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汾霍州市纬五路
,有一处名为赤峪煤矿
的地方。曾经,它为霍州的经济发展贡献很大。然而,在煤炭资源枯竭以后,这片曾经的热土被荒废、搁置,甚至被遗弃了。
如今,在赤峪煤矿生活区,道路是泥泞不堪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现实写照;路灯是虚设的,入夜后,这里一片漆黑,老人出行只能摸黑;暖气是居民自费接入的集中供热;水,是使用了几十年的老井,已有10多年没有任何清洗;垃圾随处堆放,距离生活区只有一墙之隔,无人收集清运,无人管理。

赤峪煤矿在几乎耗尽自己的生命之后,被霍州煤电集团接管,却成了“三不管”
地带。没有组织,没有归属,没有管理。
起初,霍州煤电集团在接管时,承诺老工人会修路、安装路灯、清理下水道。后来却成了空口白话。拖延、忽悠,成了霍州煤电集团的一贯招术。
老工人们曾经委托代表多次向霍州市(正副)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却一直没有答复。

如今,全山西都在进行国有企业“供水、供电、供暖,物业”分离,这些设施按理都会移交地方(正副)。但现实是,霍州赤峪煤矿生活区却成了被人推来推去的“乒乓球”。
霍州市(正副)方面没态度,霍州煤电集团不回应。就在近期,霍州煤电集团又派出施工队,要开着装载机推倒部分老工人开荒种植的蔬菜、杂粮。霍州煤电放出风声——我们耗得起!
言下之意,就是说,我们宁可耗着,也不给你兑现之前的承诺!!!
赤峪煤矿的老工人,如今大多已是七八十岁高龄,白发苍苍、垂垂老矣!他们大多疾病缠身、行动不便,在本该安享晚年之时,却仍要面对“一下雨就封路”,“一入夜就不能外出”“经常停水”的生活困境。有人说,这里如今还不如农村,没有基本的道路硬化,没有公共照明,没有安全饮水,没有通常的下水道。总之,这里已被遗弃!!!


老工人们说,身为煤矿工人,他们在年轻时耗尽体力,晚年疾病缠身,却连起码的生活条件也不能享受。而距离这里不过1000米处,就是霍州人莺歌燕舞的“中镇广场”。两相对比,这些老工人心寒、心酸、心塞!!!


如今,在赤峪煤矿生活区,道路是泥泞不堪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现实写照;路灯是虚设的,入夜后,这里一片漆黑,老人出行只能摸黑;暖气是居民自费接入的集中供热;水,是使用了几十年的老井,已有10多年没有任何清洗;垃圾随处堆放,距离生活区只有一墙之隔,无人收集清运,无人管理。

赤峪煤矿在几乎耗尽自己的生命之后,被霍州煤电集团接管,却成了“三不管”

起初,霍州煤电集团在接管时,承诺老工人会修路、安装路灯、清理下水道。后来却成了空口白话。拖延、忽悠,成了霍州煤电集团的一贯招术。
老工人们曾经委托代表多次向霍州市(正副)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却一直没有答复。

如今,全山西都在进行国有企业“供水、供电、供暖,物业”分离,这些设施按理都会移交地方(正副)。但现实是,霍州赤峪煤矿生活区却成了被人推来推去的“乒乓球”。
霍州市(正副)方面没态度,霍州煤电集团不回应。就在近期,霍州煤电集团又派出施工队,要开着装载机推倒部分老工人开荒种植的蔬菜、杂粮。霍州煤电放出风声——我们耗得起!
言下之意,就是说,我们宁可耗着,也不给你兑现之前的承诺!!!
赤峪煤矿的老工人,如今大多已是七八十岁高龄,白发苍苍、垂垂老矣!他们大多疾病缠身、行动不便,在本该安享晚年之时,却仍要面对“一下雨就封路”,“一入夜就不能外出”“经常停水”的生活困境。有人说,这里如今还不如农村,没有基本的道路硬化,没有公共照明,没有安全饮水,没有通常的下水道。总之,这里已被遗弃!!!


老工人们说,身为煤矿工人,他们在年轻时耗尽体力,晚年疾病缠身,却连起码的生活条件也不能享受。而距离这里不过1000米处,就是霍州人莺歌燕舞的“中镇广场”。两相对比,这些老工人心寒、心酸、心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