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闻犬吠”,说的是乡村里的狗,那种到老都“改不了吃屎”的乡村土狗。
山野乡村,人烟分散,农忙的时候,大伙都下了地,家里总得要有一条狗来看家护院,遇到什么情况,或是来了什么人,也好有个“响动”,让它来给地里的人们报个信。何况,那些土狗,并不像城里的狗们那样娇气难养,收碗后,汤汤水水的一瓢剩饭,就把它彻底地给打发掉了。因而,不管是特意捉来的狗崽,还是自己跑来的野狗,一旦有了吃有了住,认定了主人,那狗便任凭家人打骂,显得异常地忠诚。
在乡村,狗叫,就如同城里马路上汽车鸣叫一样寻常。
狗,是庄户人家活动的门铃哩!穿行于乡间,不论是走亲访友,还是路过串门,常常是人还未爬上别人家的稻场坎,老远,狗就先“汪汪汪”地叫了起来。一听到狗叫,做主人的,自然要习惯地走出门来,去四下里望上一望。倘若来的是自家的客人,主人只消冲着正叫得起劲的狗一跺脚,吼上一句:“走!滚一边去!”那狗就便立刻“呜呜”两声,摇着尾巴,乖乖地退到一旁的屋檐下端坐起来。于是,客人随主人进屋落座,然后抽烟喝茶,相互寒暄,打着“哈哈”不停地聊起今年各自的农事。聊着聊着,客人的小腿就突然被什么东西给轻轻地碰了一下,一低头才发现,原来是那狗,不知啥时也偷偷地跟了进来,正围着他的裤脚,这转转、那嗅嗅呢!主人见了,就低吼一声“出去!”可那狗却懒洋洋地并不离开,仍旧歪着脑袋,用一双温顺的眼睛望着客人,将好看的尾巴摇得活像一枝风中招摇的花。
于是,等到客人下次再来的时候,那狗虽说“叫”依然还是在“叫”,但叫声中,便明显地少了先前的凶狠与敌意,待客人再一跺脚,说“怎么?不认得人了?”那狗就立刻知趣地摇着尾巴,将客人一路直送到屋里。狗,通人性呢!
狗在一个家庭生活久了,就会和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达成一种默契。有生人前来或路过,只要主人不露面,那狗就会毫不停息地将生人逼得远远地,一刻也不让其靠近,直到主人出来将它赶开,站在一旁的狗,一下感觉到了主人对来人的友善,这才蹲在一角开始“呜呜”地停止狂吠。甚至,还有一些挺灵性的狗,面对生人吃食的引诱,主人不点头,它是连闻都懒得去闻一下。这便时常让一些心存不轨的人们感到特别地无奈。因而,在乡村,有狗的人家,总是很少遇到有小偷光顾。
不知谁说过“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这话是一点也不假!乡村里,孩子太小,要上学了,路又太远,主人只消轻轻地唤上一声“黄子”或是“黑子”“花子”什么的,说一声“去!送一程!”那狗就立刻围着小孩直打转,跑前跑后,将孩子一路送出好远好远。老人要出门了,只是拿起拐杖一比划,一声“走!”还没喊完,那狗早就一个箭步冲出了门,然后等在路口,一个劲地朝着老人的来路,摇着尾巴不停地张望。走夜路的时候,有一条狗跟在身后,稍遇有什么动静,那狗就会立刻串上前去,凶狠地咆哮起来。总之,乡村里,不论是在家,还是外出,有一条狗跟在身边,总是让人过得很放心。即便遭遇到有什么特殊情况,那狗也会急急地找到家人,“呜呜”地叼起他们的裤腿,直往外拉……。小时候,我就曾见过,亲戚家的一条狗,在林里咬死了一只野物,后又用树叶将野物掩藏了,然后才回到家里,刁起主人的裤腿往外拖,等到主人一会意,便一路领跑,带着主人又去林里将野物给取了回来。
因而,在乡村,庄户人家总是对自家的狗特别地看重。若是有人无缘无故地打了人家的狗,那是要遭到世人的指责的!狗是庄户人家的得力帮手哩!过去山里打猎,有了一群得力的狗,猎人便可少跑许多的路。寻到了兽迹,只消将狗们满山一赶,那狗就寻着野兽的气息四处狂吠,直至将野兽从匿藏的洞中驱赶出来,然后“呯”地一枪,捡都不用去捡,狗就直接将野物拖到了猎人的面前。真是既利落又省事。
家里养了一条灵性的狗,碰巧又生了个儿子忤逆不孝,于是那老人待起狗来,就更是呵护有加,逢人便夸“我这狗比儿子还要孝顺呢!”或许正是因为狗对主人异常的忠诚,在乡间,才有了世代流传的“打狗欺主”这一说法。
前些年,城里时兴吃狗肉,总有一些游手好闲、心怀叵测的人,跑到我的老家去打狗、毒狗,搞得老家的人们很是伤心,也很是愤怒。后来有一次,他们的行动一下被乡亲们发觉了,这可不得了,只听一声吆喝,大伙扛起锄头棍棒就如同打猎一般,将那伙“盗狗贼”一下就赶到了悬崖,最后逼得那“盗狗贼”不得不跪在地上连连告饶直磕头。
这事,让人听了总是很解气。在庄户人家的眼里,现在的有些人呐,真的还不如乡间里的一条狗哩!
山野乡村,人烟分散,农忙的时候,大伙都下了地,家里总得要有一条狗来看家护院,遇到什么情况,或是来了什么人,也好有个“响动”,让它来给地里的人们报个信。何况,那些土狗,并不像城里的狗们那样娇气难养,收碗后,汤汤水水的一瓢剩饭,就把它彻底地给打发掉了。因而,不管是特意捉来的狗崽,还是自己跑来的野狗,一旦有了吃有了住,认定了主人,那狗便任凭家人打骂,显得异常地忠诚。
在乡村,狗叫,就如同城里马路上汽车鸣叫一样寻常。
狗,是庄户人家活动的门铃哩!穿行于乡间,不论是走亲访友,还是路过串门,常常是人还未爬上别人家的稻场坎,老远,狗就先“汪汪汪”地叫了起来。一听到狗叫,做主人的,自然要习惯地走出门来,去四下里望上一望。倘若来的是自家的客人,主人只消冲着正叫得起劲的狗一跺脚,吼上一句:“走!滚一边去!”那狗就便立刻“呜呜”两声,摇着尾巴,乖乖地退到一旁的屋檐下端坐起来。于是,客人随主人进屋落座,然后抽烟喝茶,相互寒暄,打着“哈哈”不停地聊起今年各自的农事。聊着聊着,客人的小腿就突然被什么东西给轻轻地碰了一下,一低头才发现,原来是那狗,不知啥时也偷偷地跟了进来,正围着他的裤脚,这转转、那嗅嗅呢!主人见了,就低吼一声“出去!”可那狗却懒洋洋地并不离开,仍旧歪着脑袋,用一双温顺的眼睛望着客人,将好看的尾巴摇得活像一枝风中招摇的花。
于是,等到客人下次再来的时候,那狗虽说“叫”依然还是在“叫”,但叫声中,便明显地少了先前的凶狠与敌意,待客人再一跺脚,说“怎么?不认得人了?”那狗就立刻知趣地摇着尾巴,将客人一路直送到屋里。狗,通人性呢!
狗在一个家庭生活久了,就会和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达成一种默契。有生人前来或路过,只要主人不露面,那狗就会毫不停息地将生人逼得远远地,一刻也不让其靠近,直到主人出来将它赶开,站在一旁的狗,一下感觉到了主人对来人的友善,这才蹲在一角开始“呜呜”地停止狂吠。甚至,还有一些挺灵性的狗,面对生人吃食的引诱,主人不点头,它是连闻都懒得去闻一下。这便时常让一些心存不轨的人们感到特别地无奈。因而,在乡村,有狗的人家,总是很少遇到有小偷光顾。
不知谁说过“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这话是一点也不假!乡村里,孩子太小,要上学了,路又太远,主人只消轻轻地唤上一声“黄子”或是“黑子”“花子”什么的,说一声“去!送一程!”那狗就立刻围着小孩直打转,跑前跑后,将孩子一路送出好远好远。老人要出门了,只是拿起拐杖一比划,一声“走!”还没喊完,那狗早就一个箭步冲出了门,然后等在路口,一个劲地朝着老人的来路,摇着尾巴不停地张望。走夜路的时候,有一条狗跟在身后,稍遇有什么动静,那狗就会立刻串上前去,凶狠地咆哮起来。总之,乡村里,不论是在家,还是外出,有一条狗跟在身边,总是让人过得很放心。即便遭遇到有什么特殊情况,那狗也会急急地找到家人,“呜呜”地叼起他们的裤腿,直往外拉……。小时候,我就曾见过,亲戚家的一条狗,在林里咬死了一只野物,后又用树叶将野物掩藏了,然后才回到家里,刁起主人的裤腿往外拖,等到主人一会意,便一路领跑,带着主人又去林里将野物给取了回来。
因而,在乡村,庄户人家总是对自家的狗特别地看重。若是有人无缘无故地打了人家的狗,那是要遭到世人的指责的!狗是庄户人家的得力帮手哩!过去山里打猎,有了一群得力的狗,猎人便可少跑许多的路。寻到了兽迹,只消将狗们满山一赶,那狗就寻着野兽的气息四处狂吠,直至将野兽从匿藏的洞中驱赶出来,然后“呯”地一枪,捡都不用去捡,狗就直接将野物拖到了猎人的面前。真是既利落又省事。
家里养了一条灵性的狗,碰巧又生了个儿子忤逆不孝,于是那老人待起狗来,就更是呵护有加,逢人便夸“我这狗比儿子还要孝顺呢!”或许正是因为狗对主人异常的忠诚,在乡间,才有了世代流传的“打狗欺主”这一说法。
前些年,城里时兴吃狗肉,总有一些游手好闲、心怀叵测的人,跑到我的老家去打狗、毒狗,搞得老家的人们很是伤心,也很是愤怒。后来有一次,他们的行动一下被乡亲们发觉了,这可不得了,只听一声吆喝,大伙扛起锄头棍棒就如同打猎一般,将那伙“盗狗贼”一下就赶到了悬崖,最后逼得那“盗狗贼”不得不跪在地上连连告饶直磕头。
这事,让人听了总是很解气。在庄户人家的眼里,现在的有些人呐,真的还不如乡间里的一条狗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