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弟子解》:“高宗以后妻杀孝己”,皇甫谧《帝王世纪》言“初,高宗有贤子孝己,其母早死,高宗惑后妻之言,放之而死,天下哀之。”[16]《家语》是汉代才出现的书,《世纪》当是在其说的基础上又做了演绎。
而在先秦典籍中,孝己只是一个孝子的形象,相关记载如:
《战国策·秦策一》:“孝己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
又《燕策一》:“孝如曾参、孝己。”
《尸子》卷下:“孝己事亲,一夜而五起,视衣厚薄、枕之高下也。”
《庄子·外物》:“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
《荀子·性恶》:“然而曾、骞、孝己,独厚于孝之实而全于孝之名者何也?以綦于礼义故也。”
《吕氏春秋·必己》:“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疑,曾子悲。”
如此等等,只说他“忧”或“疑”,并没有被杀或被放而死的说法。《帝王世纪》所载,又见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引《尸子》,但是今传本《尸子》无其文,王国维所引当即《世纪》,言《尸子》是误记。
总之,孝己被杀或被放死的说法很值得怀疑,从武丁时期就祭祀小王己来看,这个“杀”或“放死”的说法就不大可靠,孝己若是被杀或被放而死的,则如同罪人,其太子、小王的身份必定也会被罢黜失去,不可能受到祭祀,更不可能在祭祀时仍称“小王己”,所以孝己应是在为太子小王期间自然死亡或其它意外死亡。《庄子·外物》“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的记载,是说孝己笃孝却不受父母的喜爱,处于忧郁之中,成玄英《疏》云:“孝己,殷高宗之子也。遭后母之难,忧苦而死”;《吕氏春秋·必己》“忧”作“疑”,是说孝己虽然笃孝却受到父亲武丁的怀疑,这均是先秦就有的说法。可能的情况是,孝己是因为武丁后妻的谗言遭到怀疑,失宠忧郁而死。《家语》中的“杀”可以理解为“害死”的意思,并非是刑杀。《世纪》所言,应是汉魏时期的人根据他失宠忧郁而早死的古传又进一步演绎出来的一个悲剧故事。
五、妇好非武丁第一位正妻
武丁有三位正妻妣戊、妣辛、妣癸,殷墟二期(祖庚、祖甲时期)的卜辞中有“母辛”、“母癸”,因为她们是祖庚、祖甲的父(母)辈,之后就称“妣”。那么孝己是谁的儿子呢?
首先,妣辛就是妇好,这个有殷墟妇好墓的出土文物为证,是没问题的。根据花园庄东地出土的卜辞,里面记录了很多妇好与子的活动,妇好妇好此时还活着,却有祭祀“母戊”的卜辞,第395片说:
“壬申卜,母戊袳?壬申卜,福于母戊,告子齿疾,用?”
这里面的“子”是武丁与妇好之子,祭祀的母戊就是武丁的配偶后来的妣戊,说明这时妣戊已经死了,她死在妇好之前。
妇好墓中还出土了一批带“司斁母”或“司斁母癸”的铜器,“斁”字原写法是上㲋(一说兔)下丂,这个字笔者认为是“斁”的本字。[17]郑振香首先提出来此人就是武丁三配之一的妣癸,她的祭器被埋入妇好墓,说明她比妇好先死。[18]后来饶宗颐、[19]宋镇豪等学者都赞成此说。[20]武丁时期的子组卜辞中有“妇斁”之名(《合集》21614),应该就是这位司斁母。另据郑先生介绍,传世器中有一面带“司斁母”铭文的钺,说明司斁母生前和妇好一样拥有仪仗用的钺,所以曹定云先生虽然不同意她是妣癸的说法,但认为她有铜钺,说明地位不低,极可能是武丁之配,身份与妇好相当。[21]这说明妣戊、妣癸都死在妣辛妇好之前.
在帝乙、帝辛时期的周祭谱中,武丁三配受祭的顺序是妣辛、妣癸、妣戊,妣辛第一个受祭,[22]杨升南据此认为“是武丁三配偶的祭祀顺序,不是以十二地支为序,而应是以死的先后为序的,是妣辛比其他两位先死。”[23]所以有学者认为“妇好妣辛是武丁的第一位嫡妻”。[24]妇好死亡时期,曹定云先生认为妇好是死于武丁中期后段,[25]这些说法恐怕都不准确,武丁三配的祭祀顺序不是按照她们死亡的先后排列的(详见下第六节)。
从各方面来看,妇好的死亡时间应该比较晚,妇好墓发掘出来之后,在“安阳殷墟五号墓座谈会”上,杨升南、张永山发言认为“妇好在武丁时参加了一系列的重大活动,当不会死得太早,她或在武丁的晚期才死去。”[26]《殷墟妇好墓》云:“妇好死于武丁时期,可能死在武丁晚期,墓葬的年代按殷墟文化的分期序列,当属第二期,其下葬的年代,上限大致在武丁晚期,下限不会晚于祖庚,约当公元前十三世纪末期至公元前十二世纪前期。”[27]
从殷墟卜辞的记载上看,在黄天树分出的典型宾组(典宾类)卜辞中,也有占问“好其有子”(《合集》94正)的卜辞,而典宾类卜辞的时代,“有的学者认为:它主要存在于武丁晚期,从种种迹象来看是可信的。其中有一部分卜辞可能上及武丁中期。近年,裘锡圭先生又指出:‘宾组卜辞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晚到祖庚时期。’”[28]李学勤、彭裕商《殷墟甲骨分期研究》一书中分出的历组二A类卜辞中还有妇好,此时尚在人世,而“本类卜辞的年代应在武丁末到祖庚初”,[29]这个推断,与妇好墓的考古研究相吻合。也就是说,妇好的死亡时间是武丁晚期,她比武丁早死,但是也已经接近祖庚的时期了;上面已经证明妣戊、妣癸都是死在妇好之前,二者也是相吻合的。武丁晚期的卜辞里关于妇好的记载相对中期的较少,而武丁卜辞中有很多占问妇好疾、蝘(安)和为妇好举行御祭的占卜记录,大概到了武丁晚期的时候妇好疾病缠身,活动已经很少了。
商代帝王是实行一夫一妻制,这个“妻”就是指正妻,同于周代以后的王后,商王可以拥有诸多王妇(嫔妃姬妾之类),但一次只能立一位正妻,只有在正妻去世后才能立新的正妻。那么可以知道,妣辛妇好不仅不是武丁的第一位正妻,而且是武丁三配中的最后一位,她在三配中为正妻最晚,死的时间也最晚,另外两位妣戊、妣癸都在她之前。
从卜辞看,妇好虽然时间最晚,但是她为正妻的时间最长,从武丁中期一直延续到武丁晚期,而且她在战争、祭祀和其它政务方面都有很大的权力和功绩,所以可能也是最受武丁宠幸、权势地位最为显赫的一位正妻,武丁中后期大量有关妇好的卜辞和妇好墓中丰富的随葬品,均足以证明这一点。
六、妇好非孝己之母而是祖甲之母
在武丁晚期祭祀小王己的时候,妇好应该还在世,孝己不可能是因为妇好的死而失宠被放而死,因此妇好就不可能是孝己的生母。周祭谱排列武丁三配受祭顺序的原则也不是以她们死亡的先后排列的,而应是根据直系先王之母、旁系先王之母、未即位太子生母这个地位顺序排列的,也就是说,妣辛应该是直系先王祖甲的生母,妣癸是旁系先王祖庚的生母,妣戊是未即位太子小王己(祖己、孝己)的生母。有一个直接的证据就是在祖庚、祖甲时期的卜辞中,记载母辛有“宗”:
甲申卜,即贞:其侑于兄壬,于母辛宗。《合集》23520
这个母辛就是妇好,她死后和直系先王一样有宗,这在先公、先王的配偶中是比较少见的,而母戊和母癸就没有宗。在廪辛、康丁时期有卜辞言“往妣庚宗岁”(《合集》23372)、“王其侑妣庚寴宗”(《合集》30324),这个妣庚就是小乙的正妻、武丁的生母。武丁时期祭祀的诸母是自甲至癸共10位,说明小乙的配偶至少有10位,而只有妣庚有宗,其原因就是她不仅是直系先王小乙的配偶,也是直系先王武丁的母亲;那么母辛有宗的唯一解释就是她既是直系先王武丁的配偶,又是直系先王祖甲的母亲。
另外,从《殷墟刻辞类纂》1465-1468页所收殷墟二期(祖庚、祖甲时期)有关祭祀诸母卜辞的数量上也可以看出来,其中祭祀母辛的达56条,母癸的只有4条,母戊的一条没有,[30]《甲骨学一百年》统计殷墟二期卜辞所祭祀的诸母也只有母己、母辛、母壬、母癸四位,无母戊,[31]这也足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母辛是祖甲的生母,祖甲在位三十三年,时间很长,祭祀生母的卜辞必然很多;祖庚据《太平御览》卷八十三引《史记》(今本无)云在位只有七年,时间很短,留下的卜辞本来就不多,祖甲又不会和祭祀生母一样去祭祀祖庚之母,所以母癸的卜辞较少;母戊是孝己之母,祖庚、祖甲时期不予祭祀,所以关于祭祀她的卜辞一条没有。而母己、母壬二人很可能是母辛、母癸的姊妹,是为媵一起嫁入商的,所以死了以后也受到祖庚、祖甲的祭祀。
殷墟花园庄东地出土的那批卜辞的主人是“子”,他很受武丁和妇好的关心,有学者认为就是小王孝己,是武丁与妇好之子,[32]现在看来是有问题的,首先是殷墟卜辞中称活着的孝己为“小王”,而这批卜辞中从来没有称子为小王的记录;其次,孝己非妇好所生,她不可能对孝己如此关怀。从子与武丁和妇好的密切关系来看,这个子很可能就是妇好的儿子祖甲,这时候妇好是武丁正妻,受到宠幸,那么祖甲作为妇好之子受到特殊关照便在情理之中。
七、史实还原
通过上述分析,卜辞的记载就和典籍的记载呼应起来了,《尚书·无逸》里说:“其在祖甲,不义为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史记·鲁周公世家》《集解》引马融曰:“祖甲有兄祖庚,而祖甲贤,武丁欲立之,祖甲以王废长立少不义,逃亡民间,故曰‘不义惟王,久为小人’也。”
结合卜辞来看,武丁的第一位正妻是妣戊,她是武丁前期的正妻,可能也是武丁为王子时候的妻子(武丁即位时年龄已经40岁左右),生了孝己,被立为太子,称为“小王”。她应死于武丁前期,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小王为生母妣戊作的祭器,也是目前发现的先秦时期最大的青铜器,即使是妇好的司母辛鼎也无法与之媲美,能有如此强大的财力和气度铸造如此巨鼎,和孝己为“小王”的身份是极其相符的。
妣戊死后是妣癸妇斁(司斁母)为正妻,生了祖庚。她大概活得时间不长,在武丁中期就死去了,做正妻的时间比较短,活动也少,所以武丁时期的卜辞中很少有关于她的记录。妣癸的青铜器物很多,仅埋入妇好墓中的就有二十八件,这只能是她拥有的青铜器中的一部分,其总体数量恐怕会让人吃惊,而且也拥有和妇好一样的铜钺,从这一点上也可看出她曾经为王正妻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而在先秦典籍中,孝己只是一个孝子的形象,相关记载如:
《战国策·秦策一》:“孝己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
又《燕策一》:“孝如曾参、孝己。”
《尸子》卷下:“孝己事亲,一夜而五起,视衣厚薄、枕之高下也。”
《庄子·外物》:“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
《荀子·性恶》:“然而曾、骞、孝己,独厚于孝之实而全于孝之名者何也?以綦于礼义故也。”
《吕氏春秋·必己》:“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疑,曾子悲。”
如此等等,只说他“忧”或“疑”,并没有被杀或被放而死的说法。《帝王世纪》所载,又见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引《尸子》,但是今传本《尸子》无其文,王国维所引当即《世纪》,言《尸子》是误记。
总之,孝己被杀或被放死的说法很值得怀疑,从武丁时期就祭祀小王己来看,这个“杀”或“放死”的说法就不大可靠,孝己若是被杀或被放而死的,则如同罪人,其太子、小王的身份必定也会被罢黜失去,不可能受到祭祀,更不可能在祭祀时仍称“小王己”,所以孝己应是在为太子小王期间自然死亡或其它意外死亡。《庄子·外物》“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的记载,是说孝己笃孝却不受父母的喜爱,处于忧郁之中,成玄英《疏》云:“孝己,殷高宗之子也。遭后母之难,忧苦而死”;《吕氏春秋·必己》“忧”作“疑”,是说孝己虽然笃孝却受到父亲武丁的怀疑,这均是先秦就有的说法。可能的情况是,孝己是因为武丁后妻的谗言遭到怀疑,失宠忧郁而死。《家语》中的“杀”可以理解为“害死”的意思,并非是刑杀。《世纪》所言,应是汉魏时期的人根据他失宠忧郁而早死的古传又进一步演绎出来的一个悲剧故事。
五、妇好非武丁第一位正妻
武丁有三位正妻妣戊、妣辛、妣癸,殷墟二期(祖庚、祖甲时期)的卜辞中有“母辛”、“母癸”,因为她们是祖庚、祖甲的父(母)辈,之后就称“妣”。那么孝己是谁的儿子呢?
首先,妣辛就是妇好,这个有殷墟妇好墓的出土文物为证,是没问题的。根据花园庄东地出土的卜辞,里面记录了很多妇好与子的活动,妇好妇好此时还活着,却有祭祀“母戊”的卜辞,第395片说:
“壬申卜,母戊袳?壬申卜,福于母戊,告子齿疾,用?”
这里面的“子”是武丁与妇好之子,祭祀的母戊就是武丁的配偶后来的妣戊,说明这时妣戊已经死了,她死在妇好之前。
妇好墓中还出土了一批带“司斁母”或“司斁母癸”的铜器,“斁”字原写法是上㲋(一说兔)下丂,这个字笔者认为是“斁”的本字。[17]郑振香首先提出来此人就是武丁三配之一的妣癸,她的祭器被埋入妇好墓,说明她比妇好先死。[18]后来饶宗颐、[19]宋镇豪等学者都赞成此说。[20]武丁时期的子组卜辞中有“妇斁”之名(《合集》21614),应该就是这位司斁母。另据郑先生介绍,传世器中有一面带“司斁母”铭文的钺,说明司斁母生前和妇好一样拥有仪仗用的钺,所以曹定云先生虽然不同意她是妣癸的说法,但认为她有铜钺,说明地位不低,极可能是武丁之配,身份与妇好相当。[21]这说明妣戊、妣癸都死在妣辛妇好之前.
在帝乙、帝辛时期的周祭谱中,武丁三配受祭的顺序是妣辛、妣癸、妣戊,妣辛第一个受祭,[22]杨升南据此认为“是武丁三配偶的祭祀顺序,不是以十二地支为序,而应是以死的先后为序的,是妣辛比其他两位先死。”[23]所以有学者认为“妇好妣辛是武丁的第一位嫡妻”。[24]妇好死亡时期,曹定云先生认为妇好是死于武丁中期后段,[25]这些说法恐怕都不准确,武丁三配的祭祀顺序不是按照她们死亡的先后排列的(详见下第六节)。
从各方面来看,妇好的死亡时间应该比较晚,妇好墓发掘出来之后,在“安阳殷墟五号墓座谈会”上,杨升南、张永山发言认为“妇好在武丁时参加了一系列的重大活动,当不会死得太早,她或在武丁的晚期才死去。”[26]《殷墟妇好墓》云:“妇好死于武丁时期,可能死在武丁晚期,墓葬的年代按殷墟文化的分期序列,当属第二期,其下葬的年代,上限大致在武丁晚期,下限不会晚于祖庚,约当公元前十三世纪末期至公元前十二世纪前期。”[27]
从殷墟卜辞的记载上看,在黄天树分出的典型宾组(典宾类)卜辞中,也有占问“好其有子”(《合集》94正)的卜辞,而典宾类卜辞的时代,“有的学者认为:它主要存在于武丁晚期,从种种迹象来看是可信的。其中有一部分卜辞可能上及武丁中期。近年,裘锡圭先生又指出:‘宾组卜辞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晚到祖庚时期。’”[28]李学勤、彭裕商《殷墟甲骨分期研究》一书中分出的历组二A类卜辞中还有妇好,此时尚在人世,而“本类卜辞的年代应在武丁末到祖庚初”,[29]这个推断,与妇好墓的考古研究相吻合。也就是说,妇好的死亡时间是武丁晚期,她比武丁早死,但是也已经接近祖庚的时期了;上面已经证明妣戊、妣癸都是死在妇好之前,二者也是相吻合的。武丁晚期的卜辞里关于妇好的记载相对中期的较少,而武丁卜辞中有很多占问妇好疾、蝘(安)和为妇好举行御祭的占卜记录,大概到了武丁晚期的时候妇好疾病缠身,活动已经很少了。
商代帝王是实行一夫一妻制,这个“妻”就是指正妻,同于周代以后的王后,商王可以拥有诸多王妇(嫔妃姬妾之类),但一次只能立一位正妻,只有在正妻去世后才能立新的正妻。那么可以知道,妣辛妇好不仅不是武丁的第一位正妻,而且是武丁三配中的最后一位,她在三配中为正妻最晚,死的时间也最晚,另外两位妣戊、妣癸都在她之前。
从卜辞看,妇好虽然时间最晚,但是她为正妻的时间最长,从武丁中期一直延续到武丁晚期,而且她在战争、祭祀和其它政务方面都有很大的权力和功绩,所以可能也是最受武丁宠幸、权势地位最为显赫的一位正妻,武丁中后期大量有关妇好的卜辞和妇好墓中丰富的随葬品,均足以证明这一点。
六、妇好非孝己之母而是祖甲之母
在武丁晚期祭祀小王己的时候,妇好应该还在世,孝己不可能是因为妇好的死而失宠被放而死,因此妇好就不可能是孝己的生母。周祭谱排列武丁三配受祭顺序的原则也不是以她们死亡的先后排列的,而应是根据直系先王之母、旁系先王之母、未即位太子生母这个地位顺序排列的,也就是说,妣辛应该是直系先王祖甲的生母,妣癸是旁系先王祖庚的生母,妣戊是未即位太子小王己(祖己、孝己)的生母。有一个直接的证据就是在祖庚、祖甲时期的卜辞中,记载母辛有“宗”:
甲申卜,即贞:其侑于兄壬,于母辛宗。《合集》23520
这个母辛就是妇好,她死后和直系先王一样有宗,这在先公、先王的配偶中是比较少见的,而母戊和母癸就没有宗。在廪辛、康丁时期有卜辞言“往妣庚宗岁”(《合集》23372)、“王其侑妣庚寴宗”(《合集》30324),这个妣庚就是小乙的正妻、武丁的生母。武丁时期祭祀的诸母是自甲至癸共10位,说明小乙的配偶至少有10位,而只有妣庚有宗,其原因就是她不仅是直系先王小乙的配偶,也是直系先王武丁的母亲;那么母辛有宗的唯一解释就是她既是直系先王武丁的配偶,又是直系先王祖甲的母亲。
另外,从《殷墟刻辞类纂》1465-1468页所收殷墟二期(祖庚、祖甲时期)有关祭祀诸母卜辞的数量上也可以看出来,其中祭祀母辛的达56条,母癸的只有4条,母戊的一条没有,[30]《甲骨学一百年》统计殷墟二期卜辞所祭祀的诸母也只有母己、母辛、母壬、母癸四位,无母戊,[31]这也足以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母辛是祖甲的生母,祖甲在位三十三年,时间很长,祭祀生母的卜辞必然很多;祖庚据《太平御览》卷八十三引《史记》(今本无)云在位只有七年,时间很短,留下的卜辞本来就不多,祖甲又不会和祭祀生母一样去祭祀祖庚之母,所以母癸的卜辞较少;母戊是孝己之母,祖庚、祖甲时期不予祭祀,所以关于祭祀她的卜辞一条没有。而母己、母壬二人很可能是母辛、母癸的姊妹,是为媵一起嫁入商的,所以死了以后也受到祖庚、祖甲的祭祀。
殷墟花园庄东地出土的那批卜辞的主人是“子”,他很受武丁和妇好的关心,有学者认为就是小王孝己,是武丁与妇好之子,[32]现在看来是有问题的,首先是殷墟卜辞中称活着的孝己为“小王”,而这批卜辞中从来没有称子为小王的记录;其次,孝己非妇好所生,她不可能对孝己如此关怀。从子与武丁和妇好的密切关系来看,这个子很可能就是妇好的儿子祖甲,这时候妇好是武丁正妻,受到宠幸,那么祖甲作为妇好之子受到特殊关照便在情理之中。
七、史实还原
通过上述分析,卜辞的记载就和典籍的记载呼应起来了,《尚书·无逸》里说:“其在祖甲,不义为王,旧为小人。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史记·鲁周公世家》《集解》引马融曰:“祖甲有兄祖庚,而祖甲贤,武丁欲立之,祖甲以王废长立少不义,逃亡民间,故曰‘不义惟王,久为小人’也。”
结合卜辞来看,武丁的第一位正妻是妣戊,她是武丁前期的正妻,可能也是武丁为王子时候的妻子(武丁即位时年龄已经40岁左右),生了孝己,被立为太子,称为“小王”。她应死于武丁前期,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小王为生母妣戊作的祭器,也是目前发现的先秦时期最大的青铜器,即使是妇好的司母辛鼎也无法与之媲美,能有如此强大的财力和气度铸造如此巨鼎,和孝己为“小王”的身份是极其相符的。
妣戊死后是妣癸妇斁(司斁母)为正妻,生了祖庚。她大概活得时间不长,在武丁中期就死去了,做正妻的时间比较短,活动也少,所以武丁时期的卜辞中很少有关于她的记录。妣癸的青铜器物很多,仅埋入妇好墓中的就有二十八件,这只能是她拥有的青铜器中的一部分,其总体数量恐怕会让人吃惊,而且也拥有和妇好一样的铜钺,从这一点上也可看出她曾经为王正妻的特殊身份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