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珑斋吧 关注:40贴子:457
  • 0回复贴,共1

紫曰│通过水草沁判断籽料真伪靠谱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何判断一块玉到底是不是籽料,我想这是大部分玉友想要搞明白的问题,网络上不少文章里面说,可以通过水草沁来进行判断,见下图:

这是一块沙枣青籽料,上面浅裂里面堆积了一些黑色,这是水里的锰侵蚀的结果,这些黑色放大来看形状有如水草一般,有着枝叶蔓开的形态,水草沁就因此得名。于是,有人说了:“只要有水草沁就一定是籽料无疑!”还有人说:“那可不一定,石英在水里泡久了也会长水草沁,水草沁只能说明这个东西在水里呆过!”
不少玉友听到这两种观点的争论,经过自己谨慎的思考论证,认为后者更为靠谱一些,这里我想说这两种观点都不很准确,有水草沁的不一定是籽料,更不一定在水里呆过。

上图是微距镜头所拍,里面的水草沁非常标准,有着蔓延开的草叶,让我们把镜头拉远了再看:

这是一块且末糖白山料,水草沁长在了料子的石皮上,一块从山里面挖出来的玉料,不是籽料,也不可能在河水里面浸泡,所以山料也生有水草沁。
上图的水草沁非常形象,可谓教科书式的案例了,但这是若羌东部36团地区所产的“旱籽”,一种近似山流水的料子,它的前身是山料,后来经过米兰河河水冲刷,又在戈壁滩上经过风化,所以山流水也生有水草沁。

上图是和田玉地区策勒县产的白玉戈壁料,皮壳表面也有黑色的水草纹路,我们用微距镜头拉近了看:
严格来说,图上草叶状的黑色沉淀不能叫水草纹,而是戈壁料的“日晒黑皮”,其形成原理与籽料水草沁有相似之处,是戈壁滩高温日晒的结果,所以戈壁料也有着类似水草纹的纹路。
由此看来,水草纹广泛存在于山料、山流水和戈壁料当中,并不是籽料的专利,也不能证明有水的长期浸泡,如果过度迷信水草沁的功效,就是给了造假者可乘之机,见下图:

一块俄糖料,糖色中的翳糖非常像水草沁的样子,造假者巧妙借用这一特点,把俄料整形、磨楞、滚圆,再喷上假毛孔,一块有“水草沁”作为凭据的“籽料”就面市了。
综上可知,在我们判断籽料真伪的时候,可以把水草沁作为重要凭据,但是只通过水草沁来判断,是非常不靠谱的。


1楼2018-04-27 15:0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