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督邮顿某,就医后自觉病已痊愈,华佗切脉后告诫说:“君疾虽愈,但元气未复,当静养以待完全康复,切忌房事,不然,将有性命之虑。”其时,顿妻闻知夫病已经痊愈,便从百里外赶来看望。是夜,顿某未能慎戒房事,三日后果然病发身亡。

华佗,东汉末年杰出医学家,素有妙手“神医”之称。他首创“麻沸散”,成为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他因在医疗外科独有建树,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的阴阳平衡、节能养生等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健康财富。“静者心多妙,飘然思不群”(杜甫)。借此表达对妙手神医的寄托和对其养生秘诀的解析。
生命根于能量,养生需要节能。华佗在《中藏经》中提到,人体就像自然界一样,无论体内阴气过盛还是阳气过盛,都会导致疾病产生。因此,若想获得健康,阴阳调和非常重要,此乃强身健体预防百病的一大养生法则。
人的生命好比一根燃烧着的蜡烛,燃得越旺,熄得就越早。从生物学角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生命有机体之所以能维持“生”的状态,必不可少的就是物质和能量。因此,维持生命阴阳平衡一定要注意节约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华佗认为,维持生命的阴阳平衡、节能养生,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调心”与“调气”
通过慢节奏调理心跳与呼吸,也就是中医中的“调心”与“调气”,这是节能养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绝招。研究表明,生命的长短与呼吸频率成反比。《黄帝内经》记载,古代的人一呼一吸所用时间为64秒,但现在的人用时为33秒,比古人快了一倍。因此,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呼吸的频率也越来越快,这给长寿带来很大的威胁。那么,若要延年益寿,我们首先要做到心慢,心慢下来,呼吸心跳才能慢下来,这样才能减少阳气和阴精的损耗。对于上班族来说,可以在下班以后转入慢节奏,慢慢地做家务,慢慢地洗澡,慢慢地带孩子等,总之,跟上班的时候应该有不同的节奏。生活节奏要有快有慢、有紧有松、忙闲适中。

静者心多妙
静心养生能够降低阳气和阴精的损耗,从而维持生命的阴阳平衡,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只有心先静下来,生命才能静下来。心静下来,呼吸、心跳等都能够减慢,血压才能够降低,人体的生理代谢、阳气和阴精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高者其气寿
《黄帝内经》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意思是住在高山上的人寿命都比较长,因为高山上的温度比较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低温养生,对实际养生很有指导意义。生活中,我们在冬天不宜把暖气开得太大,室温过高不利于低温养生。我们还应多接地气,多吸阴气,多饮地下水、井水、矿泉水。同时,低温养生还要多吃水生食物,比如说水稻;越冬食物,如冬小麦、大白菜;冬生水果,比如冬梨、苹果、冬瓜、冬枣等。需要的注意的是,有些寒症患者或体寒者,就不适合低温养生了,因为低温会加重人体的寒气,损害健康,需因人而异。
此外,华佗认为,饮食、睡眠、房事这三个增加生命储备的大要素,同样是维持身体阴阳平衡的主要环节。饮食养生,可以通过补和泻来维持生命的阴阳平衡;睡眠养生,可以是对生命的充电,通过休息,以达到生命能量的储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提倡睡午觉;房事养生,能对生命起到良好的协调作用,协调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减缓衰老,延年益寿。

解除“劳伤”的烦恼
当今的快节奏社会生活,人们很容易因身心疲劳过度而损害健康,造成了所谓的“劳伤”。华佗认为,一个人健康长寿的关键不是在于病时求医问药,而是在于未病时注重保健,神形兼养,谨防“劳伤”。《中藏经》曰:“劳者,劳于神气也;伤者,伤于形容也。饥饱无度则伤脾,思虑过度则伤心,色欲过度则伤肾,起居过常则伤肝,喜怒悲愁过度则伤肺。风寒暑湿则伤于外,饥饱劳役则败于内;昼感之则病荣,夜感之则病卫。”意思是说,过劳会伤精神,过伤会伤形体;过饥过饱会伤脾,思虑过度会伤心,房事过度会伤肾,起居过常会伤肝,喜怒悲愁过度会伤肺;风寒暑湿伤及形体,饥饱劳役伤及内脏;白天表现为血循环方面的疾病,晚上表现为气周流方面的疾病。
“劳伤”的类型有很多,包括房事过度、思虑过度、过饥过饱等都会造成“劳伤”,其结果就是伤及脏器。我们知道五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其中一个受到伤害时,其他的同样会受到影响,从而使身体越来越衰弱。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度,以适当为原则,这也是华佗凡事不为过的养生思想。
医治“劳伤”,华佗提出了很多有效可行的好方法:首先,注意合理补充饮食,均衡营养。选择食用富含蛋白质、脂肪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豆腐、牛奶、鱼肉类等;多食水果、蔬菜和适量饮水都有助于消除疲劳。其次,注意休息。无论工作或学习有多繁重,每天都要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最好的方法是躺下来放松肢体,往往一觉醒来,就会感觉很舒服。另外,听音乐、练书法、绘画、散步等也有解除生理疲劳之功效。第三,适当的运动,尤其是脑力劳动者。要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打球、打拳、骑车、爬山等;做健身操,使人体组织器官充满活力;点穴按摩,通过自我点穴疗法和按摩,对体表适当刺激,激发肌体抗病潜能,提高免疫力。

华佗,东汉末年杰出医学家,素有妙手“神医”之称。他首创“麻沸散”,成为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他因在医疗外科独有建树,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的阴阳平衡、节能养生等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健康财富。“静者心多妙,飘然思不群”(杜甫)。借此表达对妙手神医的寄托和对其养生秘诀的解析。
生命根于能量,养生需要节能。华佗在《中藏经》中提到,人体就像自然界一样,无论体内阴气过盛还是阳气过盛,都会导致疾病产生。因此,若想获得健康,阴阳调和非常重要,此乃强身健体预防百病的一大养生法则。
人的生命好比一根燃烧着的蜡烛,燃得越旺,熄得就越早。从生物学角度,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生命有机体之所以能维持“生”的状态,必不可少的就是物质和能量。因此,维持生命阴阳平衡一定要注意节约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华佗认为,维持生命的阴阳平衡、节能养生,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调心”与“调气”
通过慢节奏调理心跳与呼吸,也就是中医中的“调心”与“调气”,这是节能养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绝招。研究表明,生命的长短与呼吸频率成反比。《黄帝内经》记载,古代的人一呼一吸所用时间为64秒,但现在的人用时为33秒,比古人快了一倍。因此,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呼吸的频率也越来越快,这给长寿带来很大的威胁。那么,若要延年益寿,我们首先要做到心慢,心慢下来,呼吸心跳才能慢下来,这样才能减少阳气和阴精的损耗。对于上班族来说,可以在下班以后转入慢节奏,慢慢地做家务,慢慢地洗澡,慢慢地带孩子等,总之,跟上班的时候应该有不同的节奏。生活节奏要有快有慢、有紧有松、忙闲适中。

静者心多妙
静心养生能够降低阳气和阴精的损耗,从而维持生命的阴阳平衡,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只有心先静下来,生命才能静下来。心静下来,呼吸、心跳等都能够减慢,血压才能够降低,人体的生理代谢、阳气和阴精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高者其气寿
《黄帝内经》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意思是住在高山上的人寿命都比较长,因为高山上的温度比较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低温养生,对实际养生很有指导意义。生活中,我们在冬天不宜把暖气开得太大,室温过高不利于低温养生。我们还应多接地气,多吸阴气,多饮地下水、井水、矿泉水。同时,低温养生还要多吃水生食物,比如说水稻;越冬食物,如冬小麦、大白菜;冬生水果,比如冬梨、苹果、冬瓜、冬枣等。需要的注意的是,有些寒症患者或体寒者,就不适合低温养生了,因为低温会加重人体的寒气,损害健康,需因人而异。
此外,华佗认为,饮食、睡眠、房事这三个增加生命储备的大要素,同样是维持身体阴阳平衡的主要环节。饮食养生,可以通过补和泻来维持生命的阴阳平衡;睡眠养生,可以是对生命的充电,通过休息,以达到生命能量的储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提倡睡午觉;房事养生,能对生命起到良好的协调作用,协调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减缓衰老,延年益寿。

解除“劳伤”的烦恼
当今的快节奏社会生活,人们很容易因身心疲劳过度而损害健康,造成了所谓的“劳伤”。华佗认为,一个人健康长寿的关键不是在于病时求医问药,而是在于未病时注重保健,神形兼养,谨防“劳伤”。《中藏经》曰:“劳者,劳于神气也;伤者,伤于形容也。饥饱无度则伤脾,思虑过度则伤心,色欲过度则伤肾,起居过常则伤肝,喜怒悲愁过度则伤肺。风寒暑湿则伤于外,饥饱劳役则败于内;昼感之则病荣,夜感之则病卫。”意思是说,过劳会伤精神,过伤会伤形体;过饥过饱会伤脾,思虑过度会伤心,房事过度会伤肾,起居过常会伤肝,喜怒悲愁过度会伤肺;风寒暑湿伤及形体,饥饱劳役伤及内脏;白天表现为血循环方面的疾病,晚上表现为气周流方面的疾病。
“劳伤”的类型有很多,包括房事过度、思虑过度、过饥过饱等都会造成“劳伤”,其结果就是伤及脏器。我们知道五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其中一个受到伤害时,其他的同样会受到影响,从而使身体越来越衰弱。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度,以适当为原则,这也是华佗凡事不为过的养生思想。
医治“劳伤”,华佗提出了很多有效可行的好方法:首先,注意合理补充饮食,均衡营养。选择食用富含蛋白质、脂肪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豆腐、牛奶、鱼肉类等;多食水果、蔬菜和适量饮水都有助于消除疲劳。其次,注意休息。无论工作或学习有多繁重,每天都要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最好的方法是躺下来放松肢体,往往一觉醒来,就会感觉很舒服。另外,听音乐、练书法、绘画、散步等也有解除生理疲劳之功效。第三,适当的运动,尤其是脑力劳动者。要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打球、打拳、骑车、爬山等;做健身操,使人体组织器官充满活力;点穴按摩,通过自我点穴疗法和按摩,对体表适当刺激,激发肌体抗病潜能,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