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口洲(今大江村),位于泰和县马市镇,赣江、蜀水绕其两侧,风景优美。南宋礼部尚书欧阳祖在此开基,已有800余年的历史。
蜀口洲历史上以其人文鼎盛闻名遐迩。自明朝永乐甲申年(1404)至清朝乾隆辛已年(1761)的300多年间,出进士21人,有父子进士、兄弟进士、三代进士连中。如欧阳哲三兄弟于明永乐辛丑科同中进士,时称“三凤”;正德辛未科欧阳嵩八兄弟又同列进士榜,时称“八龙”。
蜀口洲人以德为本。村总祠正堂悬“崇德堂”匾额,既是堂名,又是他们的祖训座。有户人家的门壁上写着两句话:“士大夫为子孙造福,谨家规、崇俭朴、教耕读、积阴德,此造福也;士大夫为我生惜名,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正是蜀口洲人以德为本的见证。所以,蜀口洲的古建筑中,有的虽饰有木刻诗画,但并不显豪华。13世孙欧阳熙卸官回乡后,只为他们的祖先立了几块红石碑。
如今,刻着欧阳俊等21位进士大名的“进士”匾,及“父子进士”、“兄弟尚书”、“三世宪台”匾额,仍高悬在欧氏总祠大门的上方和两侧,彰显着蜀口洲昔日的辉煌。(
蜀口洲历史上以其人文鼎盛闻名遐迩。自明朝永乐甲申年(1404)至清朝乾隆辛已年(1761)的300多年间,出进士21人,有父子进士、兄弟进士、三代进士连中。如欧阳哲三兄弟于明永乐辛丑科同中进士,时称“三凤”;正德辛未科欧阳嵩八兄弟又同列进士榜,时称“八龙”。
蜀口洲人以德为本。村总祠正堂悬“崇德堂”匾额,既是堂名,又是他们的祖训座。有户人家的门壁上写着两句话:“士大夫为子孙造福,谨家规、崇俭朴、教耕读、积阴德,此造福也;士大夫为我生惜名,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正是蜀口洲人以德为本的见证。所以,蜀口洲的古建筑中,有的虽饰有木刻诗画,但并不显豪华。13世孙欧阳熙卸官回乡后,只为他们的祖先立了几块红石碑。
如今,刻着欧阳俊等21位进士大名的“进士”匾,及“父子进士”、“兄弟尚书”、“三世宪台”匾额,仍高悬在欧氏总祠大门的上方和两侧,彰显着蜀口洲昔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