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慧吧 关注:5,771贴子:96,559
  • 44回复贴,共1

讨论:腾讯的QQ企鹅为什么不大规模卖手办?中国的女粉丝比男粉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


IP属地:广东1楼2018-05-14 09:00回复
    完整的题目:讨论:腾讯的QQ企鹅为什么不大规模卖手办?中国的女粉丝比男粉丝是更优质的吸金对象?


    IP属地:广东2楼2018-05-14 09:01
    回复
      按:今天本来按计划应该是发布“听《腾讯传》、《周鸿祎自传》有感”的“之二”篇,但此前发布的“之一”篇引来热烈的讨论,水平还相当高。我本来是想着在发布“之二”篇的前面附上“之一”篇的讨论内容,没想到这内容很多,索性还是独立发帖展示更便于主题鲜明,不会分散了“之二”的主题。


      IP属地:广东3楼2018-05-14 09:09
      回复
        一、腾讯的QQ企鹅为什么不大规模卖手办?
        “之一”篇的讨论主要是引出两个话题,一个是原文的主题“腾讯的QQ企鹅为什么不大规模卖手办”,讨论下来我发现大家提出的解释“腾讯在设计方面连绝对优势或竞争能力都没有”,以及“手办都需要剧情支撑,不光是形象可爱就能成功”都比我在“之一”里的解释“腾讯不分心于实物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要好得多。
        以下是讨论的情况:
        风来疏竹DZH
        QQ原来叫OICQ时,是个瘦企鹅,两翅是张开的,记忆中似乎也没有围巾。后来改称QQ才变成肥鹅---其实叫“QQ”应该不是腾讯自己想出来的,而是顺应了网友的叫法。”留个Q号吧?“比”留个OICQ号吧“读起来更顺口。我几乎是QQ最早一批的用户,记得腾讯还叫OICQ时,网友之间就互称QQ号了。现在看来,腾讯的这个改变无意的成份多些,毕竟当时还请不起知名的设计公司替他们策划包装。无意的改变能产生这么大的效果,算是一个风落了吧。

        《腾讯传》里有介绍这个变化过程的,是有一次展销时腾讯要做一批企鹅存钱罐作为小礼品送给观众,接单的工厂发现太瘦的企鹅重心不稳站不住,就把它做胖了,还自作主张地给它加了一条围巾(不过当时的围巾是黑色的,腾讯后来将它改成红色)。结果这存钱罐大受欢迎,受到疯抢,腾讯从原来免费送变成卖钱,还不断加价,最后光是卖这企鹅存钱罐的钱就已经把展销摊位的费用给抵销掉了,所以其受欢迎程度是经过市场验证的。腾讯于是找专门的卡通形象设计公司重新设计企鹅,而且那设计公司还因此喜欢上这个形象,向腾讯申请了版权销售企鹅玩具。马化腾觉得这很好,每年可以收到一笔版权费,人家还花钱帮你宣传
        所以这改变的过程虽然有风落成分,但也有腾讯摸着石头过河,及时根据市场反馈的结果做调整的缘故。我听的时候一开始觉得不明白,就是在于为什么腾讯没有按市场喜欢的情况来自己大规模地开发手办产品。
        gudaochan
        广州东利行在1999年和腾讯合作,2000年获得腾讯公司卡通吉祥物QQ的形象授权;并且成立了Q-gen品牌,向服装、玩具和手表等领域扩张,2002年就有200家线下专卖店,腾讯从合作中抽成10%。

        就是前面说的那家跟腾讯申请了版权的公司,但规模做得不大,我们平时很少能看到有QQ企鹅的玩具卖,那200家线下专卖店都不知道是开在哪里,从没见过。
        何猜之父
        好像在机场见过
        补充:当时我没回复这个评论,这里补充一下。在机场铺设专卖店就很失策。QQ企鹅的目标客户明显应该是低龄人士(俗称的“小学生”,与QQ的用户群重合)或是喜欢可爱卡通的年轻女性、小资白领,可是机场的访客主体是商务人士,而且应该男性居多,根本就不是QQ企鹅的主要客户群体。销售场所完全错配,怪不得想买的人根本看不到这些专卖店的存在。(我虽然也有坐飞机,但从来不逛机场里的专卖店。)
        上将马弓手
        胖企鹅形象是个意外,这说明腾讯根本不具备开发手办的能力。工厂的设计能力是很弱的,只能算“见多识广”。而腾讯竟然依靠代工厂改善设计才能大卖,这说明他自身的设计能力比工厂都不如,连见多识广都做不到,这种水平如果真的跑去做手办,跟专业的设计公司竞争,那肯定是要淘汰的。所以腾讯的吉祥物形象只做2个形象,形不成规模,也是个结果而不是原因,更深的原因是他根本不会开发吉祥物。就像足球队卖纪念品,店可以开得像百货公司一样,但那最多只是副业,不是他专长。球队要是球踢不好,真把自己当百货公司,竞争下一定比不过专职做零售的
        阿南无弥
        企鹅没啥内容啊,或者说没有开发剧情故事!能长时间卖的好的手办周边产品都围绕着一套吸引人的故事体系,比如面向成人的高达和eva,现在儿童的流量担当小猪佩奇,都有丰富的剧情和性格!企鹅这方面很单调!
        炎海罗破
        腾讯企鹅本身这个ip租值并没有那么大,搞周边不可能成为主要收入的,像上面说的eva那种ip,过几十年还是会有人掏钱,神作的租值长久不衰。本身一个好的剧情,确实是真正的租值,至于验证方式,去查日本动漫作品,看他们bd销量,从一部神作依次往下排。

        我是想腾讯可以先在QQ秀这类虚拟产品上试验市场对其宠物形象设计的接受程度,再转化为实物手办,比起凭空设计要更保险一些。我觉得腾讯设计能力不是问题,问题应该还是后面的读者说的手办IP都需要有剧情支撑,光是形象可爱没用。
        腾讯不知为什么没有围绕着QQ企鹅搞个长篇动漫?可能国内的动漫还是弱,像喜羊羊那样成功的长篇动漫还是很少。
        上将马弓手
        但我觉得故事剧情不重要。舰娘就是只有形象没有剧情,故事情节全由网友自己脑补(也没补什么情节全都是段子),照样卖手办
        军士白猫
        舰娘手办能卖得好,也要靠本子来作广告宣传深得宅男人心啊。剧情也只是推广手办的一种方式而已。
        上将马弓手
        但腾讯也不画本子。他不编故事,不画本子,不搞动画,甚至连表情包都做不过网友自己整的,啥都不会干,说明他怎么搞手办整个一套工作就不知道要做啥。所以我觉得不会搞剧情只是腾讯不会做手办的其中的一个细节体现,就算做手办不需要编剧情,腾讯照样做不出手办,他做不来这个
        炎海罗破
        舰娘没玩过,可能本身游戏够硬,但是如果一个ip本身有一个地方够硬,就足够了。当年东方幻想乡,刚起来时候就是一个小游戏,但是硬生生靠各种同人,音乐,撑了起来了。


        IP属地:广东4楼2018-05-14 09:17
        回复
          二、中国的女粉丝比男粉丝是更优质的吸金对象?
          炎海罗破
          老师,现在国内成功动漫很多了,狐妖,一人之下,纳米核心,全职高手,不过和日系比差距还是很大,日系在这上面太强了。

          我慕名看了“一人之下”,根本看不下去,两集还是三集就弃了。日系动漫却大多能看下去。中国动漫的水平跟日系比还是差得太远了呀。
          evangel3000
          但是日漫这些年确实衰败得厉害,进击的巨人也只是火了一季,跟机器猫、圣斗士、七龙珠那个年代真心没法比。最终幻想画面固然华丽,但是剧情是在看不下去。

          这些年可能没什么大作,但日本动漫还是有大量的小作品在撑着,行业的整体实力还是高的。说实在我自己对大作就不感兴趣,你提的那些除了机器猫之外我都不看的。这种打斗类的不是女生的菜。
          evangel3000
          不知道为啥,现在日漫的剧情和题材压根没跟上时代,而且产业模式也不适应互联网时代,以后怕是要给中国做代工了
          new奈特
          现在纸媒衰落,网络阅读风靡。纸媒漫画杂志巨头如“龙漫”、“漫画世界”等在近几年都选择了停刊(倒闭)。中国漫画行业转向网络阵地,现在流行的漫画几乎都是在网上连载的网漫。日本纸质漫画杂志虽然还能存活,靠的是一些连载了10几年的“民工漫”,现在几乎没有“现象级”
          上将马弓手
          我认为日漫没有衰败,日漫是风格转变,吸引肥宅的作品数量比以前增加了,这并不属于作品质量下降
          new奈特
          日本是不是网络上的轻小说,同人漫画尺度审核相对轻松?像jump这种杂志由于审核严格,在宅向市场没有优势。

          我说的是动漫,不是漫画,我不看漫画的。你们举的都是男生向的作品,完全不提女生向,这可是少了一大块。在中国,似乎女生比男生是更优质的客户。你看影视界的流量明星都是得女粉丝者得天下,日本比较平衡一些,但男粉丝多是宅男,这导致你说的宅向市场,欧美似乎更重视男粉丝,漫威之类漫画发展到影视作品的都是男生向为主(当然不排除有女粉,但比例上肯定男粉为主)。为什么欧美、中日有这样不同的市场特征,我看是更有趣的经济解释现象,更值得深入研究写文呢。可惜我不是个中行家,局限条件的事实了解不多,看谁有能力也愿意涉足。
          最近“复仇者联盟3”上影,万达影院弄出呼吁女观众不要吵闹打扰男伴“朝圣”引发“歧视女性”的争议,新闻报道都是一堆道德审判,不值一看。我倒觉得应从上述所说的中国更重视女粉(因为女粉更愿花钱),美国更重视男粉的角度来看,更客观冷静一些,分析也能更有商业价值。此前日本宅男女神结衣的电影在中国票房惨淡,也说明中国的男粉(尤其是宅男)的花钱意愿与能力不足以支撑这种纯舔屏之作,可流量小生却有大量舔屏之作能成功从女粉那里吸金。
          new奈特
          中国男性不愿意花钱去影院“舔屏”可能是真的。日本idol新垣结衣在网上很受男性欢迎,可是它的新片登陆中国,最终票房仅有一千多万。而且该片质量还是不错的,那些流量鲜肉主演的片子在豆瓣评分一般都不过6,它却高达7.3分。

          豆瓣打分不作得准,据我观察豆瓣挺崇洋媚外,大凡外国的作品一律打分偏高,国产作品一律打分偏低,对外国作品减一分,对国产作品加一分,才比较具有可比性。但我的重点是国内流量小生的作品质量很差,结衣的电影即使差也不会比它们差多少,可是票房却差得太多了,明显与质量不匹配
          new奈特
          现在外国漫改大片对中国市场男性粉丝真是没有信心。像“变形金刚5”、“超人大战蝙蝠侠”等都要请流量明星来当代言人,吸引女粉丝。前段时间复联3在中国的宣发活动也是这样,请一堆与电影无关的流量明星来当“主角”,让真正的主演们站在一边“看戏”。
          沙河洪钟
          引进的日本电影除了动画没有能上亿的,真人电影成绩最好的也是漫改的《银魂》8千多万,《恋爱回旋》一千八百多万的票房也算中上水平了。
          《恋爱回旋》,从猫眼的想看用户画像上看,女性观众占比接近六成,这个比例和其他情感类电影比如《后来的我们》、《前任3》差不多,而个别影迷的观影经历是影院内男性占绝大多数。从电影评分看评分的男女比率差不多。
          2016年至今国内票房十亿以上的电影,就只有两部想看用户画像男比女高,没有一部男性比例超55%。女性比例超55%有好几部,女性观影意愿确实较强。
          或者说,国内市场所谓男性向的电影几乎没有。其实貌似世界范围内,真男性向的电影只有小电影了吧。

          不仅票房上有这种现象,就看各种粉丝团的新闻,男偶像(即追星的是女粉丝)的粉丝团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各种为爱豆花钱都已经工业化流程了的感觉,所以吸金量也具备了工业化时代的巨量特征。想想某年轻小鲜肉生日时,粉丝团为其在美国时代广场上买广告位庆生的新闻吧,哪个女星能有如此待遇?
          我甚至见过有女性小鲜肉就是致力于发展低龄的女性粉丝(女粉丝看其电视剧作品时对剧中扮演她的男朋友的男演员一付老妈嫁宝贝女儿的语气训斥说:某某就交给你了,你得好好待她!)可见男粉丝太不给力,要加女粉丝来助攻。


          IP属地:广东5楼2018-05-14 09:20
          收起回复
            防吞备份楼。


            IP属地:广东6楼2018-05-14 09:21
            回复
              消费源于经济能力。宅男穷才宅,富的在陪女玩。宅女会和有消费能力的男出去玩。也有没机会宅的女生,一般年纪轻轻就到了富士康流水线上,补贴家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5-17 23:18
              回复(8)
                是啊,祇有企鵝肯定不足夠撐場,但現在説起這話題我覺得可能其實騰訊已經成功了,而且有可能比迪士尼買毛公仔玩具更成功。現在騰訊很受歡迎的遊戲王者榮耀主要就是賣皮膚賺錢,本質上跟賣實體的玩具是一樣的,不過更勝一籌。因為虛擬道具或皮膚可以説是共用品,越賣得多毛利率高,這是實物商品所不能比擬的。更進一步的想,騰訊如果搞得好的話甚至可以走漫畫路線,把王者榮耀的人物編成故事,如果漫畫版同樣受歡迎,可以開始試著走電影路線。
                哈哈,這些不過只是剛剛想到隨便亂說的,不要較真。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5-26 12:56
                回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