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后继续出发,这次一路都是下坡路,虽然很爽,但是湿衣服被风一吹贴到身上的感觉太**让人透心凉了。简直从头凉到脚。
也不知道这个七曲山里面是干嘛的,到处的牌子是金榜题名,反正跟考试有关的那种。走中间看到这个“七曲大庙”貌似是这个风景区的核心地方,四周停的车特别多,都是来这里旅游的。附近还有好多印着金榜题名如愿祈福的T恤短袖在这卖,看来这边的人就抓住中国人的心理,很多人为了孩子啥都舍得,他们就赚这些人的钱。
百度了一下七曲大庙还挺出名的:
七曲大庙是全国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故又称帝乡。清咸丰年间的《梓潼县志》说,“文昌灵应祠在七曲山顶,即梓潼庙,俗称大庙。”,“神姓张,讳亚子。其先越西人,因报母仇徙居是山,自秦伐蜀后,世著灵异。宋、元历封辅元开化司禄宏仁帝君。”
《辞海》梓潼帝君的条辞则这样说:“梓潼帝君,道教所奉的主宰功名、禄位之神。传说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死,后人立庙纪念。唐、宋屡封至英显王。据道教传说,玉帝命梓潼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故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加封为辅元开化司禄宏仁帝君。按传说梓潼原是人,死后被封为神,同天上文昌星无关,但后来经乩坛一番制作,并在元代加封,与文昌星合而为一,即成文昌帝君。”
于是,中国尚文的历史便开始有了“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说法。按照唐朝武则天以来,历代科举制度以其强大无比的统摄威力,使得中国知识分子在科考晋阶的前夜,一定会想到去文昌宫拜祭文昌帝君。这也是中国各地文昌宫和观音殿、关帝庙一类,看似宗教,实际却更能迎合民俗而广布,且存量最多的根本原因之一。梓潼七曲山大庙便是这一文化的祖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