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没有登录优酷账号了,最近看陈丹青的一部美术纪录片《局部》,终于迫不得已登录了优酷,密码什么的竟然一试就中了,也是意外地欣喜。进去之后界面跟几年前的完全不一样了,占据大半个主页的滚动综艺宣传,什么街舞,铁甲,女子图鉴……各种新的按钮悬浮在视野前,很不习惯,心中暗暗骂什么**界面啊。突然看到那个收藏的按钮,我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点了下去,几秒钟的缓冲之后,我曾经收藏过的那些视频,那些国内的国外的,小人物录制的,还是大制作组上传的,依然那么熟悉。除了有一两个莫名其妙禁封了的,全都完好无损。
回想当年我还在上高一高二,想当年优酷还是一个新兴的网站,刚发现这个网站的时候同龄人们几乎都还不知道,我也是如获至宝。没有这么久的广告,没有这么复杂的客户端,没有这么五花八门的独家网创内容,有的只是很多很多国外转载的视频录像,为我输送着高中围墙之外世界的信息。想当年优酷和土豆还竞争的不可开交……后来终于还是走向了大资本融合走向垄断的皆大欢喜结局。
呐,我这些年学习之外都在干什么,想过什么,都可以清晰地回顾了。
最早的几个收藏视频是国外跑酷达人的作品。当时高中信息闭塞,雄激素水平诱导下的我渴望冒险和刺激,一切能让我心跳加快的东西我都喜欢。我迷恋parkour文化,在自己的山寨MP5上通过优酷下载了一些国外大神的跑酷视频,晚上写作业累了就藏在抽屉里偷偷摸摸地看,摩挲了几十遍。自己也会去尝试一些简单基本的动作,爬墙,速降,翻栏杆,滚翻,等等。印象最深的是我会去小区里的废弃露天天台上继续爬,爬过屋顶,爬过瓦片,站在十二层楼的边缘,微微探身子看着十字路口的车来车往,看着夕阳时刻整个小城沐浴在橙黄色的投影之中,感受风从脚下吹过的惊险,往前一步,万劫不复。 这些作死的事情从来没有跟父母提起过,不然他们肯定会杀了我吧。我其实说去小区球场打打球,妈妈就会同意,只要在晚饭之前回来我依然是那个乖的不行的好孩子。于是篮球的托辞也帮助我解释了所有受伤的事情,手腕,手指,膝盖的擦伤,破损,淤青,脚后跟的震伤……
雄激素分泌高峰,前额叶皮质发育不完全,生理心理发育不同步,容易冲动,容易做傻事来引人注目,喜爱冒险,寻求刺激。这也许就是青春期最好的诠释吧。也可能是弗洛伊德所谓的“无意识自杀”的显露吧。
之后收藏了什么,哦,很多很多的国内国外bbox视频,有表演,有比赛,更有教学视频。
时间转眼来到了大一,我研习过一阵子bbox,也是嘻哈文化的一部分,嘻哈文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无需多言。可惜只学了基本的节奏型和几个特殊音效,之后就没学下去。导致现在连大鼓都不标准。大一的时候在一次艺术团演出的时候还认识了一个高年级学长,他玩bbox超厉害,可惜学校也没有社团和群体。在那之后还见过他在晚会上用人声做鼓点配合小提琴和贝斯合奏一曲高亢的曲子,很强。可惜在这之后再也没有看到他亦或晚辈们在演出里表演过bbox。我放弃是因为既没有天赋也没有毅力,最重要的还是兴趣的减退,毕竟纯节奏还不是音乐的全部,真正让我着迷的东西马上就来了。
之后又收藏了什么?唱歌有关的。声乐教程,各种学派,工作室,还有很多演唱视频,国内国外,选秀,街拍,都有。大二开始对各种文艺演出的海选感兴趣,只要看到公告就一定要去试一试。情理之中,一次被刷,两次被刷,数不清楚十几次被刷……我本身就是门外汉,从来没系统学习过声乐,只是爱听歌,爱哼哼,高标准的歌手大赛,晚会选拔,怎么可能让我蒙混过关呢?我也很气馁过,但是很快就接受了现实,认识到了自己的现状。很多人在拒绝我之后也给我提出过建议,说我太紧张,也有说我气息不好,也有说我鼻音太重,也有说我咬字不清。我回来之后很不甘心,于是疯狂查资料,去贴吧论坛找教程,研究理论,就包括上优酷参照所谓的免费声乐教程,研究歌手的唱歌现场。前几年我还买过好几本声乐教材。当时我曾经在个人贴吧咬牙切齿地发过一个帖,我说五年之内我要唱的跟那些舞台上光彩夺目的同学一样好,我要唱出我自己的声音。
大学里里最开心的事之一就是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去ktv练歌,以前跟班里同学,舍友去KTV,总是尴尬,因为有的人本来就不喜欢唱歌,所以待在房间里也不免煎熬。后来我学聪明了,唱歌这种事情再也不跟他们一起,反而跟别的班级别的院系的朋友们嗨到一起了。那时候ktv很便宜,二三十块就能唱一下午,我们一两个星期去一次,频繁高强度联系,讨论方法,所以进步的也很快。大三的时候参加社会上的唱歌比赛还进了两轮,最后被一个炫酷狂拽的男生一首《也许明天》淘汰,心服口服。其实到了大四大五才真正精进了声乐的造诣,突破瓶颈之后已经试着开始玩弄声音的各种色彩了。大五回到附属医院实习,再次遇到当年我们学校的十佳歌手冠军,去网吧打过几次绝地求生之后也成了好朋友。去过几次ktv,当然他唱的还是比我好太多,我气息时好时坏。但是我真的可以感觉到我们之间的差距已经在缩小了,并且在合唱的时候也没有违和感。我曾跟别人说,我大学几乎所有课余时间都在自学声乐,说出来之后我自己都感动的掉眼泪了。这是真的。
同时期还收藏了三四个lol的视频,无非是faker流浪法师还有几个沙皇集锦,在瑞兹没改版之前我刚入坑lol,那时候还是S5吧,迷恋永久免费的流浪法师,也迷恋能灵车漂移的沙皇。现在物是人非事事休了,瑞兹和沙皇全都经历了重做,而且我也从法师中单转变成了一个谨小慎微的adc,并且大五临近毕业也afk好几个月了。从S5到S8,变化太多,变化太快,我也跟不上了。不打撸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跟兄弟一起开黑击溃对手是男人最开心的事,我经历了,也放弃了,而我的lol水平则永远定格在了白银2这个段位,我实在没有电竞天赋。
同时期我还收藏了好几个篮球视频,关于变向过人crossover脚踝杀手的,说明当时我不满足于只做一个投手,我想过练好运球,但是事情太多,诱惑太多,并没有坚持下去。优秀的控球后卫需要手眼协调,并且对球的黏度要很强,我显然缺少足够多的练习时间,所以比起大一就加入院队的舍友,篮球场上注定我只是个小角色,也不敢对胜负有所苛求,锻炼身体就好。我这种佛系投手其实还有一个高光时刻,就是一次趣味运动会上,一场临时报名的三分球大赛,我侥幸混了个二等奖,比二等奖更值得吹嘘的是我pk掉了同级篮球队的队长……从小学开始,钟爱篮球十余年,总算也得到了一点点的证明。
再靠近,只有三四个爵士乐的现场演唱和爵士乐历史纪录片了,大四这个时期对爵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合哔哩哔哩和微信公众号,网易云音乐,我欣赏了很多很多爵士乐的类型,也大致了解了爵士乐的流派门类。看了很多爵士乐的人物传记,爵士乐的电影和书籍,爵士乐已经深深地融入我的灵魂。喜欢爵士,不小心就是一辈子的事吧。
收藏夹就到这里了,之后就是豆瓣9.5评分的国产纪录片《局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的心路历程,结合临近毕业的心境,也算是别有一番滋味。
2018.5.12 老校区
回想当年我还在上高一高二,想当年优酷还是一个新兴的网站,刚发现这个网站的时候同龄人们几乎都还不知道,我也是如获至宝。没有这么久的广告,没有这么复杂的客户端,没有这么五花八门的独家网创内容,有的只是很多很多国外转载的视频录像,为我输送着高中围墙之外世界的信息。想当年优酷和土豆还竞争的不可开交……后来终于还是走向了大资本融合走向垄断的皆大欢喜结局。
呐,我这些年学习之外都在干什么,想过什么,都可以清晰地回顾了。
最早的几个收藏视频是国外跑酷达人的作品。当时高中信息闭塞,雄激素水平诱导下的我渴望冒险和刺激,一切能让我心跳加快的东西我都喜欢。我迷恋parkour文化,在自己的山寨MP5上通过优酷下载了一些国外大神的跑酷视频,晚上写作业累了就藏在抽屉里偷偷摸摸地看,摩挲了几十遍。自己也会去尝试一些简单基本的动作,爬墙,速降,翻栏杆,滚翻,等等。印象最深的是我会去小区里的废弃露天天台上继续爬,爬过屋顶,爬过瓦片,站在十二层楼的边缘,微微探身子看着十字路口的车来车往,看着夕阳时刻整个小城沐浴在橙黄色的投影之中,感受风从脚下吹过的惊险,往前一步,万劫不复。 这些作死的事情从来没有跟父母提起过,不然他们肯定会杀了我吧。我其实说去小区球场打打球,妈妈就会同意,只要在晚饭之前回来我依然是那个乖的不行的好孩子。于是篮球的托辞也帮助我解释了所有受伤的事情,手腕,手指,膝盖的擦伤,破损,淤青,脚后跟的震伤……
雄激素分泌高峰,前额叶皮质发育不完全,生理心理发育不同步,容易冲动,容易做傻事来引人注目,喜爱冒险,寻求刺激。这也许就是青春期最好的诠释吧。也可能是弗洛伊德所谓的“无意识自杀”的显露吧。
之后收藏了什么,哦,很多很多的国内国外bbox视频,有表演,有比赛,更有教学视频。
时间转眼来到了大一,我研习过一阵子bbox,也是嘻哈文化的一部分,嘻哈文化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无需多言。可惜只学了基本的节奏型和几个特殊音效,之后就没学下去。导致现在连大鼓都不标准。大一的时候在一次艺术团演出的时候还认识了一个高年级学长,他玩bbox超厉害,可惜学校也没有社团和群体。在那之后还见过他在晚会上用人声做鼓点配合小提琴和贝斯合奏一曲高亢的曲子,很强。可惜在这之后再也没有看到他亦或晚辈们在演出里表演过bbox。我放弃是因为既没有天赋也没有毅力,最重要的还是兴趣的减退,毕竟纯节奏还不是音乐的全部,真正让我着迷的东西马上就来了。
之后又收藏了什么?唱歌有关的。声乐教程,各种学派,工作室,还有很多演唱视频,国内国外,选秀,街拍,都有。大二开始对各种文艺演出的海选感兴趣,只要看到公告就一定要去试一试。情理之中,一次被刷,两次被刷,数不清楚十几次被刷……我本身就是门外汉,从来没系统学习过声乐,只是爱听歌,爱哼哼,高标准的歌手大赛,晚会选拔,怎么可能让我蒙混过关呢?我也很气馁过,但是很快就接受了现实,认识到了自己的现状。很多人在拒绝我之后也给我提出过建议,说我太紧张,也有说我气息不好,也有说我鼻音太重,也有说我咬字不清。我回来之后很不甘心,于是疯狂查资料,去贴吧论坛找教程,研究理论,就包括上优酷参照所谓的免费声乐教程,研究歌手的唱歌现场。前几年我还买过好几本声乐教材。当时我曾经在个人贴吧咬牙切齿地发过一个帖,我说五年之内我要唱的跟那些舞台上光彩夺目的同学一样好,我要唱出我自己的声音。
大学里里最开心的事之一就是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去ktv练歌,以前跟班里同学,舍友去KTV,总是尴尬,因为有的人本来就不喜欢唱歌,所以待在房间里也不免煎熬。后来我学聪明了,唱歌这种事情再也不跟他们一起,反而跟别的班级别的院系的朋友们嗨到一起了。那时候ktv很便宜,二三十块就能唱一下午,我们一两个星期去一次,频繁高强度联系,讨论方法,所以进步的也很快。大三的时候参加社会上的唱歌比赛还进了两轮,最后被一个炫酷狂拽的男生一首《也许明天》淘汰,心服口服。其实到了大四大五才真正精进了声乐的造诣,突破瓶颈之后已经试着开始玩弄声音的各种色彩了。大五回到附属医院实习,再次遇到当年我们学校的十佳歌手冠军,去网吧打过几次绝地求生之后也成了好朋友。去过几次ktv,当然他唱的还是比我好太多,我气息时好时坏。但是我真的可以感觉到我们之间的差距已经在缩小了,并且在合唱的时候也没有违和感。我曾跟别人说,我大学几乎所有课余时间都在自学声乐,说出来之后我自己都感动的掉眼泪了。这是真的。
同时期还收藏了三四个lol的视频,无非是faker流浪法师还有几个沙皇集锦,在瑞兹没改版之前我刚入坑lol,那时候还是S5吧,迷恋永久免费的流浪法师,也迷恋能灵车漂移的沙皇。现在物是人非事事休了,瑞兹和沙皇全都经历了重做,而且我也从法师中单转变成了一个谨小慎微的adc,并且大五临近毕业也afk好几个月了。从S5到S8,变化太多,变化太快,我也跟不上了。不打撸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跟兄弟一起开黑击溃对手是男人最开心的事,我经历了,也放弃了,而我的lol水平则永远定格在了白银2这个段位,我实在没有电竞天赋。
同时期我还收藏了好几个篮球视频,关于变向过人crossover脚踝杀手的,说明当时我不满足于只做一个投手,我想过练好运球,但是事情太多,诱惑太多,并没有坚持下去。优秀的控球后卫需要手眼协调,并且对球的黏度要很强,我显然缺少足够多的练习时间,所以比起大一就加入院队的舍友,篮球场上注定我只是个小角色,也不敢对胜负有所苛求,锻炼身体就好。我这种佛系投手其实还有一个高光时刻,就是一次趣味运动会上,一场临时报名的三分球大赛,我侥幸混了个二等奖,比二等奖更值得吹嘘的是我pk掉了同级篮球队的队长……从小学开始,钟爱篮球十余年,总算也得到了一点点的证明。
再靠近,只有三四个爵士乐的现场演唱和爵士乐历史纪录片了,大四这个时期对爵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合哔哩哔哩和微信公众号,网易云音乐,我欣赏了很多很多爵士乐的类型,也大致了解了爵士乐的流派门类。看了很多爵士乐的人物传记,爵士乐的电影和书籍,爵士乐已经深深地融入我的灵魂。喜欢爵士,不小心就是一辈子的事吧。
收藏夹就到这里了,之后就是豆瓣9.5评分的国产纪录片《局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的心路历程,结合临近毕业的心境,也算是别有一番滋味。
2018.5.12 老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