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晚上,看了刘若英导演的《后来的我们》,谈一下感想,希望对感兴趣的朋友有所帮助。刘若英的那首后来很经典,此剧也因此而冠名,算是刘导演入行来的开篇作。电影是井柏然和周冬雨主演的,个人感觉还不错。或许很多年轻人是慕名爱情追忆而去,其实爱情渲染的真不多,主要还是基层百姓创业的艰难,在北上广一线城市的生存的不容易。无论是商界大咖,还是娱乐明星,很多人都有过那种艰辛的历程,故而这个影片能够引起很多人的思想共鸣,才会引起大众关注。刘若英,后来这首歌,爱情,还有创业的艰辛,共同构建起这部电影的吸睛点。
这部电影的时代背景是2007年到2017年十年,年轻人之所以感到失落,那是因为故事的背景年代和心灵感触并非这些花季少年能感受到的,她们是来追逐爱情的浪漫的,而这个故事更多地是讲述亲情、现实和大城市创业的艰辛,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去追忆。见清和小晓是京漂同乡,一个是打工者,一个是大学生,都想在帝都天子脚下扎住根留下来。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很多人挺不住退缩了,回到老家过上了一眼就看到未来的安稳生活。见清的两个同学,一个凭关系回老家当了公务员,在小地方混的风生水起,一个放弃创业,安心做一个打工者,唯有见清和小晓,在梦想的召唤下苦撑坚持。
恰如影片中女主小晓说的,我就是想通过努力留在北京,过一眼看不到未来的生活,这可能代表了所有在北上广一线城市创业者的心态,这也是绝大多数放弃安稳生活追求梦想人砥砺前行的信念支撑。 影片中有几个焦点:对游戏的认识,老家的安逸保守,父母的忧虑、孤独和凄苦,底层创业者的艰难,爱情与现实的无奈等,都是我们这代人感同身受的经历。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这是影片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如此贴切。
见清的父亲是中国亿万家庭中一个典型的含辛茹苦供养子女追逐梦想的老人,他就像一颗蜡烛一样燃烧自己,最终也没有见到幸福。他在给小晓盛酱时说,当年带见清去北京花很贵的钱买了一个游戏,影响了其一生,是不是自己错了。这就是我们的父母,拿出自己的全部供养子女,还要为孩子的劳苦而内疚。见清的创业太难了!我能理解但是超越我的想象,底层创业者的艰难,为了梦想苦苦挣扎,令人肃然起敬。我曾经这样告诫我,谁也不会随随便便成功,因此必须努力奋斗,但是真理总是简单的,如果不简单,那是在错误的路上。轻易的放弃和错误的坚持都不对,要选择对的坚持。
对于见清和小晓来说,成功标志是什么?出人头地,发了,衣锦还乡,在北京买了房,体面地生活,给下一代最好的教育。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中产者的忧虑!有人看了影片说三观不正,客观说影片在格局和时代感上把握的不是很到位,但非常真实。这就是大部分人奋斗的目标,又何必说的那么冠冕堂皇,虚情假意。当然,如果影片主人公能够提炼升华出更高远的人生志向,那就更完美了。这就是现实,不完美才是生活。
小晓的起点太低了,十年的发展仍旧在底层,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改变自己的命运,能找一个北京人结婚,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没有什么好嘲笑的,野百合也有春天,比起那些平庸者,她已经足够优秀,敢于和命运抗争,是一个真正的斗士。其实,见清和小晓是两类人,他们因为乡缘身处异地走在一起,彼此有个慰藉和鼓励。可是真的走在一起,赤裸裸的现实把爱情和好感残酷地击碎,那一次回老家,粉饰后的尴尬,虚荣中的失落,猜疑中的无奈,让两个人走到了尽头,那道地铁的门,隔断了两个苦命无奈的人。两个人的第一次是偶然,从试探到走在一起,是那么的纠结和忧郁。两个人互有好感,又担心给不了对方想要的幸福,于是在矛盾中一次次放弃,最终错过了彼此。
后来,我们什么都有了,唯独失去了我们。这就是初恋的悲剧,曾经真心相爱的人,败了给残酷的现实。其实,他们内心深处都给彼此留着无可替代的位置,只是没有如果,这就是最好的结局。N年后,和前任重逢,若对方过的不好,心还会牵挂疼痛,若她很好,也不会嫉妒,唯有真心的祝福,一切安好。后来的我们认真说一次再见,没有什么好遗憾的,如果没有分手,结果未必如意,一切都是缘分。将美好的记忆封存吧,彼此真诚祝福,不要在错误的基础上再犯错,这才是真爱和负责。
林父的那封亲笔信是如此的厚重,他喜欢小晓这个准儿媳,虽然她顽劣没有学历,但是她心地善良人很好。老人对儿子支持又无奈,已经把小晓视为家人,只是命运常弄人,在火车站握住儿媳手说出小晓回来的那一刻,他知道一切都过去了。儿女的事父母无法左右,只有送上真心的祝福和那一屉带着温度的粘豆包。看到这里不觉潸然泪下,亲情和爱情才是人间最美的情感,它是支撑一个人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见清奋斗的目标就是给老父亲和爱人一个幸福安稳的生活,这不正是每一个男人应该肩负起的责任?!
《后来的我们》演的是我们市井普通人,不是霸道总裁爱上灰姑娘,不是宽房大屋别墅豪车,而是底层人们的艰辛,创业者的艰难,奋斗的不容易。如实呈现了小地方的安逸保守封闭,大都市竞争的激烈和残酷,人性的虚荣嫉妒攀比和无奈,剧中的那个游戏很风靡,还是女儿教授我的,伊恩爱凯丽,为真爱而追寻,不畏艰险,终在一起。虽然影片在格局定位和时代融入上尚有欠缺,但是瑕不掩瑜,仍旧是值得一看的走心之作!
这部电影的时代背景是2007年到2017年十年,年轻人之所以感到失落,那是因为故事的背景年代和心灵感触并非这些花季少年能感受到的,她们是来追逐爱情的浪漫的,而这个故事更多地是讲述亲情、现实和大城市创业的艰辛,适合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去追忆。见清和小晓是京漂同乡,一个是打工者,一个是大学生,都想在帝都天子脚下扎住根留下来。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很多人挺不住退缩了,回到老家过上了一眼就看到未来的安稳生活。见清的两个同学,一个凭关系回老家当了公务员,在小地方混的风生水起,一个放弃创业,安心做一个打工者,唯有见清和小晓,在梦想的召唤下苦撑坚持。
恰如影片中女主小晓说的,我就是想通过努力留在北京,过一眼看不到未来的生活,这可能代表了所有在北上广一线城市创业者的心态,这也是绝大多数放弃安稳生活追求梦想人砥砺前行的信念支撑。 影片中有几个焦点:对游戏的认识,老家的安逸保守,父母的忧虑、孤独和凄苦,底层创业者的艰难,爱情与现实的无奈等,都是我们这代人感同身受的经历。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这是影片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如此贴切。
见清的父亲是中国亿万家庭中一个典型的含辛茹苦供养子女追逐梦想的老人,他就像一颗蜡烛一样燃烧自己,最终也没有见到幸福。他在给小晓盛酱时说,当年带见清去北京花很贵的钱买了一个游戏,影响了其一生,是不是自己错了。这就是我们的父母,拿出自己的全部供养子女,还要为孩子的劳苦而内疚。见清的创业太难了!我能理解但是超越我的想象,底层创业者的艰难,为了梦想苦苦挣扎,令人肃然起敬。我曾经这样告诫我,谁也不会随随便便成功,因此必须努力奋斗,但是真理总是简单的,如果不简单,那是在错误的路上。轻易的放弃和错误的坚持都不对,要选择对的坚持。
对于见清和小晓来说,成功标志是什么?出人头地,发了,衣锦还乡,在北京买了房,体面地生活,给下一代最好的教育。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中产者的忧虑!有人看了影片说三观不正,客观说影片在格局和时代感上把握的不是很到位,但非常真实。这就是大部分人奋斗的目标,又何必说的那么冠冕堂皇,虚情假意。当然,如果影片主人公能够提炼升华出更高远的人生志向,那就更完美了。这就是现实,不完美才是生活。
小晓的起点太低了,十年的发展仍旧在底层,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改变自己的命运,能找一个北京人结婚,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没有什么好嘲笑的,野百合也有春天,比起那些平庸者,她已经足够优秀,敢于和命运抗争,是一个真正的斗士。其实,见清和小晓是两类人,他们因为乡缘身处异地走在一起,彼此有个慰藉和鼓励。可是真的走在一起,赤裸裸的现实把爱情和好感残酷地击碎,那一次回老家,粉饰后的尴尬,虚荣中的失落,猜疑中的无奈,让两个人走到了尽头,那道地铁的门,隔断了两个苦命无奈的人。两个人的第一次是偶然,从试探到走在一起,是那么的纠结和忧郁。两个人互有好感,又担心给不了对方想要的幸福,于是在矛盾中一次次放弃,最终错过了彼此。
后来,我们什么都有了,唯独失去了我们。这就是初恋的悲剧,曾经真心相爱的人,败了给残酷的现实。其实,他们内心深处都给彼此留着无可替代的位置,只是没有如果,这就是最好的结局。N年后,和前任重逢,若对方过的不好,心还会牵挂疼痛,若她很好,也不会嫉妒,唯有真心的祝福,一切安好。后来的我们认真说一次再见,没有什么好遗憾的,如果没有分手,结果未必如意,一切都是缘分。将美好的记忆封存吧,彼此真诚祝福,不要在错误的基础上再犯错,这才是真爱和负责。
林父的那封亲笔信是如此的厚重,他喜欢小晓这个准儿媳,虽然她顽劣没有学历,但是她心地善良人很好。老人对儿子支持又无奈,已经把小晓视为家人,只是命运常弄人,在火车站握住儿媳手说出小晓回来的那一刻,他知道一切都过去了。儿女的事父母无法左右,只有送上真心的祝福和那一屉带着温度的粘豆包。看到这里不觉潸然泪下,亲情和爱情才是人间最美的情感,它是支撑一个人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见清奋斗的目标就是给老父亲和爱人一个幸福安稳的生活,这不正是每一个男人应该肩负起的责任?!
《后来的我们》演的是我们市井普通人,不是霸道总裁爱上灰姑娘,不是宽房大屋别墅豪车,而是底层人们的艰辛,创业者的艰难,奋斗的不容易。如实呈现了小地方的安逸保守封闭,大都市竞争的激烈和残酷,人性的虚荣嫉妒攀比和无奈,剧中的那个游戏很风靡,还是女儿教授我的,伊恩爱凯丽,为真爱而追寻,不畏艰险,终在一起。虽然影片在格局定位和时代融入上尚有欠缺,但是瑕不掩瑜,仍旧是值得一看的走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