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吧 关注:599,137贴子:24,749,103

〖晒戏〗尔雅:辩论赛。女子婚后应该退学VS女子婚后不应该退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辩论赛了解一下


1楼2018-05-19 01:12回复
    前情:书院女先生徐夫人的侄女徐临溪嫁给定国公嫡长子杨策后,从应天书院退学,此举引发了书院议论。故而学生群聚而形成了一场的辩论赛。


    2楼2018-05-19 01:14
    回复
      应天书院第?届辩论赛
      辩题:女子成婚后是否应该退学?
      正方:女子成婚后应该退学。
      (一辩:杨慎。二辩:顾恂。三辩:韩予鹤。)
      反方:女子成婚后不应该退学。
      (一辩:杨子佩。二辩:谢丛翊。三辩:孔封)


      4楼2018-05-19 01:16
      回复
        正方一辩:格致班,杨慎。定国公嫡三子(平妻所生,和杨策不是亲兄弟)。受母亲教诲,乖觉懂事,谨言慎行,从未予人落下把柄。不满仅被冠予听话懂事名号,闭门弄墨非所愿。入书院刻苦求学,笃行明身,砥砺入仕,欲成一番大业,向父亲证明自身能力。
        -
        格致-杨慎
        扫一眼纸上底稿,起身道:
        “我方以为,女子成婚后合当退学,退居庭院之内,掌居妇之责,侍奉亲长。
        《诗》中有篇: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成婚之后,所担之责之自是不同。和该掌理家事,相夫教子,以尽人妻之道。
        再者,书院之中人丁混杂,多为未婚男丁,难避常有接触,颇为不妥,多行不便,未合礼义之道。
        再次,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礼》曰:‘后修女顺,母道也。’女顺宜家,此为家族生存繁衍之道。男子志学,或为官,或为贤,达济天下,合计生民。女子居室,持家孕子,维固驻基,绵绵不息。两两相辅,成阴阳之道,方为国之本也。
        以上诸词,立女子婚后退学之论。”


        5楼2018-05-19 01:18
        回复
          反方一辩:格致班,杨子佩。定国公嫡次女(与杨慎同一母)。自小有些怯弱胆小,甚至可以说是逆来顺受,但是慢慢长大懂一些事,因为母亲受宠加上抬了平妻,发现自己在家的处境并不是那么差,渐渐地在熟识的人面前没那么胆怯,甚至会打趣,但是有点怕生,跟不熟的人在一起会放不开。
          -
          格致-杨子佩
          “我方认为,女子成婚后,不应退学,进入书院学习的机会不易,本朝允许女子治学,即便婚后也不应轻易放弃,书院中虽人丁混杂,然男女分班而治,只要合乎礼法,并无不妥。”
          “古有‘韩公’韩兰英,入宫述职前也已成婚,却教六宫书学。书院中也不乏有徐先生之流,徐先生为尚书仆射之妻,却也在书院之中施教,格致女班皆受徐先生教导。”
          一番下来有些紧张,深深吸一口气
          “以上,立女子婚后不应退学之论。”


          6楼2018-05-19 01:21
          回复
            正方二辩:述而班,顾恂。四名景之麒麟才子。三月四月书院十大少年才俊榜首。出生后便被册封为皇太子,亲自被其父教导。为人谦和有礼,体弱多病,自小备受帝宠。谏臣辅佐太子,但太子隐生叛逆之心,几位东宫辅臣每每上谏,措辞一个比一个凶狠,言语一句比一句锋利,后太子不堪烦扰,父子渐生隔阂,遂以“生长深宫,百姓艰难,都不闻见”之由,自请入书院学习。
            -
            述而-顾恂
            对方一辩所言谬矣。
            诚然,韩公婚后任职宫内女博士,班女亦入宫为师,教习之人均为后宫命妇,岂有男丁,已此为悖实为偷换概念。
            而徐先生学问渊博已有子嗣绕膝,相夫教子,已是福全。此时有传承学问,青史勒功,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阁下所列均为特例。
            女子归宁,上需孝敬公母,下需绵延子嗣,但凡及笄便有责任在肩。若入书院学习,又有内院事务,又要研习课业。左右支绌,敢问对方辨友,可有信心一时两者兼美?
            此时首鼠两端,终只落得两端皆废。
            若抛内院事务,敢问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之一字,何其重也?对方辩友难道宁愿不孝,也要进学左右为难只为了一个,好学开明之虚名吗?
            此为其一,再说其二。
            古有班姬续史,近有谢女咏雪。凡才气所钟,无不惊才绝艳。可此些人物,可均是进学读书?
            非也,心向书卷,何处非书院。历朝历代均不禁女子向学,今朝无非集众英才于一地治学。
            阁下将退学与失去学习相提并论,岂不一叶障目?婚后居于家中,既习女学又兼妇功,何来放弃之说?


            7楼2018-05-19 01:24
            回复
              反方二辩:成德班,谢丛翊。宁国候庶长子。其母出身低贱,为婢产子,在婴孩不足月时亡故。虽是庶长子、却自小由乳娘带大。七岁后被养在主母杨氏的院落,因冬日一次不慎落水,救起后右脚染疾,每当寒风刺骨、便疼痛难忍,行步有些坡脚。与定国公嫡三子(杨慎)曾交好,乃是真性情使然,只杨四郎看不惯谢二对兄长使绊,逐渐行渐远。
              -
              成德班-谢丛翊
              【谢二闻太子言,忙用衣袍抹了额上薄汗,起身躬礼,觑了身侧孔大郎一眼,见他气定神闲,也自个儿镇定气神,朗声道。】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我等郎君来此进学,皆为自白身入衣冠”,可入仕之途有甚者数十载,便是礼部试及第,关试释褐,自此进士还需属吏部守选,若三五年甚至上十年不会有阙员,又需等待朝廷铨选。可想要即刻舍田就禄,还必须参加吏部的“博学鸿词试”或“书判拔萃试”,本朝数年遭黜落者比比皆是。
              既如此,当以学子身份入幕青庐,然婚后在书院中勤学,适逢新婚又离家中妻儿,如何绵延子嗣?正应了此句,无后为大。
              学生认为,妻当随夫身侧侍奉,才是重责。我院女子治学,本同男子所习课业有别,妇人可设科,不与未婚男女同习,另设通行之道。女子结社素来有之,更可由学院制妇女学社,腾出独立院落,习妇女容德。男子便在望野城内置别院,休沐时与妻同聚,琴瑟和鸣,二者兼美。这样家中舅姑,亦能体谅,此乃不误禄仕、不误福全。
              太子殿下的陪侍苏氏,向来于我行其野穿梭自如,夜夜可与之交颈而眠,更何况新婚夫妻分离,实乃人间抱憾啊太子殿下。
              【谢二说罢,一声叹息,对着诸人又行过礼,盘坐下。】


              8楼2018-05-19 01:25
              回复
                自由辩论:
                -
                正方
                顾恂
                妻子入学竟只为绵延子嗣长伴夫侧,置孔夫子,置徐夫人为何地?父母在,不远游,难道阁下自入书院便不回家了吗?
                你我在谈,是女学之重,而非子嗣之重。请勿偷改命题。
                且尊卑有序,孤从未与婢女交颈而眠,以误会攻讦,岂非可笑?望阁下慎选个例。
                我方再次申明观点,退学是为家中事务,孝敬父母,家中也可学习。


                9楼2018-05-19 01:27
                回复
                  自由辩论:
                  反方:述而班,孔封。孔府二老爷嫡长子,“四名景”之一,孔府嫡子。游学在外时,曾遭山匪挟持,虽身陷豺狼虎穴却丝毫不惧,以“唇胜刀、舌似剑”,反劝匪贼弃恶从善,得以险中脱身(流传在外的版本)。自此人称“唇刀舌剑”,传为佳话。
                  -
                  孔封
                  【听太子殿下一番言论,起身,语缓声朗】其一,女子入学,乃正洁于内,志于四德,男子入学,乃修身格物,济民治世,二者虽有不同,却也无差。若依对方辩友所言,难道女子入学,便不回家了么?此话实不相干。
                  其二,对方辩友方才立论曾提及“无后为大”,此时又言与子嗣无关,自相矛盾。
                  其三,不论。
                  其四,女子可在家习德、言、容、行,此话不假,但男子亦然。若依对方所言,太子殿下应居东宫,自有三师教导,我等世家子弟应于府中,自可聘请名师大儒教导,书院,不复存在。岂不荒谬?抑或你方认为男女尊卑有别,才如此相差视之?
                  【言辞缓缓,不急不迫。】
                  我方再次申明,女子成婚之后,仍可入学。一则,可单设学科,专授为妇之道,教以德、言、容、行,令其知事父母公婆之德,教养子女之方,方可更好相夫教子。
                  二则,若顾及男女之别,则独立院落,不足为虑。
                  三则,随侍夫君,照料起居,琴瑟和鸣,何乐不为?


                  10楼2018-05-19 01:29
                  回复
                    自由辩论:
                    -
                    正方
                    格致-杨慎
                    对二辩:
                    书院乃笃学之处,依二辩所言,倒成绵延子孙之所。那学风何在,礼数何在?
                    再者,太子殿下事关国之社稷,起居无不系国体。有一御赐贴身侍女侍奉,事出情理之中。二辩,慎言。
                    顿了顿:
                    我方未言无关,只是“无后为大”,并非今日辩题,当归正轨以辩合。
                    女子成婚,可不只是随侍夫君。难道为夫君一人,弃家中亲长不奉?有悖孝悌之道。夫君在外求学,妻者更是担府内之责,尽孝赡长。


                    11楼2018-05-19 01:31
                    回复
                      自由辩论:
                      -
                      反方
                      孔封
                      【再度起身,沉目缓扫杨慎,字字如石】礼数,绝非灭人语,我方所言休沐之时夫妻团聚,实乃鱼与熊掌兼得,立业与齐家两全,绝非罔顾学风,绝非只为延绵子嗣,还望对方不要刻意扭曲。
                      另,太子殿下有御赐侍女侍奉,自然在情理之中,既然对方通晓情理,那么我方所言,亦在情理之中,如何分而视之?莫非对方认为太子身份贵胄,便可得情理,而寻常百姓,便不是情理,倒成了有辱学风?
                      【续言】
                      女子成婚,应尽孝,应担内府之责,此言不差。然而男子成婚,亦应报效朝廷,尽忠于君,难道便也不求学了么?求学是为更好尽责,此乃根基也,若弃根基,筑高厦,只怕风雨来,厦便倾了。


                      12楼2018-05-19 01:32
                      回复
                        自由辩论:
                        -
                        正方
                        格致-杨慎
                        对方也说,学间有休沐日,即可相见。又非牛郎织女,隔偌敞银河,怎会灭人欲?
                        男子求仕奉君,犹如女子奉长辈。求仕便要出书院,入官场。以仕途沙场为学所,不只学于书院中。女子奉长尽孝,也是同样道理。


                        13楼2018-05-19 01:33
                        回复
                          自由辩论:
                          -
                          反方
                          格致-杨子佩
                          “既不灭人欲,学间休沐相见便是情理之中,两全齐美,看来对方辩友也认同了,至于不只学于学院,那为何杨大郎婚后不去沙场修学?对方将男女分开而论,从源头上便是错误,如若女子生来婚后便只能奉长尽孝,那女子治学的意义究竟何在?”


                          14楼2018-05-19 01:33
                          收起回复
                            正方三辩:述而班,韩予鹤。韩府嫡长子,上有姐下有弟,夹在中间的嫡长子看着他们可以有洒脱肆意,而自己就像有无形牢笼,其实应该内心也有孤独,孤独大概就体现在了痴爱棋艺吧;要直起背脊生活,又渴盼有人抚一抚他的背,矛盾的心理让他对于孔家嫡长女的示爱表现的熟视无睹,其实内心又有一点点的意思。
                            -
                            述而-韩予鹤
                            “今日唇色交锋,对方辩友是可谓精彩,但精彩之余,却不得不说漏洞不少,且待我方一一指出。”
                            “从立论而言,对方以机会不易,来论应当学习,以有古今二例在前,则事可谓应当,两点实在不成逻辑,倘依对方而言,则偷盗之机会不易,杀人有种种例案在前,皆是可行应当咯?”
                            “再谈其他,奉长治家,为妇之职,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如今对方要女子离家而弃公婆不顾,为人妇还要委家务于鬓白二老,谈要入学来学事公婆之德,岂非荒谬?”
                            “说休沐相见是对方辩友,谈随侍左右,也是对方辩友;道书院学习是为很好侍奉公婆是对方辩友,辩说难道只为侍奉公婆亦是对方辩友;真不知对方辩友提倡的究竟哪个,况女子一人,对方辩友还要其事事皆顾,实在是不体谅了。”
                            将话提起
                            “应当不应当,实该看的是其个人,家庭,以及世俗道德来论。”
                            “纠其个人而言,女子出嫁,从为人子女到了为人妇,身份有所变转,则职事亦是,当以孝长奉老为要,相夫教子为要,治家内助为要;且身只一身,如何兼行多事,为身体所计,也该不入书院。”
                            “于家而言,女子出嫁后入学,则家事无人搭理,唯有劳动双亲,以所谓入学习德做幌,置二老于疲累,莫不可笑?且不说叔伯兄弟,皆弃不顾。”
                            “而于世间来说,当求的是在其位谋其事,当求的是阴阳相协,内外相宜。”
                            “故而为女子本身计,为家计,为世间,我方认为是不当继续在书院。”


                            15楼2018-05-19 01:36
                            回复
                              反方三辩:述而班,孔封。
                              -
                              孔封
                              【肃面沉目,气度稳重,揽两襟坦荡,拥一怀镇静。缓缓开口】孔子曰,七教者,治民之本也。【谈及先祖言论,自然恭敬十分】男悫而女贞,为教之致其一。故女子为学,此为教化天下之道,不容质疑。
                              【至此一转话锋】
                              而女子入学,正洁于内,志于四德,一则,利相夫教子,理家政,治货财,代夫之劳;二则,能明礼修德,明礼节,知伦常,宜室宜家;三则,可明哲立身,令宽慈,令去妒,夫妻相濡。
                              【一振臂,声朗朗】家和睦,则天下睦,此乃盛世之根基......【一锤定音,道】成婚之后亦然。
                              授以为妇之道,则知事父母公婆之德,知教子女之方,知妯娌姑嫂相处之法,利弊无须多言。
                              而对方辩友关于女子成婚之后便要退学的论点,我方绝不敢苟同。
                              其一,你方道女子成婚之后便要相夫教子,操持内院,且问,无德、无才之女,纵日夜居于内院,便当真是贤妇了么?非也。所谓男主外女主内,一个“主”字,便要担得上,唯有德、行、才、容兼备之女子,方可“主”得内院,而入学修习女功,便是筑贤妇之根基,与相夫教子,实不冲突。
                              其二,你方道男丁众多,出入不便,实乃书院体制弊端,改之即可,不足为虑。
                              其三,你方道女子应延绵子嗣,尽孝为重,试问,女子难道便是孕育生子之器,此生不做其他?而又如何使女子懂孝?不攻自破。
                              其四,你方道女子归家亦能修学,实为荒谬。书院绝非仅仅修学之处,也绝非家中可比,若非如此,诸位又何必离家来此求学?
                              故,我方以为,女子如玉,琢之成器,与男子无异。而我朝乃礼仪教化之地,当能博喻。
                              【话至此处,突地声愈朗,气愈沉,向列座师长行礼】趁今日之机,我方提议,书院当视女子婚前、婚后之别,分别设立学科,并另立院落,改革学制弊端,践教之道。
                              如此才为礼仪之国、教化之邦,有别于茹毛饮血之蛮夷,能令四方咸服,天下归定。【此句慷慨激昂,诉一腔忠心,然姿态谦恭,神色泰然,至此结。】


                              16楼2018-05-19 01: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