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吧 关注:10,832贴子:202,943

回复:【游记】列四郡,据两关——河西走廊(2018年5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入阳关或玉门关,向东到达西千佛洞,这一处的佛窟最早的开凿年代早于莫高窟,曾经规模跟全盛期的莫高窟相当,但是现存不多了,归敦煌研究院管理。

(西千佛洞所在,种了不少树的地方,在下切的崖面上开凿洞窟)

(西千佛洞位于党河河谷地带)

(西千佛洞)

(这一带能有这么多树,大概是崖下有这条党河经过)


IP属地:上海16楼2018-06-02 20:31
回复
    西千佛洞继续向东,路南面开始出现沙丘,一直绵延到敦煌市,也就是鸣沙山。敦煌市本身是一块绿洲,鸣沙山在她的南侧。在敦煌市东南,东西向延伸的是三危山,属祁连山支脉。与三危山隔河相望的是莫高窟。

    (鸣沙山)

    (鸣沙山景区的生意非常好,骆驼一长串地向鸣沙山顶进发,经常遭遇交通阻塞,照片左边绿色的部分就是敦煌市所在的敦煌绿洲)

    (坐骆驼或者骑马我觉得还是在阳关比较随心所欲,鸣沙山这里太拥挤了,驼队几乎没什么停下来的时间让人能眺望一下景色、发发呆,都跟完成任务一样拉一圈结束)


    (月牙泉,在鸣沙山里面)

    (河西地区的地表水都是靠祁连山融雪渗透地层积聚起来,月牙泉也不例外,月牙泉周边大量用水,地下水位在近百年来下降很快,导致泉水一度干涸,现在主要是采取回灌的方式保持水位)


    IP属地:上海17楼2018-06-02 20:51
    回复
      莫高窟沙尘滚滚的,要参观莫高窟需要事先到官网上预约时间,再根据预约到的时间段前往。不过,莫高窟的壁画色彩鲜明、构图宏大、人物形态生动、衣饰精细繁复;雕塑则惟妙惟肖,人体比例都根据不同视角,充分考虑到视觉差,进行了技术处理,并且,虽然都是泥塑,但肌骨、绢丝、金属的质感表现得相当准确,值得折腾一番前往一看。

      (莫高窟是不是有扬沙)


      (莫高窟前面有条非常宽阔的大河,目前枯水中)

      (崖顶上某时期的残塔)

      (登上莫高窟最高一层洞窟,对面褶皱很多的山就是三危山)

      (本地植物青杨)

      (这张可以看到建筑有木梁,木梁外用芦苇杆和泥沙混合抹一层,然后在用细沙浆抹一层,洞窟四壁基本就是这么抹平了然后开始作画的,塑像的构造基本也是这三个层次)


      IP属地:上海18楼2018-06-02 21:14
      回复
        跟莫高窟隔着那条目前枯水状态的大河的三危山,历来就造了无数的供养塔和寺庙,非常漂亮。





        (山顶的一座小庙,看上去是很古老的建筑形制了)

        (另一座峰顶的寺庙,看上去形制更古老)


        IP属地:上海19楼2018-06-02 21:20
        回复
          唐朝的时候,敦煌这里的行政建制叫“沙洲”,如今这个名字在市内的“沙洲夜市”上算是留了痕迹。紧邻沙洲的,它东边的邻居是“瓜州”,这个地名现在还在,叫瓜州县。大致在敦煌、瓜州连线中点的位置,紧邻三危山口,有一座汉代官驿,叫悬泉置,规模很大,出土了几万枚状态良好的汉代简牍,对于研究汉朝行政制度、风俗绝对很有帮助。

          (沿路的汉代建筑遗构)

          (这个大概是烽燧遗存的,站在悬泉置就能望到)

          (褶皱很多、几乎寸草不生的三危山,以及山脚下的悬泉置,目前为了保护遗址以及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开发,暂时都回填了)

          (站在这个地方,真的能感到“一片孤城万仞山”)

          (悬泉置似乎是只接待公务,跟几十年前的招待所似的,没有介绍信就进不去,因此就会出现商旅冒充公务人员或外宾到这里蹭吃蹭喝的情况)

          (遗址似乎是要作为天山廊道的一部分对公众开放的。这个是开放后的示意图,整个遗址南靠大山,驿站的主体建筑跟山之间还有一道く字形的塞墙;北侧东西向官道从门前经过,向西直通敦煌。到时候应该会把遗留的墙基露出来给大家看)

          (这个用黑色砂石覆盖起来的就是那道く形的塞墙,从塞墙可以上到山口,此处山口有水流冲击的痕迹,往山上不远处原有泉水,所以叫悬泉)

          (一丛长在山口的假木贼,显示地下深处仍然有水。背后的山石色彩缤纷,细看红色、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等色彩一应俱全。西北矿藏丰富以前只不过是地理课本上的一个概念而已,真正到了这个地方,才算是体会到了。)


          IP属地:上海20楼2018-06-02 21:56
          收起回复
            悬泉置除了发现一大堆简牍以外,还有最早能追溯到汉宣帝时代的书写纸张(上面有墨迹),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书写纸张。原件在博物馆里,遗址这里放了展板。

            下面这个,据称是从倒塌的围墙废墟里挖出来拼起来的。一开始是被漂亮的隶书吸引了。仔细一看原来是《四时月令》,前有豳风七月,后有《四民月令》,不论什么时候,攻略这种东西都很受欢迎啊。后来回家对着照片仔细看一遍这个月令,看到“安汉公囗囗大傅大司马囗昧死言”这句……这个《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原来是王莽奏请的啊




            IP属地:上海21楼2018-06-02 22:15
            回复
              哇,你是包车么?感觉这些地方旅行团都到不了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8-06-03 22:26
              收起回复
                哇塞好羡慕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8-06-05 12:24
                回复
                  两千年前官方驿站就是上面悬泉置那样了。想必当时到这里换马匹、补充水和食物的邮驿是络绎不绝,还有官方人士拿了介绍信来借宿一宿至N宿,还要迎接外交使团,这么看起来真是很繁忙。

                  (现在叫做“驿使图”的画像砖,中国邮政标志,甘肃省博物馆藏)
                  两千年后大宗运输主要靠火车。这次出行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是在兰新铁路上,就是跟兰新铁路并行。

                  (在兰新铁路上奔驰的货运列车)

                  (怀旧的绿皮车)

                  (高速客运列车)


                  IP属地:上海24楼2018-06-06 20:56
                  回复
                    从悬泉置向东到达瓜州,路上的植被稍微多起来了,不过土地总体来说还是沙化得很严重。唐朝前期,玉门关由敦煌西境东迁到瓜州境内,入西域的道路由瓜州直通哈密使得这个地方进入历史的鼎盛期。
                    瓜州此地多风,遗址遗迹面临的考验非常严峻。饶是如此,当地还是留下了很多城池、建筑遗迹。比如途经的“破城子”遗址。这个遗址层叠了多个时期的遗存,最早属于汉朝广至县。现在有县道紧邻城址西墙外穿过,车行之中有四五秒的取景时间,可见规模也是蛮大了。匆匆一瞥,全城采用夯筑形式,城里的房屋隔墙好像留存得蛮多的,假使是自由行的话,我大概会下车去看看,见识一下城内布局吧。


                    (“破城子”遗址,城中央的文保碑很显眼)
                    在现在瓜州县城的东南面,有一座始建于汉,兴盛于唐的城池。河西地方行政建制变来变去的,这座城池历史上的名字就不少,做过不少次郡治、县治,目前的名字是“锁阳城”。这座城规模可以用宏大来形容了,登上城墙,眼前展开的景象蔚为壮观。

                    (内城东城墙、南城墙)

                    (内城南城墙的马面保存得很完整)

                    (内城西南,当地文管所铺了一条坡道可以上到内城墙顶)

                    (内城)

                    (西北角墩)

                    (内城)


                    IP属地:上海25楼2018-06-06 21:50
                    回复
                      锁阳城外曾经有面积广大的灌溉系统,现在地表仍旧能看到沟渠遗迹,可见当年周边有水量丰厚的河川。不过如今河流早就改道,水草丰茂地已经是飞沙走石的荒漠了。锁阳城可以说是河西地区水文地理变迁的缩影。

                      (你是风儿我是沙)

                      (向城外眺望,远处那道模模糊糊的山梁是祁连山,所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向东望,那个长得像西夏王陵的土墩墩是“塔尔寺”遗址)
                      塔尔寺在城东一公里,现在地面上明显的建筑物剩下了部分围墙、钟鼓楼基址和几座塔。关于这座寺庙有各种各样的猜测,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名字。其一是说,根据敦煌文献记载,在中国境内有十九座阿育王塔,其中一座就存在瓜州境内的这座寺庙,因此历史上曾有一个时期,这座寺叫阿育王寺。另一种说法是,根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唐玄奘 tou 渡出关经过瓜州,当地留他在城外寺庙盘桓一个月。这座城是瓜州晋昌郡治所,也就是现在的锁阳城,城外寺庙就是现在通称塔尔寺的这座寺庙。唐玄奘也是在这里遇到了“孙悟空”,并在其帮助下顺利 tou 渡出玉门关去往伊吾。至今,在附近的千佛洞(不是指莫高窟西面的那个千佛洞)里还留存有西夏时期的描绘他们出行的壁画。

                      (车子颠得厉害,没拿稳相机,结果拍糊了。这个角度可以把主寺塔北面的一排供养塔看得很清楚。)




                      (主寺塔目前还残留有部分彩绘)

                      (主寺塔北侧尚未倒塌的供养塔,跟锁阳城的夯土版筑不一样,这些塔是砖砌的)


                      IP属地:上海27楼2018-06-09 20:22
                      回复

                        (锁阳城地图)
                        从瓜州往东,经过玉门市地界的时候,车窗外面掠过一座城障遗址。古城立在高高的崖顶,平视可见马鬃山,下临河流和红色的河谷。




                        IP属地:上海28楼2018-06-09 20:48
                        回复
                          玉门再往东,在酒泉市(当初的酒泉郡治)西边,就是嘉峪关,明长城西部的终点。下面这张图把相对位置标示得非常清楚。

                          嘉峪关保存得相当完整。景区里面有一座长城博物馆,花点时间转转可以涨不少知识。先贴一点博物馆里的展品。

                          (嘉峪关)

                          (嘉峪关)

                          (肩水金关,现在河流干涸、改道,“肩水”已经名存实亡)

                          (边塞建筑形制)




                          IP属地:上海29楼2018-06-09 22:41
                          回复
                            边关所用到的凭信。



                            城垣下埋的“平安符”。汉代要弄个“巫蛊”太容易了,民风如此。

                            这只青铜独角兽的脖颈姿态做得很有力。甘肃省博也有类似的物品展出(见下面那个用木头雕的)。



                            IP属地:上海30楼2018-06-09 22:51
                            回复
                              嘉峪关关城是砖砌建筑,不过边墙是夯土建筑。

                              (明长城嘉峪关)

                              (嘉峪关边墙,明长城最西端的边墙)

                              (嘉峪关关城)

                              (从嘉峪关城楼向东望,酒钢的厂区建筑形成了东边的天际线)

                              (关城之上视野开阔。关城北侧的边墙)

                              (关城南望,祁连山仿佛尽在咫尺,山顶积雪莹莹)

                              (祁连山融雪在关城东南形成的湖泊,这是四周能看到的唯一地上水体。关城的外城墙被上午的阳光照亮,倒映在湖面上)

                              (当地植物:沙枣,长在一片青杨树林边缘。树木高大,形成斑驳的阴影,使得林下光影闪烁,非常漂亮)

                              (关城的中轴线上人来人往,要找个没人的间隙很艰难,感谢同去的小伙伴)


                              IP属地:上海31楼2018-06-10 20: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