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说:“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到目前为止,生产力就是由于这种阶级对抗的规律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哲学的贫困》(1847年上半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68年版第4卷第104页但由于部分文本不彻底论述的影响,如“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7年12月-1848年1月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0页“这种新的历史观,对于社会主义的观点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证明了:过去的全部历史都是在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中发展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是一直存在的;大多数人总是注定要从事艰苦的劳动而很少能得到享受。”恩格斯《卡尔·马克思》(1877年6月中)《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457-461页等等,加之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本论和社会人(实践论)思想解读的不彻底,以斯大林、赫鲁晓夫时代的前苏联和文革期间的中国为代表,普遍存在阶级斗争扩大化倾向,理论动因就在于对人类发展运动规律的认识停滞于部分文本表述,只看到作为整体的社会与阶级,看不到作为个体的现实的个人及人的本质,教条化地把人类的所有历史解读为阶级斗争的历史,认为阶级对抗规律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最终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教训极为惨痛。
殊不知,所谓阶级关系、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仅仅是人的社会关系内在运动在阶级社会的阶段性集中显化和主要实现方式,而不是能够贯通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内在本质与内在规律,既不能涵盖阶级社会的全部社会现实,更不能涵盖人类的所有历史及未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阶级矛盾已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主要矛盾,从阶级论出发,人民内部、人与人之间在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中的地位都是平等和一致的,是没有实质性差异和必然性矛盾的。但人始终都是个性化的社会化存在物,阶级论思维以及基于阶级论之上的生产力决定生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难以有效适应和满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关系和内部矛盾的客观要求和现实挑战。
在此,必须深刻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最大的价值在于揭批阶级社会的本质缺陷,昭示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并提供阶级斗争的理论武器加速推进“两个必然”的实现,而不在于科学指导社会主义的具体建设。在社会主义阶段,人和社会本质的主要属性已经超越阶级属性,阶级理论必然基本成为过时理论,但阶级理论过时论不能简答扩大化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因为,阶级论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在阶级社会阶段的具体运用,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和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和理论精髓永远不会过时。
殊不知,所谓阶级关系、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仅仅是人的社会关系内在运动在阶级社会的阶段性集中显化和主要实现方式,而不是能够贯通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内在本质与内在规律,既不能涵盖阶级社会的全部社会现实,更不能涵盖人类的所有历史及未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阶级矛盾已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主要矛盾,从阶级论出发,人民内部、人与人之间在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中的地位都是平等和一致的,是没有实质性差异和必然性矛盾的。但人始终都是个性化的社会化存在物,阶级论思维以及基于阶级论之上的生产力决定生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难以有效适应和满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关系和内部矛盾的客观要求和现实挑战。
在此,必须深刻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最大的价值在于揭批阶级社会的本质缺陷,昭示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并提供阶级斗争的理论武器加速推进“两个必然”的实现,而不在于科学指导社会主义的具体建设。在社会主义阶段,人和社会本质的主要属性已经超越阶级属性,阶级理论必然基本成为过时理论,但阶级理论过时论不能简答扩大化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因为,阶级论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在阶级社会阶段的具体运用,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和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和理论精髓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