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莲汉韵吧 关注:25贴子:992

汉服复兴之路-改良还是还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摽有梅文章


1楼2009-04-23 22:29回复
    百度汉服网友浣姬:
    我赞同的是改良,因为发展汉服不是复古,不改不新无生命力,这是通理,现在很多其他国家的民族服式,都是改良过的。


    3楼2009-04-23 22:38
    回复
      2025-05-12 11:45:48
      广告
      百度汉服网友 汉唐风骨:
      衣裳都有她内在的象征意义,不能随便改,在没有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能随意改良或者发展。只有真正到了复兴的时候才是我们发展她的时候。 
       百度汉服网友 218.246.238.* :
      礼服制定标准 
      常服尽量符合历史 
      带汉元素的时尚装就靠大家发挥了


      4楼2009-04-23 23:11
      回复
        百度汉服网友 草头军师 :
        偶闻汉服,一闻兴亦。 
        为作者以丰富的基本知识及细微的观察以及深入的思维的见谛表示敬意。认同其一:希望让汉服成为民族之本的装束;其二:既然是“本”就有其特性与固定模式,改良可以是时装,但却也许并不是“本”了。 
         百度汉服网友 飒露紫:
         中国历次朝代的更替,都要定衣冠。除了元清,均“承前朝制”。但是,我们看到,除了祭祀之外。从皇帝官员到百姓都有着鲜明的特色。隋唐更是开放,对于胡服也大胆拿来,得以形成独特的风格。 
        我想说,复兴就是大胆继承,大胆舍弃。好在我们现在是多元的社会,每个人都可以复兴自己的汉服理念。不要有什么限制,也不要用“意识形态”批判。官方的非正式默许,提供了汉服发展的舞台。汉服之发展注定在形形色(河蟹)色的观点辩论和实践中凝聚共识,最后在实践中得到统一。 
        所以,不敢完全赞同梅姐姐的观点。


        5楼2009-04-23 23:16
        回复
          58.244.230.* :
          我个人认为,改良汉服得到大众认可之日,也就是正统汉服复兴之时。只有通过改良汉服这种手段,才能达到宣传正统汉服的最终目的。让我深为遗憾的是,我发现太多的汉服热爱者总是把“改良”和“正统”这两个词对立起来看待,他们认为,突出改良,就是否定正统。这是典型的“一根筋”思维方式,这些人只看到“改良”与“正统”之间的区别,却看不到二者之间更为重要的联系和统一。他们只知道自己心目中有一个神圣的目标,去不晓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借助各种各样现实的手段。尤其是当他们看到“手段”和“目标”之间存在差别的时候,就不假思索地、匆忙地否定手段。表面上看,他们坚持了自己的目标,而实际上看,他们在目标还远没有实现的时候就拒绝了一种迈向目标的步伐,结果将导致他们最终葬送自己的目标。 
          我支持汉服的改良,而且我认为一个真正想看到汉服复兴的人应该义无返顾地投身到改良活动当中去。毫无疑问,改良汉服更容易为今天的人们所接受。也毫无疑问,如果一个人接受了改良汉服,那么他将通过改良汉服形成对正统汉服的了解和认识,并有可能最终接受正统汉服。 
          不要担心改良会冲击正统,这种担心实际上体现了对正统不抱有信心。一定要知道这一点,那就是,正统一定能够复兴!正统之所以能复兴,并不仅仅在于有一些人热爱他、要复兴他,更在于正统本身所蕴涵的强大厚重的文化底蕴作为其生命力的支撑。请对“正统”多一点自信,请对“改良”少一点恐惧。请相信改良不会冲击正统,反倒可以起到宣传、强化正统的作用,改良是达到正统门径。 
          我最后想强调的是,这次汉服能不能复兴,关键看改良能不能成功。改良成,则正统兴。支持汉服,就要支持改良。反对改良,就是反对汉服。汉服复兴的主要阻力恐怕不是来自那些声嘶力竭地反对汉服的人,而恰恰来自汉服复兴者内部那些反对改良的人!这些人,有可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最后表达一下本人对LZ的景仰之情。感谢LZ对汉服的推广普及所作出贡献。这种贡献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


          7楼2009-04-23 23:21
          回复
            58.244.228.* :
             改良和继承并不矛盾,相反,二者是辨证的统一。当一个改良者着手进行他的改良的时候,他首先要解决的肯定是应该继承什么以及怎样去继承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改良为继承提供了真正的动力。试想如果我们真的丧失了改良的愿望,那么继承的话题也就无从谈起了。须知,继承在改良中存在。为了改良,我们要继承;为了继承,我们要改良。不要争论什么继承与改良谁先谁后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伪命题。


            8楼2009-04-23 23:22
            回复
              58.244.178.* :
               支持也好,反对也好,都是个人的意愿,个人意愿不等同于社会意愿。如果社会选择了改良的汉服,总比选择继续披裹几百年前被别人强加于身的异族服装好。至于为什么要改良,我的回答是,改良是为了恢复!为什么恢复这么难?就是因为现代人不接受。改良有利于人们去接受,从引导人们接受汉服这个概念开始,逐渐恢复正统的汉服,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具操作性的策略。在有些人的观念里,“恢复都这么难”似乎就成了反对改良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让我深为费解。正因为恢复难,所以我们才应该回过头来考虑一下我们的策略,而改良应该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策略。至于有人提到“为什么要改良,有不好的地方么?”我想改良者没有人认为汉服不好,他们不过是想到了一种推广汉服的方式。应该强调的是,改良者也许从来就没有人妄想过用改良的汉服去取代正统的汉服,相反,他们倒是想实实在在地为正统汉服的恢复做一点事情。至于“和服韩服却没有人叫改良”,这倒是事实。同样的事实是,“和服韩服”也不曾遭遇历史上的封杀,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恢复难”的问题,这就是“和服韩服”与“汉服”的区别,难道我们可以忽略这种区别么?不要说什么“坚决不支持”,也许这句话本应该是那些反汉服人士嘴里发出的声音。


              9楼2009-04-23 23:27
              回复
                文持兵 :
                改的良不良最终由社会来说。每个人都有穿汉服的权力,每个人也都有不穿汉服的权力;每个人都有穿正统汉服的权力,每个人也都有穿改良汉服的权力。正统、改良、非汉服都是平等的,道理就是这样简单。如果我们确实热爱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服装,那么我们当然可以积极地去宣传推广我们的汉服,但是我们切忌不要反对别人坚持穿汉服以外的服装。同样,我们自己可以态度坚决地选择穿正统的汉服,但是我们却不应该反对别人对汉服进行改良的尝试。只有我们懂得了尊重别人的最为宝贵的自由,我们穿在身上的汉服才会是最有魅力的服装;否则,我们只能是愚昧的一群,不开化的族类,披上了人装的猴类。


                10楼2009-04-23 23:28
                回复
                  2025-05-12 11:39:48
                  广告
                  贵◇族ご精灵:
                  支持原汁原味的汉服,改来改去没有韵味了,好像有个寓言是讲一个人老学别人走路,他不停的改自己走路的姿势,结果最后发现其实别国的人都在学他的国家的人走路的姿势,最后他想回想自己原来是怎么走路的结果想不起来不会走路了,很讽刺吧,这个寓言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不要被外物所左右,汉服已经很美了,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要破坏它的风格好吗 
                  (某巫实在忍不住发言:人是怎么站起来走路的?据说,人不是创世之初即有的,好漫长的进化路程:无机——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高分子——蛋白质——单细胞原生物——多细胞原生物——………………——灵长类——人类。那么第一批由猴子进化而来的人类先祖们是怎么走路的?咱也不是不读书的人,知道你说的是邯郸学步的典故。不过,用在这里好像不大妥吧?这个典故用在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人身上可以,用在本身就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吸取进化的事物身上就不妥了。)


                  11楼2009-04-23 23:45
                  回复
                    论“多层次现代汉服体系”—“知识-文化”社会阶层谱系及汉服推广与宣传 
                     转自天汉/作者汉唐神韵 
                    前言 
                    所谓“多层次现代汉服体系”是指的传统民族服饰形制、文化特征继承程度、“纯度”的多层次性体系。满清“易服令”后,汉服演变产生了历史断层,本文所提出的“多层次体系”可实现“从古到今”的相对连续过渡,也为人们提供了多种汉服选择,以适应不同的“知识—文化”社会阶层;这个“多层次体系”还有利于消除人们在古今服饰文化时差上的历史心理隔阂,使社会尽快接受汉服并产生亲近感 。 
                    我认为“现代发展汉服”概念与“改良汉服”概念相比是更严谨的。一种服饰体系总会反映相应时代文化主流、适应相应时代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古代汉服的外部环境与现今社会环境毕竟有很大差别,作为大部分时间的穿着之衣,汉服常服不可能一直就固定在古时的正宗汉服风格上了,其形制、用料、纹饰、图案、色彩搭配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但是其“神”不会变,这就是发展。以“发展”代替“改良”是因为前者带“自然演进”或“主动演进”的中性或正面语意,而后者则可能暗指“存在不良因素”、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消极前提和负面语意。 
                    社会大众是分层次的,可以从“知识水平—文化修养”二因素角度进行划分,他们对民族服饰文化的理解和态度不一,对各类汉服的可接受程度亦有区别,形成一个“知识-文化社会阶层谱系”。在汉服的宣传和推广过程中,注意以上两个体系的关联,极有必要。


                    13楼2009-04-24 00:13
                    回复
                      多层次现代汉服体系的划分 
                      这一部分为百里奚研究成果,我在概念规范上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并对其中部分内容稍作修改、编辑,多层次现代汉服体系”的具体划分及详细说明如下: 
                      1. 正宗传统汉服。包括汉礼服和各类古制汉服,力求保持汉服传统形制、严格传承传统民族服饰文化内涵。在裁剪上,除了布料幅宽等因技术进步可以改进外,形制上全然遵循古制,袖长襟摆角度用色搭配等都有文献考据,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在面料上,可尽量采用手工土布绣花,不但坠劲衣褶能复原纯正的飘逸美感,也因为是手工制作,独此一件,极有艺术品味和特别收藏价值。这种正宗传统汉服的地位类似于现今日本传统型和服。当然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要便宜很多。因为地道,所以有内涵;因为汉礼服守礼承史,所以是礼服的不二之选。汉礼服一般在家祭、婚娶、传统节日等严肃、庄重、喜庆的场合适用。其他古制传统汉服往往较礼服方便,可在茶社、品味家居等场合使用。 
                      复原正宗传统汉服是我们必须做的,无此作为标准则会越改越偏,最终面目全非,从而丧夫纯正的传统感。对ufe等君所作传统汉服严格考据复原研究,我非常钦佩。


                      14楼2009-04-24 00:13
                      回复
                        2. 现代发展汉服。汉服从来都是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汉服也不例外。对比日韩当代民族服装,我们可以看到,多数日韩百姓家居、婚娶、节日所着民族服装,在面料选择上使用机织布,在裁剪上部分使用立体裁剪,在穿戴繁琐性上大大简化,这是对正宗传统汉服既合理继承,又适当发展。因此,我们的现代汉服的主流,应当是对正宗传统汉服的合理、适度发展,在形制上部分生活化(比如袖长不必回肘,曲裾和襦裙有机结合),在做工、面料上采用现代工业技术,降低成本。这样发展而来的现代汉服,其地位将和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服装相当,适合在节假日、踏青出游、公园小区休憩时使用,担当常服的功能。现在看来,目前大多数网友制作的汉服可归于此类,这种现代发展汉服也将成为主流汉服。但要注意的是,虽然对面料、用色上限制不多,但对部分形制的生活便利化和裁剪设计的改进则需要有严格限定,否则一放就乱,最终沦为舞台服饰。因此需要研究者对正宗传统汉服进行考据,对网友所设计、制作的作品进行评价,以共同提高制作水平。 
                        3. 汉服元素时尚装。“汉服元素时尚装”严格说已不能称为汉服了,而是一种多少带有点“汉风”的现代装。目前,社会对汉服尚不太了解、缺乏亲近感,大多普通人士极易接受这一层次。


                        15楼2009-04-24 00:14
                        回复
                          “知识-文化”社会阶层谱系与汉服推广、宣传策略 
                          (这一部分是“为了明天”和我的共同研究成果) 
                          该谱系从知识、文化两个因素出发进行社会阶层划分。“知识水准”基本上可以按受教育程度来划分(没受过良好教育、却有较好知识程度的人,很少),这里“文化”主要是指“中国传统文化”。有“知识”的人,一般说来更趋于有“文化”,但未必一定具有很好的“文化修养”。不同“知识--文化”社会阶层对现代汉服体系中的特定层次具有某种程度的指向性。 
                          1. 低知识、低文化阶层(社会基层):具有朴素民族感情,具有思想保守性,在服饰文化观上反映为随大流、赶时髦;一时不易接受长期以来缺乏概念的民族服装,尤其较难于短期内接受正宗传统汉服、现代发展汉服。对该社会阶层宜先推广汉服元素时尚装,一旦本民族传统服饰概念深入民间,正宗传统汉服、现代发展汉服将迅速被接受。 
                          2. 高知识、低文化阶层(“香蕉”华人”层):民族意识淡薄、崇尚西化,排斥民族文化传统,在民族服饰文化观上有较强的反汉服文化倾向。对这类人宣传汉服,目前的效果可能比较差,不妨先以汉服元素时尚装来影响他们的服饰。不过这一阶层中的“顽固分子”毕竟是少数,一旦接受一些传统文化启蒙,他们的自我领悟、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以后对上位层次的汉服也会很快接受。 
                          3. 中知识、低文化阶层(专业技能层一):民族意识中偏弱,偏于尚西,有排斥民族文化传统倾向,在接受汉服上态度中偏于消极。易于接受汉服元素时尚装、可能接受现代发展汉服。向此阶层人士推广汉服,应强调汉服之美和汉服的传统文化内涵。 
                          4. 中知识、中或中高文化阶层(专业技能层二):民族意识中偏强、少数中偏弱;逻辑能力强,较易接受新事物。大多数很快就能接受民族服饰、并主动推动汉服复兴。易接受现代发展汉服、正宗传统汉服,是汉服运动应积极影响和依赖的中坚阶层。该阶层是汉服运动的主力群体。 
                          5. 高知识、高或高偏中文化阶层(知识文化精英层):绝大多数民族意识强,热爱传统文化,是汉服的强力推动者,也将是正宗传统汉服的主要消费群体。此阶层人士,社会影响巨大,我们极有必要尽最大可能争取其早日加入我们的队伍。一旦有他们的加盟,必会产生重大的示范效应。 
                          又及:本社会阶层划分绝无群体歧视之意,仅从汉服推广理论研究角度考虑问题。如有朋友觉得受到伤害,先表示由衷的歉意。


                          16楼2009-04-24 00:14
                          回复
                            结论 
                            从传统汉服形制、文化特征的继承程度上看,现代汉服体系应是分层次的;从“知识—文化”双因素方面来看,社会大众也是分层次的。理清这两个层次,有利于迅速补上汉服的历史演化断层,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汉服的推广和普及,使社会各阶层人士普得其所好之衣。


                            17楼2009-04-24 00:15
                            回复
                              2025-05-12 11:33:48
                              广告
                              论汉服“改良”与否之争与“多层次现代汉服体系”构想
                               转自百度汉服吧/作者:汉唐神韵
                              1. 前言:汉服“改良”与“无需改良”之争 
                              很长时间以来,在各汉服论坛、汉文化论坛的很多讨论中,有大量谈及、涉及汉服复兴过程中汉服是否需要“改良”的问题,正反双方往往争执不下,各有其观点和论据。其实,更理论化地表达,这一争论涉及到汉服复兴过程中“传承”与“发展”的辨证关系命题。 
                              笔者个人不喜欢使用“改良”一词,认为这种表述是不够严谨的。“改良”含有这样的隐含语境:指事物的形式或内容存在缺陷,或者与其存在环境有不协调之处。我个人一向提倡以“发展”一词取代“改良”,“发展”一词内涵更准确、适切,含有事物自然演化、主动进化、积极演进的正面含义。汉服历经数千年发展演化已达到非常完善的地步,相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而言,她曾是长期领先世界、高度发达、高度繁荣、并具有浓郁东方文化特色的民族服饰体系。而今天之所以有“改良与否”之争,并不是因为汉服本身不能适应时代而发展,乃是因为其非正常消亡而失去了“历史传承”、停止了随时代的“发展”,我们今天重提汉服复兴,本身就是要在“传承”与“发展”这两个重大关键问题上为汉服演化历史“补课”。之所以沿用了“改良”一词,是因为这种表述比较通俗化、大众化,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口头习惯表达用语,我个人愿意尊重他人的这一惯用措辞而已,但就比较准确的理论表述而言,“发展”一词是更适当、更严谨的。 
                              “改良”论者有如下的一些看法: 
                              传统的汉服已年代久远,如今人们的服饰审美社会心理、当代社会生活方式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汉服应“复兴”而不是“复古”; 
                              传统、经典的汉服结构形态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相比,显得相对不便,必须“改良”; 
                              太传统的汉服在现代生活中显得过于“另类”,汉服应符合大众审美情趣,否则人们不容易接受,为了汉服的社会接受性起见应当予以“改良”; 
                              “无需改良”论者有如下一些观点: 
                              汉服有数千年的发展和生活历史,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已非常完备,我们的祖先早已充分考虑、并且实际体现了汉族服饰的生活便利性、实用性问题; 
                              汉服是一种民族服饰,具有一以贯之的民族文化、审美价值传承性,盲目改良的汉服,无法保证其民族特色、文化纯正性,难以保证其是否“汉服”; 
                              作为民族服饰的汉服是一种民族身份认同与民族感情、民族意识的外在体现,换言之,汉服是民族精神的物化载体之一,必须严肃以待,不能“游戏汉服”; 
                              先“继承”而后“改良”,否则“改良”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8楼2009-04-24 00: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