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吧 关注:2,357,022贴子:19,991,391

回复:【古代文化常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冬烘先生】
冬烘:糊涂、迂腐的意思。唐代郑薰在一次主持考试中误以为颜标是鲁公(颜真卿)的后代,在他成绩并不突出的情况下把他取为状元。当时有人作诗嘲笑:“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家村的冬烘,一年到头,一早到夜教村童。”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4楼2018-05-23 07:54
回复
    【帝后】
    “帝”和“后”在古汉语中都是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帝”最初是指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如黄帝炎帝。后来最高统治者神化,称他们为“皇帝”。“后”原来也是君主、主宰的意思。与“帝”不同的是,他是地上的统治者。大禹的儿子启就被称为“夏后氏”,还有传说中射日的后羿,皇帝的正妻皇后。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18-05-23 18:02
    收起回复
      【秦汉文学的山东】
      指崤山以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由于战国七雄之中,除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函以东,故也有“山东六国”之称。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18-05-23 21:59
      回复
        加油


        来自Android客户端67楼2018-05-23 22:16
        回复
          夜安


          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18-05-24 01:07
          回复
            【抹额】
            抹mò额,也称额带、头箍、发箍、眉勒、脑包,中国服饰,明代较盛行。妇女包于头额,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续汉书·舆服志》记载抹额最初是北方寒冷为了给额头御寒而产生的,后来成了一种装饰。唐 李贺《画角东城》:“水花沾抹额,旗鼓夜迎潮。”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18-05-24 09:27
            收起回复
              【下三滥】
              也作“下三烂”,来源于磨面粉。手工磨面粉需经过很多循环,每一循环称为一“烂”,“第一烂”磨出的面粉比较粗糙,“第二烂”磨出精华部分,且数量较多。“第二烂”之后磨出面粉统称“下三烂”,指质量不好的面粉。后指人**,或形容手段不光彩。下三滥一般指捏脚、剃头、按摩三个行当。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18-05-24 14:14
              收起回复
                【经幢】
                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又称幢幡。 原本将佛经或佛像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将书写改为石刻在石柱上,主要内容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多呈六角或八角形。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18-05-24 20:28
                回复
                  dd


                  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18-05-25 07:59
                  回复
                    加油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18-05-25 08:59
                    回复
                      【扯淡碑】
                      扯淡碑是明代的一块墓碑。碑首横刻“再不来了”4个字,碑正中竖刻“泰极仙翁脱骨处”7个大字,而“泰”字左右“扯淡”二字特别明显,因此称其为“扯淡碑”。碑正中竖刻“为善最乐”4字,右刻“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左刻“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18-05-25 09:03
                      收起回复
                        【詈词】
                        詈词,指骂人的词。在汉语的书面语里,也有专门的“詈词”,但因为经过了文人的筛选修饰,大都比较文明。比如古人骂人,最狠的莫过于“汝母婢也”,意思是说“你妈是小老婆”。古代最常用的骂人话是“竖子”,“竖子”原义是“儿童、童仆”,引申为“愚弱无能的人”。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18-05-25 16:21
                        回复
                          dd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18-05-25 19:16
                          回复
                            这个可以收藏


                            来自Android客户端77楼2018-05-25 22:36
                            回复
                              【湘灵与湘妃竹】
                              湘灵是指两位湘水女神,传说大舜在南巡的途中死了,他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千里寻夫,在湘水岸边悲哭,江边的竹子染上了她们刻骨伤心的泪水,从此变得斑驳,被人们称作斑竹或湘妃竹,而永失所爱的这两位女子用死亡来终结悲伤,自投于湘水,从此化身为湘水女神。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18-05-25 22:4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