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吧 关注:99,260贴子:643,449
  • 31回复贴,共1

关于诸葛亮一伐时赵云在箕谷的兵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赵云传记载“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而《汉晋春秋》曰: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一伐分兵北伐,要给赵云疑兵,牵制曹真大部队,这样算下来,怎么可能皆多于贼?到底以哪个为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8-04-27 14:42回复
    兵弱不等于兵少。所以三国志和汉晋春秋的说法兵不矛盾。


    IP属地:江苏2楼2018-04-27 14:53
    收起回复
      蜀国的兵在夷陵基本被刘备败光了,诸葛亮和赵云带的都是新兵蛋子,还有很多辎重兵
      跟曹真和张合的虎豹骑不是一个档次的


      IP属地:广西5楼2018-04-28 18:09
      回复
        兵弱意味着赵云部的战斗力弱,不一定是数量少。


        6楼2018-04-28 18:27
        回复
          一直有个疑问,赵云疑兵这一招是不是太险了,曹真知道是疑兵后,如果选择放弃陇西,而直接南下取汉中,不知道诸葛大军会怎么样?
          1,夺取了陇西而丢失汉中?孰重孰轻?
          2,陇西短期内没拿下,又失汉中,后路再被断?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8-04-30 22:06
          收起回复
            赵云的疑兵应该都是一群老弱病残,人多而已,本来精锐就被刘备败的差不多,诸葛是主攻部队,肯定把仅剩的精锐都带走了


            IP属地:江西9楼2018-05-01 21:30
            回复
              赵云疑军兵多应该是事实,但是兵力弱也应该是事实。因为当时的蜀汉已经没有太多精兵了,出祁山的绝对是主力部队,这个毋庸置疑。而赵云所带领的应该是一些基本没有战斗力的老弱士兵和临时征招的老百姓充数去作为疑兵。这些人因缺乏平日系统的心理和战斗训练,在以敌军对阵的时候容易出现军心不稳。所以才会导致赵云的疑军被识破,而被曹真的大军打败。幸得赵云遇事有条不紊,虽败不乱,有序的退兵,而且头脑清醒的烧毁栈道阻止了曹真大军直破汉中。所以才会萁谷虽败,而诸葛亮却还要嘉奖赵云。


              10楼2018-06-27 21:51
              收起回复
                曹真没有大部队,诸葛亮一伐时,曹军总兵力少于诸葛亮,曹军边军通常不过万人,一伐时曹魏无备,应当也不超过万人,曹睿带来五万精兵,还有凉州刺史和陇西各军的郡兵,顶多也就不到七万人,赵云的部队人数应当在曹真以上,不过主要是战斗力低的部队。诸葛亮的精兵放在街亭和祁山


                IP属地:江苏11楼2018-07-03 15:22
                收起回复
                  上不隆礼则兵弱,上不爱民则兵弱,已诺不信则兵弱,庆赏不渐则兵弱,将率不能则兵弱。
                  这里最符合赵云的就是“将率不能”


                  IP属地:北京12楼2020-04-20 16:48
                  收起回复
                    我之前也关注过这问题。个人观点如下:
                    参考《诸葛亮集》里的内容,谈到赵云和邓芝一在赤崖,一在赤崖北,仅缘崖相闻。如下解释比较合理:1、赵云邓芝总兵力多于对方,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兵多于贼”。但是由于仅缘崖相闻,做不到互相支援。2、打不过也很正常,因为《诸葛亮集》还提到赵云此时在屯田,军队战斗力不可能强。
                    同时也有几点解释不了的内容:1、诸葛亮派赵云作疑军出征,屯田是有问题的,并且按照原文来看,诸葛亮似乎提前早就知道赵云在屯田。2、在那个地区,也找不出来一块像样的屯田的地盘,最多一两个小镇的地盘。
                    谈到“皆多于贼”的原文来自于《汉晋春秋》,该段注解同时拿出了又一个出师表,但是该文弥漫着失败悲观情绪,可靠性比较差:如果诸葛亮都这么悲观,那全蜀岂不是投降派都大面积冒出来了。


                    14楼2020-04-21 12:03
                    回复
                      可以参考下陈寿在三国志中另一处用的“兵弱敌强”


                      IP属地:浙江18楼2024-03-08 13:23
                      回复
                        这个问题很简单,看看地图就知道了。张郃的前往街亭的行军路线,走陇道抵街亭。眉县是必经之路。而且虽然张郃是统领的援兵,但曹真才是真正的主帅。所以很可能是张颌抵达眉县后,把步兵丢给了曹真,自己只走了骑兵。这一点也能从张郃的行军速度看的出来。
                        那么也就能解释了,这2种矛盾的说法。一开始赵云兵出眉县,兵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后来曹魏的援军抵达后,兵力就不如魏军了。


                        IP属地:上海19楼2024-03-11 15: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