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红叶论坛吧 关注:6贴子:81
  • 0回复贴,共1

罗田风俗之有趣罗田话,你会说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中国历史上,楚不 服周,“不服周”成了荆楚地区常用的词语,而罗田话不知什么原因变音了。

  罗田地处吴头楚尾,长江以北,语言属于北方音系。但声调复杂,与普通话区别较大。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张拱贵先生是罗田白庙河乡南宝山人,曾专 题研究过罗田话,写了一本专著《罗田音系》。据张先生考证,罗田话有六个声调,比普通话多两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据一些擅长 写作格律诗词的行家说,罗田话很容易符合平仄要求,因为其读音平仄变化基本与古格律音韵相似。

  罗田话中,平舌音(z、c、s)与翘舌音(zh、ch、sh)本来是清晰不混的,如“子”和“之”、“此”和“尺”、“思”和“是”,但有部分词语却将翘 舌音(zh、ch、sh)发成了平舌音(z、c、s),例如:“察看”中的“察”、“门窗”中的“窗”、“扎实”中的“扎”、“车站”中的“站”、“产 品”中的“产”、“山林”中的“山”。罗田话有一个奇怪现象,鼻音n与边音l有时相混有时不混。例如“无赖”和“无奈”、“脑子”与“老子”,罗田话读音 完全相同,而“年关”与“关连”则泾渭分明。与普通话比较,罗田话中多了一个声母“ng”。如:“我们”的“我”、“义水”的“义”、“泥巴”的“泥”, “金银”的“银”,其发音的声母就是“ng”。在罗田北部方言中,声母“f”与“h”也常常相混,例如“开方”与“开荒”两词中“方”“荒”同音、“肥 料”与“灰尘”两词中“肥”与“灰”同音。罗田话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没有后鼻韵母,例如:“感情”的“情”与“勤劳”的“勤”读音相同,“平衡”的“衡” 与“痕迹”的“痕”读音相同。罗田话语中,儿化现象也很常见,如“花儿、草儿”、“猫儿、狗儿”、“钵儿、罐儿”、“瓢儿、碗儿”,让人听起来很亲切。

  罗田话与普通话区别最大的地方是在称谓上。北方人称父亲为“爹”,称祖父为“爷”,而罗田话与通行的称谓相反,称祖父为“爹”,称父亲或父辈为“爷”。罗田话常用人物称谓如下:
  祖父--爹;祖母--奶、婆、大
  父亲--伯、父、爷、爸;母亲--妈、娅、伊、大、嫲
  叔父--伯、父、爷、佬(一般还冠以排行,如大伯、二父、三爷、四佬等);婶母--妈、伊、娘、婶(随丈夫排行,如大妈,二伊、三娘、四婶)
  姑姑--爷、姑妈;姑父—姑爷
  岳父--外父、亲爷;岳母--外母、亲娘
  外祖父--家(读ga)公、家爹
  外祖母--家(读ga)婆、家奶
  妹妹--老妹(读mi);妹夫--老妹郎
  丈夫—男人、门外的、伢儿他爷;妻子—媳妇、堂客、屋的、屋里头的、门里的、大娘、伢儿他妈

  罗田话大部分与普通话相通,但有不少方言俚语,语音差异较大,其形难用文字记录,其义耐人寻味。常见的口语方言土语如下:
  鄂的--我家
  立的--你家
  八门儿--到处
  真朝(招)儿--今天
  门朝(招)儿--明
  过夜--吃晚饭
  过晏(读an)--午饭前的小吃
  昨儿--昨天
  切儿--前天
  向切儿--大前天
  后儿--后天
  老后儿--大后天
  暗昼儿--上午或中午
  下(念ha)昼儿--下午
  胁眼角--胳肢窝
  果样儿的、呐样的--这样的
  圆房--结婚
  有喜--怀孕
  月地的--生孩子未满月
  不来哉--不来往
  抬杠--辩论
  汉沿--里边
  也兴--也许
  冇得--没有
  泡把斤--十来斤
  越些--这么多
  躲咪猫儿--捉迷藏
  放抱个儿--摔跤
  搭嘴儿--谈天、拉家常
  掣霍--闪电
  才门--牙齿
  下罩子--起雾
  高客--老鼠
  麻粉雨儿--毛毛雨
文章来源:罗田论坛 http://luotianbbs.com/thread-19765-1-1.html


IP属地:浙江1楼2018-05-10 15:5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