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居财富点评:4月27日傍晚,《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或《意见》)正式发布。这只是预期之中随时可能到来的“狼”,每一次风吹草动,都牵动金融从业者的神经。如今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反而让他们长舒了一口气。
相较征求意见稿,资管新规的核心要义并没有变化,但在具体要求上更加注重政策推进的稳妥与审慎,更多考虑了金融机构和市场的承受能力,将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并在许多重要表述上有所缓和。
与此前征求意见稿曾引起的担忧甚至恐慌相比,这次市场反应较为平淡。股市在两个交易日内先微跌后微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微涨再微跌,波幅均不大。
“《意见》正式出台代表一项重大不确定性落地,而且由于修正的大部分内容在市场预期之内,并有所放松,市场压力得到缓和,所以短期影响不大。”业内资深分析师认为,资管新规对资管行业的影响偏中长期。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末,不考虑交叉持有因素,资管市场总规模已达百万亿元。其中,银行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22.2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资金信托余额为21.9万亿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资管计划、基金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保险资管计划余额分别为11.6万亿元、11.1万亿元、16.8万亿元、13.9万亿元、2.5万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资管新规对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和去杠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重塑金融生态。新规虽在许多问题上给出了方向,但目前却仍然缺乏可执行的细则。
多位银行理财、券商资管等部门负责人均呼吁相关细则尽快落地,以便在过渡期限内把握整改的节奏。包括标与非标的进一步认证、具体产品适用的估值方法、平等准入与惩罚的标准、子公司的监管办法等。
业内普遍预测,在去杠杆与打破刚兑的精神下,大资管金融机构规模快速扩张的时代已结束,未来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资管业务或将出现萎缩;而在平等准入的条件下,银行理财、基金、保险资管等将面临同场竞争,比拼投资管理能力。
金融机构的业务调整和数十万亿元的资产“腾挪”也将成为金融市场最大的变量之一。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投资者偏好的分化,过渡期结束之后或将有十多万亿的资金从银行理财流出,流向银行表内、公募基金、权益类产品及房地产市场等。
相较征求意见稿,资管新规的核心要义并没有变化,但在具体要求上更加注重政策推进的稳妥与审慎,更多考虑了金融机构和市场的承受能力,将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并在许多重要表述上有所缓和。
与此前征求意见稿曾引起的担忧甚至恐慌相比,这次市场反应较为平淡。股市在两个交易日内先微跌后微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微涨再微跌,波幅均不大。
“《意见》正式出台代表一项重大不确定性落地,而且由于修正的大部分内容在市场预期之内,并有所放松,市场压力得到缓和,所以短期影响不大。”业内资深分析师认为,资管新规对资管行业的影响偏中长期。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末,不考虑交叉持有因素,资管市场总规模已达百万亿元。其中,银行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22.2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资金信托余额为21.9万亿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资管计划、基金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保险资管计划余额分别为11.6万亿元、11.1万亿元、16.8万亿元、13.9万亿元、2.5万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资管新规对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和去杠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重塑金融生态。新规虽在许多问题上给出了方向,但目前却仍然缺乏可执行的细则。
多位银行理财、券商资管等部门负责人均呼吁相关细则尽快落地,以便在过渡期限内把握整改的节奏。包括标与非标的进一步认证、具体产品适用的估值方法、平等准入与惩罚的标准、子公司的监管办法等。
业内普遍预测,在去杠杆与打破刚兑的精神下,大资管金融机构规模快速扩张的时代已结束,未来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资管业务或将出现萎缩;而在平等准入的条件下,银行理财、基金、保险资管等将面临同场竞争,比拼投资管理能力。
金融机构的业务调整和数十万亿元的资产“腾挪”也将成为金融市场最大的变量之一。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投资者偏好的分化,过渡期结束之后或将有十多万亿的资金从银行理财流出,流向银行表内、公募基金、权益类产品及房地产市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