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最出名的紫砂艺人是谁?你会说顾景舟吧?不,也不是范大生。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在紫砂壶史上,一个被淹没的名字。在那个动荡不稳的时代,一把壶改变了他整个人生,不论好坏。他是一代名家——唐凤芝

▲唐凤芝 菊瓣束腰六方壶
唐凤芝生于清末民初,出身紫砂世家,16岁就随其父亲唐顺洪学艺。他构思创作力极强,有过目不忘之誉。倔强如他,心神都在紫砂壶里,不管是光货还是花货,在他的手里,都能有独特美观之处。随着年岁增长,技艺日渐成熟,每一把壶都有他如灵光乍现的慧心巧思。

▲ 风卷葵壶
1943年是抗日战争的僵持阶段,各地民不聊生,唐凤芝偏安一隅,也还是将重心都放在紫砂壶的创制上,而在壶界已是稍有名气了,到后来,时局渐渐好起来,他期盼这战火平息后生计也会慢慢好起来。

▲ 唐凤芝制 洋桶壶
两年后,抗日战争终于胜利,唐凤芝迎来了一生中最为光彩,也是日后回想起来最悲伤的一个时段。
1945年,日本投降,长达十四年的抗战终于落幕,全国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唐凤芝也不例外,这种欣喜之情,为他的紫砂创作注入了灵感。

为纪念抗战胜利的唐凤芝制作了一把“抗日战争胜利壶”,壶上浮雕制当时被成为抗战领袖的蒋公像,又名“中正壶”。

▲ 唐凤芝制 中正壶
这一把壶参加了1946年3月10日开幕的苏州国货展览会展出,引起轰动,备受社会各界瞩目,当时《中央日报》和其他地方的报刊都发消息大量报道,唐凤芝因为这样一把紫砂壶闻名于京沪。

▲ 报纸报道
唐凤芝也因为这件事当上了宜兴县参议员,制壶的事业也因此达到了顶峰。人们称他“名震中外、出品精良、善于创新”来预定壶的人,甚至有供不应求的趋势。当时的人们都以能够藏有一把唐凤芝的紫砂壶为荣,可以说当时的唐凤芝必定是十分欣慰的。

▲ 唐凤芝制 鱼化龙壶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丁山的蜀山陶业合作社聘唐凤芝为技术骨干。旧时代也随之过去,在新社会里唐凤芝认真工作,他认可也热爱新中国。1951年,他将抗战胜利壶的正面改成红五星,变成“国光壶”。

▲ 国光壶
盖内落印“国光”,壶底落章印“国光方圆天下,万民团结共乐 一九五一年题 唐凤芝制”

可是当时做的壶被大肆报道,即使改变再多,似乎都是无用之功。1958年因为当时那把壶,唐凤芝被革职。可说到底只是一个埋头创作的紫砂艺人,即使被曾经的时代洪流裹挟着往前走,也仍是一个心系国家和民族家园的制壶匠人。

▲ 唐凤芝制 柿子壶
命运总是爱开玩笑,文革时期,那把壶被大作文章,也成了唐凤芝不可扭转的“罪证”。即使只是一把壶,并没有政治立场,也还是被卷入了时代的漩涡中。

▲ 唐凤芝制日月同辉壶
在1976年,文革尾声后,这位为紫砂付出毕生心血的老艺人,终是抑郁而去。
一把壶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可唐凤芝声名大显是这把壶,沦落无名亦是这把壶。

▲ 提梁鱼化龙壶
过去种种如昨**,将来种种如今日生。不论如何,这个名字,始终不应该随着时间变迁而被淹没。

▲ 唐凤芝制 蜂菊壶
喜欢紫砂的朋友可以微我:YXZSMM88
领取一份《紫砂壶鉴定鉴赏手册》

▲唐凤芝 菊瓣束腰六方壶
唐凤芝生于清末民初,出身紫砂世家,16岁就随其父亲唐顺洪学艺。他构思创作力极强,有过目不忘之誉。倔强如他,心神都在紫砂壶里,不管是光货还是花货,在他的手里,都能有独特美观之处。随着年岁增长,技艺日渐成熟,每一把壶都有他如灵光乍现的慧心巧思。

▲ 风卷葵壶
1943年是抗日战争的僵持阶段,各地民不聊生,唐凤芝偏安一隅,也还是将重心都放在紫砂壶的创制上,而在壶界已是稍有名气了,到后来,时局渐渐好起来,他期盼这战火平息后生计也会慢慢好起来。

▲ 唐凤芝制 洋桶壶
两年后,抗日战争终于胜利,唐凤芝迎来了一生中最为光彩,也是日后回想起来最悲伤的一个时段。
1945年,日本投降,长达十四年的抗战终于落幕,全国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唐凤芝也不例外,这种欣喜之情,为他的紫砂创作注入了灵感。

为纪念抗战胜利的唐凤芝制作了一把“抗日战争胜利壶”,壶上浮雕制当时被成为抗战领袖的蒋公像,又名“中正壶”。

▲ 唐凤芝制 中正壶
这一把壶参加了1946年3月10日开幕的苏州国货展览会展出,引起轰动,备受社会各界瞩目,当时《中央日报》和其他地方的报刊都发消息大量报道,唐凤芝因为这样一把紫砂壶闻名于京沪。

▲ 报纸报道
唐凤芝也因为这件事当上了宜兴县参议员,制壶的事业也因此达到了顶峰。人们称他“名震中外、出品精良、善于创新”来预定壶的人,甚至有供不应求的趋势。当时的人们都以能够藏有一把唐凤芝的紫砂壶为荣,可以说当时的唐凤芝必定是十分欣慰的。

▲ 唐凤芝制 鱼化龙壶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丁山的蜀山陶业合作社聘唐凤芝为技术骨干。旧时代也随之过去,在新社会里唐凤芝认真工作,他认可也热爱新中国。1951年,他将抗战胜利壶的正面改成红五星,变成“国光壶”。

▲ 国光壶
盖内落印“国光”,壶底落章印“国光方圆天下,万民团结共乐 一九五一年题 唐凤芝制”

可是当时做的壶被大肆报道,即使改变再多,似乎都是无用之功。1958年因为当时那把壶,唐凤芝被革职。可说到底只是一个埋头创作的紫砂艺人,即使被曾经的时代洪流裹挟着往前走,也仍是一个心系国家和民族家园的制壶匠人。

▲ 唐凤芝制 柿子壶
命运总是爱开玩笑,文革时期,那把壶被大作文章,也成了唐凤芝不可扭转的“罪证”。即使只是一把壶,并没有政治立场,也还是被卷入了时代的漩涡中。

▲ 唐凤芝制日月同辉壶
在1976年,文革尾声后,这位为紫砂付出毕生心血的老艺人,终是抑郁而去。
一把壶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可唐凤芝声名大显是这把壶,沦落无名亦是这把壶。

▲ 提梁鱼化龙壶
过去种种如昨**,将来种种如今日生。不论如何,这个名字,始终不应该随着时间变迁而被淹没。

▲ 唐凤芝制 蜂菊壶
喜欢紫砂的朋友可以微我:YXZSMM88
领取一份《紫砂壶鉴定鉴赏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