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于 坛经 付嘱品
三科法门:阴、界、入。
阴:色、受、想、行、识。
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
界:六尘、六门、六识合起来便是十八界。
自己的本性之中含藏着万种佛法,这叫作含藏识。
如果心中有所思量,便是义识,便可从六门中走出,而认识到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
本质自性如果错误,就会产生十八种偏见。本质自性如果正确,就会产生十八种正确的见解。
外界无情的五种相对:天与地,日与月,明与暗,阴与阳,水与火。
现象语言有十二对:语与法,有与无,有色与无色,有相与无相,有漏与无漏,色与空,动与静,清与浊,凡与圣,僧与俗,老与少,大与小。
如果全都执着于事物的外在现象,便会产生出偏见。如果尽都远离于空虚的话,便会产生糊涂的观念。
三科法门:阴、界、入。
阴:色、受、想、行、识。
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
界:六尘、六门、六识合起来便是十八界。
自己的本性之中含藏着万种佛法,这叫作含藏识。
如果心中有所思量,便是义识,便可从六门中走出,而认识到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
本质自性如果错误,就会产生十八种偏见。本质自性如果正确,就会产生十八种正确的见解。
外界无情的五种相对:天与地,日与月,明与暗,阴与阳,水与火。
现象语言有十二对:语与法,有与无,有色与无色,有相与无相,有漏与无漏,色与空,动与静,清与浊,凡与圣,僧与俗,老与少,大与小。
如果全都执着于事物的外在现象,便会产生出偏见。如果尽都远离于空虚的话,便会产生糊涂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