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相关室内环境污染治理的相关误区
误区1:过分迷信环保建材:认为使用环保材料、购买环保家具,就不会出现装修污染
环保建材≠环保装修≠健康入住
首先,我国相关行业监管部门制定环保建材的生产标准时,需综合考虑国内多数建材企业的生产水平现状,故目前我国针对环保建材的国家生产标准相对国际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其次,即便室内装修中全部采用环保建材,可最后进行专业检测,室内环境中的相关污染物检测数值依旧可能超标。原因在于大多数环保建材的界定标准在于产品抽样检测的有害物质含量和散发的有害气体低于国家生产标准,并非根本不含有害物质、不散发有害气体。另,室内装修污染的成因包括室内装修中使用到的多种装修主材和辅料、室内材料承载量、居室结构、自然通风状况等多个因素,故为何说使用环保材料、购买环保家具并不能保证装修后室内空气质量环保达标,和让人真正健康安全入住。
• 案例1、 CCTV每周质量报告 / 案例2、7日7频道BTV 第1217期《我想有个家——家具甲醛超标让人有家难回》
误区2:新房子通风一段时间,空气质量就能达到安全标准,即完全依赖短期的通风处理
通风处理作为基本环保措施,对室内污染有改善作用,但因为有些有害物质会缓慢释放,比如甲醛长达3-15年,绝非几个月通风换气就能解决问题,在其密集散发期1-3年内,您要冒较大的致病、致癌风险;而且多数居室、写字楼新风换气并不理想,通风作用会大大降低;另外以甲醛为例,它分游离、吸附、结合三种状态存在。只有游离状态的通风处理能消除,且须是正常风速的4倍以上。
误区3:认为出现强烈刺激气味才考虑环保处理,装修完的房间气味不大就是安全的
像人类的健康状况一样,室内环境也有健康、亚健康、患病三种形态,而且许多有害气体无色无味,像对待疾病一样,居室空气环境也需要预防、保健、治疗;如居室的保健医生一样,专业的室内环保公司通过提供环保处理服务,为您营造更健康的居室环境。
误区4:过分依赖植物
一些观赏植物确实可以吸收某些有害气体,如可吸收甲醛的植物有仙人掌、吊兰、芦荟等;而常春藤、铁树、菊花这三种都有吸苯的本领,可以减少苯的污染。但关键是他们所起的作用相当有限,面对装修结束的有害气体密集散发期,他们的微弱吸收作用,不但不能清除污染来救主,甚至自身的健康都难保。某消费者曾反映:“我家老房子的花,刚搬进新房子里没几天叶子就黄了。”专家介绍说,这很可能就是室内污染造成的。
误区5:食醋熏蒸、使用次氯酸等酸性物质处理
有消费者尝试熏蒸食醋去除家庭装修后的异味。专家指出,食醋属于酸性物质,有微弱中和空气中氨气的作用,但不会和甲醛等其他有害成分发生反应。次氯酸等氧化剂的使用也只是短期效果,对于甲醛含量较高的密度板等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加快其挥发了。
误区6:装修后,采用空气清新剂、菠萝、橘子、花草等就可以消除污染(遮盖法)
有人认为:在每个房间放上几个菠萝可以消除油漆味,大的房间多放些。菠萝会挥发香气,起到一定的遮盖作用,但并未分解清除有害物质;另外,菠萝中含有大量的水份,挥发后最多起到加湿作用,可以起到溶解甲醛等有害物质的作用,但一旦干燥,甲醛就又会挥发出来。有些人甚至在房间和衣柜放置泡茶后的干茶根,希望帮助清除毒气,殊不知,茶根在这方面的功效就像干树叶和卫生纸一样,几乎没有任何吸收和分解的作用。
误区7:利用臭氧发生器、空气净化器、活性炭之类的产品
把“臭氧发生器”作为空气净化装置,则是更大的误区,臭氧虽然具有杀菌、灭菌的作用,但对人体有害也是医学上的定论;使用臭氧消毒只能在人体不接触的环境中进行,用作居室空气净化,显然是不合适的,至于用紫外线发射源作为室内消毒器具,国外早已淘汰,我国香港等地区也在20年前就淘汰了。此外,此类产品有饱和的极限,且在这个状态下反倒又会成为新的污染源。
误区8:选择价格昂贵的材料和家具,让大型装饰公司装修
装修污染就能避免货卖一张皮,价格昂贵的材料和家具,其内部也是使用脲醛树脂生产的,包含的游离甲醛相同;而所有的高档油漆,一半都是苯系物等溶剂。只要使用了这些材料,就会带来污染。新买的家具有气味是正常的,这都是对环保知识的匮乏。
误区9:老房子,已经入住的房子没有关系(降低和消除的误区)
苯和TVOC之类的污染物,在房间通风三五个月后,可以减少到一定标准之内,甲醛是会随周围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增加而成倍挥发,因此夏天是甲醛挥发的高峰期,而这并不是说冬天甲醛就不挥发了,而是挥发慢一些而已,且甲醛在常温下为气态。我国的甲醛污染标准是0.1mg/m3,规定在 20℃时测得,因此,温度每升高1℃,甲醛污染将增加1.09倍,反之亦然,温度达到35℃以上时,甲醛浓度增加2.8倍。晚上门窗紧闭,熟睡后的人无法感觉周围的有害气体,经过一晚上的积累,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已经达到损害健康的程度。
误区10:生病只看医生,忽视室内空气质量,人体抵抗力下降,枉花医药费
杭州彩虹城王女士装修1年后,母女二人医院检测报告均出现白细胞偏低情况,平时抵抗力较低,经常生病,始终找不到原因,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做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发现房间在装修12个月后,室内空气中甲醛还高达0.33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3倍多。
建议:大多数的消费者在生病时只顾到医院,却想不到患病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忽视室内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而在医药费上花了不少冤枉钱,无法根治。因此,装修后及时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发现有污染及时治理,也才能最大限度的远离疾病。
绿美净环保:www.whlmjhb.com
误区1:过分迷信环保建材:认为使用环保材料、购买环保家具,就不会出现装修污染
环保建材≠环保装修≠健康入住
首先,我国相关行业监管部门制定环保建材的生产标准时,需综合考虑国内多数建材企业的生产水平现状,故目前我国针对环保建材的国家生产标准相对国际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其次,即便室内装修中全部采用环保建材,可最后进行专业检测,室内环境中的相关污染物检测数值依旧可能超标。原因在于大多数环保建材的界定标准在于产品抽样检测的有害物质含量和散发的有害气体低于国家生产标准,并非根本不含有害物质、不散发有害气体。另,室内装修污染的成因包括室内装修中使用到的多种装修主材和辅料、室内材料承载量、居室结构、自然通风状况等多个因素,故为何说使用环保材料、购买环保家具并不能保证装修后室内空气质量环保达标,和让人真正健康安全入住。
• 案例1、 CCTV每周质量报告 / 案例2、7日7频道BTV 第1217期《我想有个家——家具甲醛超标让人有家难回》
误区2:新房子通风一段时间,空气质量就能达到安全标准,即完全依赖短期的通风处理
通风处理作为基本环保措施,对室内污染有改善作用,但因为有些有害物质会缓慢释放,比如甲醛长达3-15年,绝非几个月通风换气就能解决问题,在其密集散发期1-3年内,您要冒较大的致病、致癌风险;而且多数居室、写字楼新风换气并不理想,通风作用会大大降低;另外以甲醛为例,它分游离、吸附、结合三种状态存在。只有游离状态的通风处理能消除,且须是正常风速的4倍以上。
误区3:认为出现强烈刺激气味才考虑环保处理,装修完的房间气味不大就是安全的
像人类的健康状况一样,室内环境也有健康、亚健康、患病三种形态,而且许多有害气体无色无味,像对待疾病一样,居室空气环境也需要预防、保健、治疗;如居室的保健医生一样,专业的室内环保公司通过提供环保处理服务,为您营造更健康的居室环境。
误区4:过分依赖植物
一些观赏植物确实可以吸收某些有害气体,如可吸收甲醛的植物有仙人掌、吊兰、芦荟等;而常春藤、铁树、菊花这三种都有吸苯的本领,可以减少苯的污染。但关键是他们所起的作用相当有限,面对装修结束的有害气体密集散发期,他们的微弱吸收作用,不但不能清除污染来救主,甚至自身的健康都难保。某消费者曾反映:“我家老房子的花,刚搬进新房子里没几天叶子就黄了。”专家介绍说,这很可能就是室内污染造成的。
误区5:食醋熏蒸、使用次氯酸等酸性物质处理
有消费者尝试熏蒸食醋去除家庭装修后的异味。专家指出,食醋属于酸性物质,有微弱中和空气中氨气的作用,但不会和甲醛等其他有害成分发生反应。次氯酸等氧化剂的使用也只是短期效果,对于甲醛含量较高的密度板等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加快其挥发了。
误区6:装修后,采用空气清新剂、菠萝、橘子、花草等就可以消除污染(遮盖法)
有人认为:在每个房间放上几个菠萝可以消除油漆味,大的房间多放些。菠萝会挥发香气,起到一定的遮盖作用,但并未分解清除有害物质;另外,菠萝中含有大量的水份,挥发后最多起到加湿作用,可以起到溶解甲醛等有害物质的作用,但一旦干燥,甲醛就又会挥发出来。有些人甚至在房间和衣柜放置泡茶后的干茶根,希望帮助清除毒气,殊不知,茶根在这方面的功效就像干树叶和卫生纸一样,几乎没有任何吸收和分解的作用。
误区7:利用臭氧发生器、空气净化器、活性炭之类的产品
把“臭氧发生器”作为空气净化装置,则是更大的误区,臭氧虽然具有杀菌、灭菌的作用,但对人体有害也是医学上的定论;使用臭氧消毒只能在人体不接触的环境中进行,用作居室空气净化,显然是不合适的,至于用紫外线发射源作为室内消毒器具,国外早已淘汰,我国香港等地区也在20年前就淘汰了。此外,此类产品有饱和的极限,且在这个状态下反倒又会成为新的污染源。
误区8:选择价格昂贵的材料和家具,让大型装饰公司装修
装修污染就能避免货卖一张皮,价格昂贵的材料和家具,其内部也是使用脲醛树脂生产的,包含的游离甲醛相同;而所有的高档油漆,一半都是苯系物等溶剂。只要使用了这些材料,就会带来污染。新买的家具有气味是正常的,这都是对环保知识的匮乏。
误区9:老房子,已经入住的房子没有关系(降低和消除的误区)
苯和TVOC之类的污染物,在房间通风三五个月后,可以减少到一定标准之内,甲醛是会随周围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增加而成倍挥发,因此夏天是甲醛挥发的高峰期,而这并不是说冬天甲醛就不挥发了,而是挥发慢一些而已,且甲醛在常温下为气态。我国的甲醛污染标准是0.1mg/m3,规定在 20℃时测得,因此,温度每升高1℃,甲醛污染将增加1.09倍,反之亦然,温度达到35℃以上时,甲醛浓度增加2.8倍。晚上门窗紧闭,熟睡后的人无法感觉周围的有害气体,经过一晚上的积累,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已经达到损害健康的程度。
误区10:生病只看医生,忽视室内空气质量,人体抵抗力下降,枉花医药费
杭州彩虹城王女士装修1年后,母女二人医院检测报告均出现白细胞偏低情况,平时抵抗力较低,经常生病,始终找不到原因,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做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发现房间在装修12个月后,室内空气中甲醛还高达0.33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3倍多。
建议:大多数的消费者在生病时只顾到医院,却想不到患病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忽视室内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而在医药费上花了不少冤枉钱,无法根治。因此,装修后及时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发现有污染及时治理,也才能最大限度的远离疾病。
绿美净环保:www.whlmjh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