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扬卧龙吧 关注:54,308贴子:2,778,606

男子暴打熊孩子 :有多少戾气 披上了正义感的外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一辆公交车容不下两个“熊孩子”
  近日,发生在四川遂宁的一起公交车内施暴事件在网上火了。
  具体时间是4月27日中午,一个7岁男孩在车上用脚踢了几下旁边的成年男子,遭其揪背拎起摔在地上,并被连踩了头部三脚,当场瘫软在车厢里。

  公交司机见状停车、乘客报警,分局民警赶到后将男子现场挡获,同时把受伤男孩送去医院接受治疗。
  庆幸的是,通过检查,男孩只是受了点皮外伤,伤势并不严重,但考虑到并发症,医生让其暂时留院观察。
  另一方面,新闻的相关视频和动图流传很广,引起了规模不小的网友舆论,但大量的评论不是在谴责暴力,而是为施暴男子叫好,说的还是那些老话↓↓

  甚至有网友认为,部分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存在偏差,标题不该是【令人发指!公交车上玩闹,男孩被背摔踩头】,因为他们觉得这男孩太熊,不值得同情,施暴男子“干得漂亮!做了大家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儿”。
  所以标题应改为【大快人心!未成年公交车上寻衅滋事,被重摔在地制伏】。
  毕竟这老哥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那叫一个“解气”!大批的改图也接踵而至↓↓


IP属地:内蒙古1楼2018-04-29 20:16回复
      可一时“解气”的后果却不够“仗义”,警方依法对男子作出治安拘留15天并处罚款的决定。
      事后,男子也“认怂了”,称后悔给男孩及其家属造成伤害,愿意进行道歉和赔偿——
      “昨晚,我也好好地反省了自己,觉得自己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郭某天说,事发后,民警也给他看了公交车的监控视频,他也被自己的行为吓到了。想着给小孩及其父母造成了如此大的伤害,他本想当面向小孩及其父母道歉的,但因他正接受法律的处罚,所以他特地请民警录制了一段道歉视频,以示歉意。(via.遂宁日报)

      对此,有人戏称是“一个长大了的熊孩子穿越时空教训7岁时的自己”,也不知道两位当事人哪个更有资格憋屈。


    IP属地:内蒙古2楼2018-04-29 20:16
    收起回复
        2、当成年人教训熊孩子成了“替天行道”
        要问“熊孩子”真就那么遭人恨吗?当然,他们引发的恶性事件不胜枚举:
        2014年,贵州一10岁小孩嫌楼外施工声音太吵,妨碍自己看动画片,一气之下拿小刀割断了楼外施工者的安全绳,使其悬在半空动弹不得;
        2017年,长沙一5岁小男孩对一名2岁的小女孩“恶作剧”,将其抱进电梯并按下18楼按钮,最后小女孩坠楼身亡;
        更近一点,前两天河南一10岁男孩用家长手机打赏游戏主播5万元,孩子妈妈称这是丈夫的丧葬钱,自己又患了直肠癌……
        在这些新闻发酵的过程中,“熊孩子必须教训”的社会心理也在被反复酝酿。
        我们可以发现,最近两年,成年人在公共场合教训“熊孩子”的案例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泛滥,而网友们通常的处理方式是拉偏架,大呼“为了孩子好,揍就是了”——
        “他还是孩子,请多判两年,因为年轻人有的是时间。”
        “对待熊孩子,一顿毒打是他唯一能听得懂的语言。”
        “自己的孩子不管教,社会上早晚会有人替你管教。”
        可“以暴制暴”就是对的吗?作为一个成年人,从体力到智力可以全面碾压小孩,却还在崇尚用拳头说话,是不是有点太原始,太胜之不武了?
        退一万步说,就算他们真的活该,那“熊孩子”的判断标准是怎样的?教训他们的判断标准又是怎样的?有没有可能错判一个“好人”,或者在教训的时候没算好力道、过火了?


      IP属地:内蒙古3楼2018-04-29 20:17
      收起回复
          前几天的网络热点【熊孩子故意猛推孕妇,试试能不能让其流产】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听上去倒是件惩奸除恶的大好事儿,可这并不是新闻,只是一则缺乏信源、未经核实的网络回复,目前没有搜到任何相关的新闻报道,真实性未知。


        IP属地:内蒙古4楼2018-04-29 20:17
        回复
            已知的是,“对熊孩子就该以暴制暴”的社会心态被助长起来了。
            去年,一4岁小女孩在饭店里玩捉迷藏时大喊大叫,一个女大学生被吵到,上前冲着小女孩所躲藏的椅子踹了几脚。
            女孩妈妈称自己当时已经在教育孩子了,但女生的动作让她瞬间崩溃,起身就和女生厮打在一起。随后女生道歉,并承认自己是因为心情不好迁怒于人。

            上周四,一男孩小跑冲进一家饭店时,双手拨开门口的透明软胶门帘,掀起的门帘打到了坐在门边的一位孕妇,后者为了报复,在孩子拿好碗筷往外跑时,伸腿绊倒了他。
            事后,原本洋洋得意的她被孩子妈妈找到,自知理亏于是佯装肚痛、抵赖逃离,反倒是伤到住院的小孩一家原谅了她。


          IP属地:内蒙古5楼2018-04-29 20:18
          回复
              举这几个例子是想说,网上关于“熊孩子”的传说真真假假,对于“熊孩子”的教训也常有失手,难道我们真的要“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吗?
              再说,现实生活中,大家扪心自问碰到过多少熊炸天的小孩呢?
              一个普通的不懂事儿的小孩带给你的愤怒,有多少是出自本心,又有多少是出自“怼熊孩子=为民除害”的推波助澜,是被网上的言论渲染了情绪?
              到了今天,施暴者能够轻易地因为“惩戒熊孩子”得到网民们的拥戴,是不是标志着,我们终于可以把仇童、怨老、diss中年男子归为“网络三大政治正确”?
              3、从大多施暴者身上看到的,是欺软怕硬
              除了赞美与膜拜,一些网友对新闻里的成年男子还有这样的评价——
              在现实里过肩摔又踩孩子头的,未必知道网上在喊“熊孩子该打”,这种人就是脾气暴躁,孩子能点着他,换成大人也一样能激怒他。(via.@东土大唐三俗和尚)
              不是圣母,他们认为这男子在视频里展现出的状态确实有很明显的暴力倾向,一个正常人再讨厌小孩也不可能对他大打出手,找他家长才是该有的反应。
              而且我们还真不能单纯因为男孩“先用脚踹人”,就急着把他定义为“熊孩子”,至少从网上流传的视频看,末尾时记者采访了公交公司的人,补充了一个有所不同、又被很多人忽视的视角:好像是男子先招惹小孩的。

              当然,我们不能称其为“反转”,毕竟被采访者说的是“好像”,他也不能确定事件的主要责任人是哪一方。


            IP属地:内蒙古6楼2018-04-29 20:18
            收起回复
                但身为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我们应该知道,很多时候不能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否则人人生来完美,要家庭教育和义务教育何用?
                或许再明事理的人可能在某一刻也会觉得小孩子挺欠揍的,不过绝不会真动手或者说下死手,因为他最后的一点良知都会发出警告:
                这一顿下去没个轻重,要是真打坏了怎么办?

                那么多对孩子没有严重伤害的办法不用,非要展示自己的武力值,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对社会暴力的崇拜、对弱肉强食的肯定、对欺软怕硬的鼓舞。
                暴力就是暴力,纵然站上了道德高地,顶上了“家长不管总有人替你管”的光环,本质上他还是施暴者;而暴力一旦有了看似合理的借口和可以谈判的余地,就有可能变得肆无忌惮,像新闻里的男子一样“不知轻重”,酿下大错。


              IP属地:内蒙古7楼2018-04-29 20:18
              回复
                  “若社会共识不能压制暴力,暴力就会击垮社会底线。”
                  所以,我们在以往义不容辞地反对家暴;在“男子推搡地铁扫码女”时告诫无论如何都不该动手打人;在小三被原配带人当街暴打时也予以谴责……因为暴力无孔不入,我们不该为了一时的快感就给它的存在找尽理由。
                  我们歌颂勇敢是一种美德,可惜很多时候只能看到“对异己的欺软怕硬”。
                  碰到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孩时这么有魄力、三观正,那希望下次碰到作恶的花臂壮汉时,那些崇尚暴力的人也能直面自己真实的内心,做一个“替天行道”的大好人,不要让之前迸发的“正义感”变得太廉价。


                IP属地:内蒙古8楼2018-04-29 20:19
                回复
                    4、“所有贴标签的行为,都是主动放弃思考”
                    “熊孩子”固然惹人讨厌,但这次事件暴露出的、舆论对施暴者的激赏,终于让一些理智的正常人产生了恐惧。
                    事实上,我们害怕的远不是暴力,而是一拨数量不小的网民对暴力的肯定与依赖,是如此的社会心理可能会让我们陷入一种“所有人互相攻讦的戒备状态”。
                    在此之前,那些隔着屏幕高喊“熊孩子该打”的人真遇到“熊孩子”,未必敢动手;可一旦被灌多了网上的毒鸡汤,或许只有等进去了、警察叔叔跟他普法。

                    也是庆幸这次处于风暴中心的小孩抗揍,要真被男子摔/踩出个什么毛病,可能这个话题并不能这么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
                    因为事态会变得非常复杂,要考虑的因素会增多。


                  IP属地:内蒙古9楼2018-04-29 20:19
                  回复
                      对广大受众而言,也意味着事件的接受度越来越不友好,于是人们就开始散了,话题走向衰减。回头再看,大家一开始的关注就会显得非常廉价。
                      要说那些为施暴者叫好的人毫无同情心,也不对,他们在围观时看到那么严重的画面肯定还是有触动的。
                      所以一大早疯狂转发一则来源未知的“家长非常开心.jpg”,就为了打消心里最后一点顾虑,“看,人家长都这么说了,你不能骂我没人性了吧?”↓↓

                      稍有点理性的人也表示很无奈,毕竟这已经是有名的网络霸凌现状了。
                      像什么“***”、“直男癌”、“恶臭女孩”、“油腻中年”……这回轮到的“熊孩子”已经是其中的常青树了。
                      这些充满戾气的新标签一个个被发明出来,匹配了固定的负面印象,不断挑战人们愤怒值的同时,也在不断突破良知下限,对多样化的人生毫无敬畏心。
                      一会儿男的抨击女的,女的挖苦男的;一会儿老的攻击少的,少的又仇视老的;一会儿有钱的瞧不上没钱的,没钱的又嫉恨有钱的……


                    IP属地:内蒙古10楼2018-04-29 20:20
                    收起回复
                        偏偏他们还认为自己的三观特正。
                        以“熊孩该打”的拥趸为例,他们不仅以无瑕的成人道德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还会拿出最有理有据的证据(即自己)去论证——孩子加油,你们都可以在义务教育完成前就做一个圣人的。
                        平时理中客地嚷嚷着暴力是不对的、对弱势群体行使暴力更是十恶不赦,到了没被教育好的小孩面前却立刻变成了劝打劝骂的“道德圣人”。
                        这哪里看得出一个文明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容忍度,一个正常的、接受过教育的成年人所应该具有的涵养、度量?
                        在树靶子、制造割裂、秀优越感这种病毒式传播的舆论生态里,为“打熊孩子”叫好的人,是真的不觉得自己会成为暴力的受害者吗?不管这个“暴力”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长久以来,人们习惯性地对“不能创造价值”的人漠不关心,对没有话语权的人“痛下狠手”,但不能避免地,我们终有一天也会老去,会对着新鲜事物发愁纳闷,会跟不上年轻人的道德准则,会变成下一个被互联网声讨的对象。
                        而一旦成为现状不被关注、声音不被听到的边缘群体,总有可能陷入别的悲惨境地,不是吗?


                      IP属地:内蒙古11楼2018-04-29 20:20
                      收起回复
                        不是每一句对不起都能换来一句没关系。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4-29 21:01
                        回复
                          真是典型的网络快餐流量文。如果法律能治的了熊孩子熊老人,谁还愿意用拳头。在文明社会,有些人信奉野蛮信奉暴力固然是一种悲哀。但是如果所谓的文明就是很多时候要卑躬屈膝的活着的话,那就不难理解,有些人会想起野蛮带来的骄傲。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8-04-29 22:12
                          收起回复
                            看着很爽,很舒服,熊孩子该打有爹生没爹管,别说小孩子不懂事,别人家小孩怎么没踢人,就他踢,活该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4-29 23:49
                            收起回复
                              可能面对熊孩子只有庙里的和尚可以不开大吧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4-30 14: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