距温州市区23公里,西连仙都,北接仙居,是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两岸秀水奇山,地灵人杰,自古文人学士辈出,古称“东南邹鲁”、“溪山邹鲁”,并有诗句云:“永嘉自古读书多。此地古来民风淳厚,文彩昭彰,重视勤耕善读。石头,在楠溪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物件,能为“石头有缘人”发现、赏识,是一种“幸福”。楠溪江优美的地理环境、明晰的历史文风,使这个不大的楠溪江绚丽多彩,古朴而凝重。 这里,为大家介绍一枚奇石——三寸金莲石。 这枚“三寸金莲石”规格为15*9.8*7.3cm的石头,是王先生在楠溪江江边找到的。虽然它只是一枚楠溪江边众多石头中的普通一枚,但在王先生眼里,石头就变成为形似“三寸金莲”的石头了。所以,我们在这里将此枚石头命名为“三寸金莲石”。 这是“三寸金莲石”的正面。从形状看去,俨然是人体脚形的模样,经测量可知:其整体大小与旧社会裹脚后脚——三寸金莲的实际大小相仿。值为一提的是,石头正面一侧呈现出明显的“三个层面”的纹痕。在纹痕的映衬下,这枚“三寸金莲石”表现出强烈的扭曲感,给人以寸寸紧逼的感觉。也许,正因为这种扭曲部分的存在,预示着“三寸金莲”这一封建陋习走向消亡的必然结局。在石头正面的上方部位,即“脚腕”处,有一个显著的破口,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封闭和压迫都是可以被打破的。 这是“三寸金莲石”的侧面。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三个层面的具体情况。在王先生看来,从底部数起的第一层面的那条线,表达的是“一身之痛”,因为它贯穿着整个脚体;在它的上面,第二层面的那条线并没有与第一层面上的那条线一样,但并没有贯穿整个脚体,而是在接近脚踝处出现了一个经过冲刷而成的孔洞,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孔洞的出现,预示着裹脚这一需要抛弃的陋习是一种烙心的痛。尽管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一种疼痛是无法为大众所摆脱的,但我们需要认知清楚:裹脚,这一行为是对人体的一种摧残,是一种难一个裹脚的人一生以抚平的伤痛,是一种不得不跟随终生的伤痕。 这是“三寸金莲石”的另一个侧面。这个侧面与先前的那个侧面比起来,要平滑了许多,但是,这种平滑并不代表着裹脚的“寂静”,而是代表着一种无声的折磨……同时,在这块石头上,我们可以看到被江水冲刷所留下的痕迹,这些痕迹显示着裹脚折磨的不仅是人体整只脚,人身体的折磨,而且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摧残。 这是“三寸金莲石”的底部放大图。底部有着突出的黑色斑,这个黑色部分占据了脚底面积的11/15——3/4,也就是说,黑色部分占据了底部的大部分空间。黑色,本身就给人以凝重压抑的感觉,再加上位处于这块石头的底部,更加突显出封建社会统治的黑暗,以及封建统治的可怕性,同时,也预示着封建社会生活中,那些裹脚女人们命运的悲剧性. 特别的是,这块石头自身具有着一种特别的香气,而非我们想像中像裹脚布一样的味道。这种香气源自石头本身,是自然形成的,有着一股近似巧可力奶油味道,是一种謦涩之香。在王先生看来,这是来自自然历史文化的阐释,是一种历史的香味,代表着女子寻求解放、寻求地位平等的一历史趋势。但是,这样的历史必然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使广大的中国女人们从身躯到心灵完全摆脱这一陈旧腐朽封建文化的枷锁,需要我们全体中华子孙共同努力! 结语:石头本身是是一件无语的事物,这件石头也许只是石头家族中不起眼的成员之一,然而它却是天工之物,绝非人力之为,它在自然界中经历着流水和树枝的洗礼,塑造成今天这样的模样,可谓上乘。 可能我们当中的许多人不曾留意像这枚石头一样并不起眼的事物,或许只有像王先生这样用心去体会自然、关注历史文化的人才能发现自然界的神气。所以,请大家留意身边的事物,留意历史文化。或许,您的身边就有这样那样的的“三寸金莲石”在等待您,等待着它的有缘人……编辑:张锫资料提供:浙江温州市王海来源: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委员会版权所有:汇泰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津ICP备050038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