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吧 关注:33贴子:437

(人文嘉兴:嘉兴历代诗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诗歌在中国的文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同样也在嘉兴文学中占有突出地位。嘉兴在春秋时地处吴越之交,战国时属楚辖。吴歌、越歌、骚声一直流传在民间,并给文人以深刻影响。唐朝以前,由于时代久远,缺乏这方面的记载;唐朝开始,代有才人佳作传世。特别是明代中后期后,资本主义开始在嘉禾平原及与之毗邻地区萌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诗人诗作如林,奠定了“文化之邦”的基础。今嘉兴图书馆所藏清代沈季友、胡昌基编辑的《携李诗系》及续集,’共收集从古至清的嘉兴诗人近4000家,尚不含海宁市(因海宁当时局抗州郡)。乾隆年间沈德潜选编《清诗别裁集》,收取了自清初至乾隆时的诗人900余人,嘉兴籍诗人占50多人。钱仲联先生编辑的《清诗纪事》共收集整个清代6000余诗人,嘉兴籍占350多人,且大多有诗集传世。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嘉兴诗歌在清代诗歌中的重要地位。其中如朱彝尊、查慎行、吕留良、钱载、王县、黄燮清、沈曾植、王国维等都是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嘉兴籍诗人形成的“秀水诗派”是清代影响深远、规模巨大的几个诗派之一。纵观诗歌的内容、艺术,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较大的成就,值得肯定。进入近代,嘉兴诗歌又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特征。“五四”以后,诗人们致力于诗歌革新,从古典诗歌向新诗过渡,其中徐志摩的新诗实践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解放后,诗歌创作走向大众,古体诗词焕发青春,新体诗更加普遍,新一代诗人茁壮成长。


1楼2018-05-14 17:13回复
      第一节 清代以前的诗歌
      嘉兴诗歌,现在能见到最早的是春秋时期越国国君勾践的一首诗。公元前493年,吴国攻破嘉兴,并俘虏了勾践。勾践在离开嘉兴时作了《离别相去辞》,其句式情调与战国后期盛行的楚骚体诗无异,实为楚辞先声。从其形式之娴熟,可知当时必已流行,惜无更多记载。江南是吴歌的发源地。古人有言:“江南音,一唱直千金。”晋时有民歌《阿于歌》,写古代嘉兴饲养鸭子的情况。由于时代久远,唐以前的嘉兴诗歌保存不多。唐以后,记载日多。下面介绍各时期的诗歌情况。


    2楼2018-05-14 17:14
    回复
      2025-05-20 01:18:35
      广告
        【汉代诗歌】
        严忌(生卒年不详):西汉辞赋家,本姓庄,因避汉明帝刘庄讳,后人改为严。由拳(今嘉兴)人。有辞赋二十多篇,其中《哀时命》哀伤屈原,被收入东汉王逸所编的《楚辞章句》。曾为梁孝王门客。世称严夫子。其子严助(?一前122)也是西汉辞赋家,有赋三十余篇,今不传。与淮南王刘安相交,因刘安谋反而被牵连诛杀。


      3楼2018-05-30 22:46
      回复
          【唐代诗歌】
          唐代嘉兴诗人记载不多,但也有几位影响较大。
          丘为:嘉兴人,生卒年不详。天宝进士,曾官太子右庶于,与王维、刘长卿友善,卒年九十六。其诗大多为五言,内容多写田园风物,对唐前期五言格律诗的形成、成熟及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形成作出了贡献。原有诗集,现已佚失,《全唐诗》仅存他十余首。其中《湖中寄王待御》写自己在嘉兴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不慕富贵、甘愿淡泊的志向。稍后的丘丹,也有诗传世。
          顾况(?一806?):字逋翁,海盐人。至德进土,曾官著作郎。因嘲讽权贵而被劫贬饶州司户,后隐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顾况善诗、画。其画多为山水,其诗不为形式所拘,反映现实广阔,富有创造精神,多用口语俚语,平易流畅。前人评为:“偏于逸歌长句,骏发绰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最为快也。”(《皇甫提序》)有《华阳集》三卷。其中如四言诗《囝》,写福建一带官僚、地主勾结摧残拐卖儿童的触目惊心事实;乐府诗《公子行》则又刻划一位公子王孙一天中的荒淫豪奢生活;还有写农村景物的《过山农家》等,都是唐诗中的名篇。
          其子顾非熊,也能诗,有诗集一卷。
          刘禹锡(772—842):中唐有名的诗人,唯物主义思想家,“永贞革新”的积极参与者。刘禹锡祖籍非嘉兴,其父刘绪时为避安史之乱,举家南迁。刘禹锡出生在嘉兴,并一直在嘉兴生活到19岁。嘉乐平原的生活、文化环境,使他从小就热爱诗歌,为他清新、明朗、豪迈的诗风和广阔的诗歌内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几十年后,他还在诗中回忆:
          忆得童年识君处,嘉禾驿后联墙住。
          垂钩钓得王余鱼,踏芳共登苏小墓。
          此事今同梦想间,相看一笑且开颜。
          (《送裴处士应制举》)
          唐朝政府对江南的残酷剥削,使刘禹锡对江南人民的苦难有了深切了解。这对他后来坚决参加“永贞革新”、不畏遭贬打击的顽,强精神也有深刻影响。


        4楼2018-05-30 22:49
        回复
            【宋元诗歌】
            宋元时期,如康与之、朱敦儒、岳珂、赵孟坚等避居于嘉兴,留下不少诗作。嘉兴籍的诗人主要有:
            施德操:南宋初盐官人,与张九成、杨璇号为“三先生”。其写盐官《广福禅院》诗句云:“潮从海月生时上,蜂在云天尽处横。”
            杨 璇:南宋初盐官人。有写砍石西山的诗。
            王彦和:南宋时桐乡人。曾有《题扇》诗为人称颂:“天边一线征鸿没,山色浅深墨未匀。别浦渔舟待归去,夕阳渡口两三人。”
            陆德舆:桐乡人,南宋宁宗嘉定十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至元嘉禾志》收其诗。
            许 斐:海盐人,南宋理宗嘉熙年间隐居秦溪,于水南种梅数十,自号梅屋,有《梅屋诗集》。其中《笋蔑羹》:“趁得山家笋蕨春,借厨烹煮自炊新。倩谁分我杯羹去,寄与中朝食肉人。”讽谕感慨之意自见。《泥孩儿》中有云:“岂知贫家儿,呱呱瘦于鬼。弃卧桥巷间,谁或顾生死?人贱不如泥,三叹而已矣。”更直接反映现实。
            叶隆礼:嘉兴人,南宋理宗淳访间进士,官建康府西厅通判,改国子监簿。其七律《烟雨楼》诗是较早写烟雨楼的诗,其中“掉歌远入秋波绿,塔影中分晚照红”,清新如画。另一嘉兴诗人唐天磷(南宋理宗宝枯间进士)也有《烟雨楼》诗:“四时天色有晴雨,一片湖光无古今。远塔连阴知寺隐,小舟穿柳觉春深。”
            常 嫩:海盐人,南宋理宗淳枯进士,累官浙东安抚使。宋亡,里居。《海盐县图经》收其诗。
            张尧同:嘉兴人。有五言绝句组词《嘉禾百咏》,现存《苏小小墓》、《天心湖》、《长水乡》等10首‘。当为后来朱彝尊《鸳鸯湖掉歌》之本。
            陆 正:海盐人。宋亡后隐居乡中,元世祖征召,称疾不出。有《拓上遗诗》等。
            赵孟坚、赵孟淳兄弟:宋太祖十一世孙,其先从高宗南渡,家居于平湖广陈。宋亡不仕。两人皆善书、诗、画。堂弟赵孟颓曾从吴兴来访,以其降元,孟坚闭门不纳。夫人劝之,始令从后门入。走后,使人涤其坐具。
            赵善应:宋太祖七世孙,南渡后居桐乡洲泉。其《题宁师西阁》诗;“漂泊南来几岁寒,追谈往事漫心酸。云烟暮隔中原望,归折梅花忍泪看。”
            吴 镇(1280一1354):嘉善人。元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号梅花道人。其题画诗、跋,后人辑为《梅花道人遗墨》二卷。虽不以诗名,但诗风古朴,与画相得益彰。


          5楼2018-05-30 22:49
          回复
              【明代诗歌】
              明代诗歌成就不大,纠缠于复古反复古之中。至明中后期始有转机,为清诗繁荣作了准备。嘉兴诗歌也大约如此,较有名的有:
              贝 琼:(1314—1378):桐乡祟德人,明初被聘为编修《明史》,后为国子监助教等。少年时曾跟杨维帧学诗,后有诗名。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领袖一时”。有《清江贝先生文集》,其中诗十卷,文三十卷。
              朱妙端(1423一1506):海宁女诗人。嫁教偷周济,才华不为其夫所识。后随夫做官去福建等地。工诗,多佳句,有《静庵诗集》一卷。现存四十余首。其中《咏虞美人》、《梅花灯笼》等诗,当时传闻。也不乏忧国忧民、慷慨激昂之作。《玉镜阳秋》评其诗:“上方古人,可接李清照、郑允端之 武;下视近代,颇出陆卿子、徐缓之右。”
              苏平、苏正兄弟:海宁人,1435年前后在世。与刘溥、汤允勋等诗人齐名,时称“景泰十才子”。苏平有《雪溪渔唱》集,苏正有《云旧社壑
            集》。
              胡震亨:万历时海盐人,曾任知县、知州等职。家藏书万卷,日夕不倦研读。著有《海盐县图经》等。其选编的《唐音统签》是最早的唐诗选集,成为清代《全唐诗》的基础。
              其他尚有海盐张宁、董云、李潭、朱朴、钱药、钱薇、钱芹、刘熠、冯皋谟、斯学等,海宁祝淇、祝萃、许相卿、冯勤等,嘉兴王周、吴鹏、包节、周履靖、项元淇、沈思孝、姚衷、冯梦帧、项穆、项兰贞(女)、沈兰(女);桑贞白(女)、殷仲春、李日华等,平湖屠熏、屠应云 父子、孙空、赵汉、赵伊、冯汝死等,嘉善陆梆、方泽、支大纶、魏大中等,均有诗作或诗集传世。


            6楼2018-05-30 22:53
            回复
                第二节 清代前期的诗歌
                (顺治、康熙、雍正年间)
                明代中后期,新生的资本主义因素率先在江、浙一带萌芽。嘉兴地处江浙毗邻,大运河贯穿全城,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成为明清时期的繁荣地区。文学也得到迅猛发展,一跃而成为全国著名的一个“文化之邦”。特别是入清后,江山易代,物是人非,嘉兴人民经历了抗清爱国斗争,遭受了“屠城”惨祸。“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诗便工。”生活的剧变给诗人以丰富的创作才思,使诗歌创作成就灿烂’。综观此时诗歌,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诗歌题材内容广阔,反映出明末清初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情况。其中以反清爱国为主线,可称时代史诗。吕留良、朱彝尊、曹溶、查慎行等都有这方面的杰作。
                (2)关心国家、百姓的命运,反映民间疾苦,始终是诗歌的主要内容。“寇祸烈兹土,举目无故观。百里一空城,蓬篙郁相蟠。”(曹溶《悯荒》)“及早缫丝鬻市上,输完官税免征徭。噫嘻,谁怜勤苦农家妇,依旧残冬布裹腰。”(邹天嘉《蚕娘吟》)“爵南夹路多青榆,十株九株无完肤。借问民间何所需,答言采取充朝诵。”(劳之辨《榆树皮行》)这类诗句在每个诗人集中都可见到。
                (3)诗人大多家学渊源流长,诗歌社团较多。如嘉善魏氏、李氏,嘉兴朱氏,平湖陆氏,海宁查氏、许氏、陆氏,海盐朱氏、张氏等,都是一门几世出诗人,成为诗歌家族。清初文人不满清朝异族统治,结诗文社团较多,互相切磋,促使诗歌繁荣。顺治十年(1653),南湖举行“十郡大社”,朱彝尊与叔父朱茂碉、嘉善曹尔堪等参加。另外,尚有萍社、澹鸣社、彝社、广敬社、澄社、经社等。
                (4)艺术形式上创新,地方风韵浓郁。诗人们的艺术风貌多样,宗唐学宋,神韵格调,各具特色。特别是大型组诗的出现,成为“方志诗”,既有欣赏价值,又有认识价值。如朱彝尊《鸳鸯湖掉歌》百首,平湖沈筠《乍浦杂吟》百首,桐乡张梦庐《菱塘掉歌》百首,平湖黄金台《芦川竹枝词》,海宁杨象济《钱塘怀古绝句》百首,吴之振《课蚕词》组诗等,广泛反映嘉禾平原的生活。
                (5)诗人大多全面擅长,诗、词、文、画、书兼工,著作丰赡,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有全国性影响的诗人较多。尤以前期朱彝尊,中期钱载,后期沈曾植分别鼎立于清代300年间。简介如下:


              7楼2018-05-30 22:54
              回复
                  【遗民诗人】
                  明亡后,许多诗人坚持民族气节,成为遗民诗人,留下不少爱国诗篇。
                  李 确(1591—1672):人称蜃园先生。平湖人,祟帧时举人。明亡后隐居平汹龙湫山,以教书自给,82岁贫病饿死。有《九山游草》等诗集(九山指雅山、苦竹山、汤山、观山、龙湫山、晕顶山、高山、益山、独山,在平湖、海盐境内)。诗大多写九山纪游及哀悼为明殉节火众多还与同乡宋尔恒等人组织忘机吟社。其《祷旱篇》反映当时掇早民贫现实。今人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评其诗“多感怆,令人不忍卒读”。
                  谈 迁(1593—1657):海宁人,明诸生,终生未仕,家道贫困。明亡后致力编史,六易其稿,成《国榷》五卷。两年后书稿被窃。五十多岁发愤重写。经过四年努力,终又成书。诗作甚多,有《枣林诗集》。其诗忧生念乱,长于咏史怀古,多哀怨之音,如《新城帅府行》、《河上行》、《旗鼓行》等均是。
                  陈 确(1604—1677):海宁人,明诸生,与黄宗羲同从师刘宗周。明亡后,刘绝食而亡,陈、黄皆隐居不仕,专事著作。其哲学具有反传统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有《遗诗》一卷,诗风古朴流畅,寄托深远。《哀江南》写南明史事;《硖山》写海宁周宗彝兄弟抗清事;《荒年诗》、《盐州篇》》等写嘉禾人民苦难。“荒年不伯伯来年,典尽衣资卖尽田。去岁债期今岁满,新冬租课旧冬捐。家家砻米仍无米,色色沽钱不值钱。翻道荒年容易过,荒年已过更堪怜。”立意新颖,沉痛哀伤。
                  彭孙贻(1615一1673):海盐人,明拔贡,入清不仕。与其弟孙通同工诗词。孙贻工画、诗,著作丰富,有《茗斋集》等。曾与同乡吴善昌建瞻社,时称“武原二仲”。其父因抗清死难赣州,他千里求尸回乡归葬。诗作如《寄如皋冒辟疆》、《虔台寒食怨》等写亡国哀痛,诗风沉郁。诸体皆擅长,当为明末清初一大家。其弟更以词名。
                  殳丹生:嘉善人,明诸生,有《贯斋遗集》。明亡后隐居往来吴越间,垂老落魄,贫病而亡。其诗名播江、浙。妻、子、女二门能诗,家庭之内更唱迭和。曾加入萍水吟社。诗各体皆擅,尤其是长篇歌行体,多写当时时事。《吴江观倪文正公赠徐忠襄公诗画......》写嘉兴人民抗清事。
                  周 :嘉兴梅里人,布衣,有《采山堂诗》集。
                  王 :嘉兴梅里人,布衣,有《春槐集》、《秋槐集》。周、王及同乡朱彝尊、沈进、范路、钟渊映、李良年、缪泳及海宁朱一是等以诗会友。他们生计贫因,却以诗闻名四方,形成梅里诗派。其诗多反映清初现实及个人贫困失意。《清诗纪事初编》评:“ 诗格老成,实过朱彝尊,彝尊但华好耳。读 诗字字沉着,凄人魏大中与左光心脾。求之同时,异曲同工者,唯一吴嘉纪,足以匹敌之。”其《输粟》愤怒抗议清兵掠夺嘉兴百姓:“东南民力尽,何以任驱驰?”王溯也是梅里诗派中重要诗人。
                  吕留良(1629—1683):字用晦,号晚村,桐乡祟德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诗人。明亡时年17,曾散万金结客,欲抗清。顺治十八年曾被逼就试为诸生,后隐居不仕。死后因曾静案而被剖棺戮尸,阖门受诛。精研理学,也工诗,有J6晚村先生文集》八卷及《东庄诗存》七卷。诗多故国之思;诗风深沉古朴,深情苦语,令人感饱。《乱后过嘉兴》写嘉兴屠城后的惨象,《田家女》写农民苦难,都是佳作。其佳句如“甲申以以后山河尽,留得江南几句诗”、“十年游侠干金尽,九世仇雠一剑知”等,警新苍劲。
                魏允楠:嘉善人,明荫生,入清不仕,有《维父集》。其祖魏大中(1575—1625)万历进士,曾与魏忠贤阉党斗争,被逮下狱,与左光斗等同时被害于狱中。其父魏学 (约1606—1625),也在文学上有造诣。
                岳昌源:嘉兴人,后迁居菱湖,有《经野堂诗删》。岳昌源系岳飞之后。岳飞之孙岳珂居嘉兴金陀坊,著《金陀粹编》等,后一直居嘉。昌源性爱山水,一发于诗,常扁舟束书,与渔人芦子相狎,啸咏终日;又通医。诗风流畅潇洒,直如其诗句“身如天马逸,心共野鸥闲”。
                  女诗人柳是、黄援介:柳是本姓杨,名爱,后改名,字如是,人称河东君。嘉兴人。为明末金陵名妓,后嫁钱谦益为妄。能诗、词、文,有《河上草》、《河东君集》等。柳于明亡后与抗清志士来往,说服钱耀翟与郑成功接应攻清。
                  黄援介与姐援贞均有诗名,嘉兴人。明亡后家被劫,流落吴越间。有《湖上草》等集。其中《和梅村鸳湖四章》、《湖上秋日》、《采菱》等诗,清新沉郁,别有风味。
                  遗民诗人尚有:
                  嘉兴项圣谟、巢盛鸣、何汝霖、李明涝、姚瀚姚 兄弟、徐白、吴源逵、蒋之翘等;
                  海宁查继佐,被目为“海宁二修”的陆嘉淑、朱一修等;
                  桐乡张履祥、孙爽等;
                  嘉善李标、李光尧、崔金友等;
                  平湖胡三荣,海盐马世荣等,均有诗集。


                8楼2018-05-30 23:05
                回复
                  2025-05-20 01:12:35
                  广告
                    朱嘉徵、查慎行及海宁诗派:
                    朱嘉徵:字岷左,海宁人,崇祯十五年举人,顺、康之际选授叙州府推官,著述较多。诗学汉魏;多乐府,有《止溪文钞》及诗集钞。年轻时曾与朱一是、范骧等结“十二子社”。家中一子三孙一媳一女孙皆能诗,偶倡一章,门内和者已有六人。
                    朱与当时海宁的陆嘉淑、陆。弘定兄弟及查容等人一起,倡导作诗,影响后辈。至查慎行兄弟遂成高潮。一时诗人诗作较多,被后人目为海宁诗派。阮元《两浙 轩录》引陈勋言曰:“海宁诗派自陆辛斋(即陆嘉淑);朱岷左父子、查韬荒(即查容)为国初眉目,至初白(即查招标)、查浦(即查嗣 )兄弟以五七字冠冕一时。致轩(即杨守知)从诸人游,虽别自名家,而渊源可考。”
                    查慎行(1650-1728):初名嗣琏,字夏重,号他山,后更今名,字悔余,号初白。康熙四十二年进士,授编修。有《敬业堂诗集》五十卷,续集六卷。诗学宋代苏、陆,质朴流畅,清新老成,内容广泛,以白描见长。曾随杨雍建去云、贵一带,走南闯北,了解清初现实。兵戈杀戮之惨,人民流离之状,一一展于诗下。名作较多,各体皆擅。依所行之地将诗分为五十三集。他与当时安徽施润章、山东王士锁、宋琉、赵执信及朱彝尊号为“六大家”。与朱彝尊是中表兄,倡和较多。后因弟嗣庭之案而举家赴京请罪。两弟皆重罚,独慎行放归。归家未久即逝世。
                    此时,其他海宁诗派诗人尚有:
                    杨雍建:顺治十二年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有《弗过轩诗钞》等。
                    查诗继:顺治十一年举人,官霍丘知县,有《深宁斋诗集》。
                    查 容:字韬荒,有《弹筝集》。曾被吴三桂邀为上宾,因察吴有愚公,佯醉骂座而走。当时有“将军有酒能投辖,壮士闻鸡已出关”诗记之。
                    陈元龙: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有《爱日堂集》二十八卷,其诗多反映京城及清代上层生活。许汝霖:康熙二十一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有《德星堂诗集》。
                    查 升:康熙二十七年进士,官至少詹事,工书、诗,.有《澹远堂集》。
                    杨守知: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官至甘肃平凉知府,有《致轩集》。与湖州沈树本、平湖陆奎勋、嘉善柯烃被称为“浙西四才子”。
                    查嗣 :号查浦,慎行之弟,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历官侍讲。工诗,有《查浦诗钞》,与兄齐名,被目为“查氏二才子”。晚年因弟嗣庭案而流放陕西,未生还。名作有《燕京杂咏》147首,写明末京城事。
                    查嗣庭:慎行三弟,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入翰林,有《双遂堂遗
                  集》。因文字狱而被投入狱致死,死后戮尸泉示。
                    查蕙缀:嗣庭女,能诗。因父而被从边,作《驿亭题壁》诗。
                    其他海宁诗人尚有陈世倌、陈邦彦、杨嗣震、陈奕禧、陈高水、马思赞、陆永修、查显、胡捷等人,至乾、嘉时有查岐昌(慎行之孙)、查揆、陈莱园等诗人。海宁诗派诗人能广泛了解清代前期现实,并能于诗中反映;又由于诗人大多学问深渊,讲究用字用典,诗风质朴硬瘦,近宋元诗风,与嘉兴朱彝尊及后来的秀水诗派风格相近,绵延百余年,成为清代重要诗派之一。


                  10楼2018-06-14 12:08
                  回复
                      嘉兴三李:
                      李绳远(1632一1708):字斯年,号寻壑,又号樵岚山人,有《寻堑外言》等。
                      李良年(1635—1694):又名兆潢,字武曾,号秋锦。先世江阴,后徒居嘉兴王店镇。有《秋锦山房集》。
                      李 符(1639—1689):字分虎,号耕容,又号桃乡,有《香草居集》等。
                      嘉兴三李当时名闻浙西,家贫而游食四方。绳远工骈文,诗风古朴。良年、分虎工诗词,诗多反映现实,尤以词著名。李良年与朱彝尊被时人目为“朱李”。
                      朱彝尊(1629一1709):字锡留,号竹宅,出身明世家。青壮年家贫而奔走四方,结交反清志士。50岁以博学宏儒出仕,人南书房侍讲。不久两次罢官。晚年家居。工诗、词、文,尤以词闻名。著作丰富,文学著作有《曝书亭集》八十卷。《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词、文、考据、经史等“事事皆工,虽未必凌跨诸人,而兼有诸人之胜”。是个学者兼文学家。诗与王士祯齐名,时有“南朱北王”之称。
                      朱彝尊现存诗2000多首。尤其值得一提,其绝句如《鸳鸯湖掉歌》广泛反映出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嘉禾平原的现实。作为田园诗来说,写出了时代新意。诗人笔下的农村,已非昔日平静、闭塞、落后、单纯小生产式的农村,而是开放、喧闹、充满活力和城镇、工、商结合的农村:“楼头沽酒楼外泊,半是江淮贩本船”;“五月新丝满市厘,缫车响彻斗门边”;“金鱼院外即通律,转粟千艘压水滨”,“舟移濮九娘桥宿,夜半鸣梭搅客眠”;“石尤风急驻苏湾,逢着邻船贩梅还” 诗人采用一点一诗、由点成面手法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又加上自注,成为“方志诗”。艺术上清新活泼,优美深长。组诗影响深远。不久,嘉禾平原出现了许多各地的方志组诗。
                    其长篇歌行体如《玉带生歌》气势充沛,自然流畅,通过文天祥砚台,抒发亡国之恨,斥责变节投降。长诗《风怀二百韵》情致缠绵,丰赡华艳,据传系写其与妻妹的情事。其乐府诗如《马草行》、《捉人行》、《田家留客》,反映当时自己及人民的苦难,真切感人。
                      朱彝尊诗是秀水诗派先声,他是清代前期百年中的重要诗人。“清代诗风,浙派为盛。浙派尤以秀水为宗,开其先朱竹席。”(钱仲联《梦苕庵诗话》)
                      此时嘉兴诗人较有名的还有曾王孙、叶封、王蓍、王庭、徐嘉炎、高以永、钱陈群、顾仲清、朱昆田(彝尊之子)、沈廉、沈存周等人。


                    11楼2018-06-14 12:10
                    回复
                        平湖陆氏诗人
                        陈 柔(1630—1699):康熙六年进士,十八年召试博学宏儒,授编修。有《雅坪文稿》诗四十卷、文十卷。与彝尊为中表兄,倡和较多。
                        陆陇其(1630—1692):康熙九年进士,官至四川道御史。有诗文《三鱼堂集》。诗风质朴醇正,似唐代元结,多反映现实。
                        陆奎勋:康熙六十年进士,官至检讨。有《陆堂诗集》二十四卷。诗学朱彝尊,内容广泛。《京邸杂咏》、《海舶行》、《筑堤行》等反映当时现实。
                        沈季友:康熙二十六年副贡,陆柔之婿,有《学古堂诗集》六卷。五言诗古朴,近体诗清逸。《武林行》记述当时耿精忠反叛之事。曾辑亮禾诗人诗集《携李诗系》。
                        此时平湖诗人还有邵延龄、姚世靖、严思位、胡庆豫、丁嗣微、裔沆兄弟(孪生,时人目为“双丁”)、韩戴锦等人。


                      12楼2018-06-14 12:10
                      回复
                          嘉善诗人
                          魏 坤(1645—1705):康熙三十八年举人,工诗词,有《倚晴阁诗钞》。《清诗纪事初编》:“魏塘魏氏文学最盛,学 、学渠最著。坤少有志,与嘉定陆元辅、海宁陆嘉淑订忘年之款。以贫客游南北,尽识当时名游,独无所遇。其诗才情茂密,与朱彝尊、李良年相亚,而声名不及。”
                          此时嘉善诗人还有曹尔堪、曹奕霞、李应机、孙琼、曹庭枢等。李应机有《圃隐诗文集》十六卷,高祖李标、祖李炜、父李光尧及李氏子孙二十多人皆能诗,一门诗集为《陇西诗萃》。


                        13楼2018-06-14 12:11
                        回复
                            桐乡诗人
                            劳之辨:康熙三年进士,有《静观堂诗集》三十卷,诗多纪事之作,擅长乐府,反映当时现实。《红剥船行》等写当时漕运、外国进贡等事。
                            汪 森:贡生,原籍安徽休宁,居桐乡。家有裘杼楼,藏书万卷。有《小方壶存稿》。
                            汪文柏:康熙时为北城兵马司指挥,有《古香楼吟稿》。朱彝尊对他评价颇高,称颂其《过吴江盛泽诗》中“夜灯千匹练,秋雨半湖菱”句。
                            吴宗元:有《约言书屋诗钞》。
                            吴之振:贡生,官内阁中书,有《黄叶村庄诗集》八卷。七绝成就最高。如《常州歌》:“下车容易上车难,水到田头渐渐干。莫惮辛苦齐着力,十分收得总输官。”“早唤儿孙小陇头,一车十轴数难周。阿爷不吃闲常饭,充作长年到晚休。”田园诗写出农民痛苦,实为难得。


                          14楼2018-06-14 12:12
                          回复
                              海盐诗人
                              徐豫贞:监生,有《逃奄诗草》等。诗风近白居易,写农村事较多。《仲夏田家即事》、《观刘稻口号》等反映嘉禾平原农村生活。
                              马维翰:康熙六十年进士,官吏部主事等。有《墨麟诗卷》十二卷。
                              张宗松、张宗橚兄弟:宗松有《们腹斋诗钞》,宗橚辑《词林纪事》一书。
                              彭孙 (1631—1700):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孙贻之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宏儒,有《松桂堂诗集》等。诗风藻丽秀逸,但也有《老翁叹》L1《贫湖叹》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乐府诗。尤以词名。


                            15楼2018-06-28 21:55
                            回复
                              2025-05-20 01:06:35
                              广告
                                【雍正年间诗人】
                                雍正时期有成就的诗人不多。《清诗纪事》收入海宁张思问、杨正讲、查羲,嘉兴郑世元、诸锦、凌大田、蒋德、顾牧云、徐储山等人。除诸锦诗歌创作较多,是秀水诗派中较重要的诗人外,其余影响不大。


                              16楼2018-06-28 21: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