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这首优美的诗歌因为其作者而备受关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诗歌中的“佳人”被认定为李夫人,据说是这位伟大君主最宠爱的后妃,他们之间缠绵哀艳的爱情故事在后世的浪漫诗歌中被反复提及,仅次于更加传奇的唐玄宗和杨贵妃。但是,从公认的创作时间来看,汉武帝还来不及遇到他心爱的女人。因此,一种更加广泛而富有文学意味的解读流传开来,“佳人”是那些优秀臣子们的代称。这种解读十分符合从屈原开始的诗歌传统,也与诗歌本身的形式完美嵌合。同时,对于贤臣的思念,被认为是优秀君主所必备的品质,这使得诗歌染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实际上它的创作者本身就是一位极其重要的政治家,所以,评论者们不得不(当然他们也十分愿意)从政治角度去阐发这句带着情爱的诗歌。
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诗歌的不同解读,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诗歌创作时间的界定。那么自然的,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系年更加推后,系在天汉年间的话,结合当时动荡的内外形势,尽管那位有着绝世美貌的妃子盛年夭折让人痛惜,但她是否能取代贤臣,从而在君王心中占据一个重要地位,实在是值得考虑。何况,在传统道德家看来,君王对于情爱的沉迷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征兆,它会动摇君王的心志,令他无法集中精力于政治。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在道德家这里,爱情与政治是互相对立的,而君王必须首先考虑国家大事,否则便是失职。至于爱情,除了诗人喜欢吟咏之外,面孔古板的道德家觉得这种东西最好从宫廷中消失,这样君王便不会被美色所蛊惑。
这种爱情与政治相对立的观点,长久以来被广泛认同,因此,那些被认为可能蛊惑君王的人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严肃批判。在后宫,是妖艳放荡的美女,在朝堂,是谄媚妒贤的小人。某种程度上,他们其实是同一类人,尤其是在诗歌领域,他们往往互相类比,形成特有的比喻和指称。另外,在风气比较开放的汉代,同性之间的情爱并不是禁忌,特别是对于权力无限的君王来说,宠爱美貌男子是一件无须辩解的私事。问题在于,这种宠爱通常并不局限在私人领域,总是越过爱情的范围,涉足严肃的政治,这就令其他臣子十分难受,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亵渎。在当时最伟大的史学著作里,我们可以看到史官对于这些男子充满感情的批判,而在那些暗含褒贬的文字中,当时两位著名的将军也赫然在列,太史公模糊不清的摇曳笔法令人十分怀疑此处的用意。——许多人认为,就算是赞扬,将他们与佞幸(对于受君王宠爱男子的称呼,是个贬义词)对比,也实在是折辱这两位杰出的军事家。
不过我们不需要过分苛责这位史官,实际上这种隐晦的笔法为我们透露了极为关键的信息——至少其中一位年长的将军,的确是那位风流天子的情人。至少在这里,爱情与政治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身边的年轻人。而另一位,他却另有倾心,我们会在下一章来讨论他的故事。
我们不需要过多介绍这位将军的生平和功绩,这是人所共知的历史,真正要讨论的是,那些潜藏在冠冕堂皇的公开往来之下的晦涩细节,这些细节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更加私人、隐秘的角度去认识那些著名人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关于他们的传统刻板印象。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这首优美的诗歌因为其作者而备受关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诗歌中的“佳人”被认定为李夫人,据说是这位伟大君主最宠爱的后妃,他们之间缠绵哀艳的爱情故事在后世的浪漫诗歌中被反复提及,仅次于更加传奇的唐玄宗和杨贵妃。但是,从公认的创作时间来看,汉武帝还来不及遇到他心爱的女人。因此,一种更加广泛而富有文学意味的解读流传开来,“佳人”是那些优秀臣子们的代称。这种解读十分符合从屈原开始的诗歌传统,也与诗歌本身的形式完美嵌合。同时,对于贤臣的思念,被认为是优秀君主所必备的品质,这使得诗歌染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实际上它的创作者本身就是一位极其重要的政治家,所以,评论者们不得不(当然他们也十分愿意)从政治角度去阐发这句带着情爱的诗歌。
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诗歌的不同解读,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诗歌创作时间的界定。那么自然的,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系年更加推后,系在天汉年间的话,结合当时动荡的内外形势,尽管那位有着绝世美貌的妃子盛年夭折让人痛惜,但她是否能取代贤臣,从而在君王心中占据一个重要地位,实在是值得考虑。何况,在传统道德家看来,君王对于情爱的沉迷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征兆,它会动摇君王的心志,令他无法集中精力于政治。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在道德家这里,爱情与政治是互相对立的,而君王必须首先考虑国家大事,否则便是失职。至于爱情,除了诗人喜欢吟咏之外,面孔古板的道德家觉得这种东西最好从宫廷中消失,这样君王便不会被美色所蛊惑。
这种爱情与政治相对立的观点,长久以来被广泛认同,因此,那些被认为可能蛊惑君王的人就受到了来自各方的严肃批判。在后宫,是妖艳放荡的美女,在朝堂,是谄媚妒贤的小人。某种程度上,他们其实是同一类人,尤其是在诗歌领域,他们往往互相类比,形成特有的比喻和指称。另外,在风气比较开放的汉代,同性之间的情爱并不是禁忌,特别是对于权力无限的君王来说,宠爱美貌男子是一件无须辩解的私事。问题在于,这种宠爱通常并不局限在私人领域,总是越过爱情的范围,涉足严肃的政治,这就令其他臣子十分难受,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亵渎。在当时最伟大的史学著作里,我们可以看到史官对于这些男子充满感情的批判,而在那些暗含褒贬的文字中,当时两位著名的将军也赫然在列,太史公模糊不清的摇曳笔法令人十分怀疑此处的用意。——许多人认为,就算是赞扬,将他们与佞幸(对于受君王宠爱男子的称呼,是个贬义词)对比,也实在是折辱这两位杰出的军事家。
不过我们不需要过分苛责这位史官,实际上这种隐晦的笔法为我们透露了极为关键的信息——至少其中一位年长的将军,的确是那位风流天子的情人。至少在这里,爱情与政治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身边的年轻人。而另一位,他却另有倾心,我们会在下一章来讨论他的故事。
我们不需要过多介绍这位将军的生平和功绩,这是人所共知的历史,真正要讨论的是,那些潜藏在冠冕堂皇的公开往来之下的晦涩细节,这些细节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更加私人、隐秘的角度去认识那些著名人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关于他们的传统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