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基础知识问答及道教的历史渊源
道教是根植于华夏大地上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的神仙思想,以及神仙的传奇故事在我国也是家喻户晓。
而如今,我国绝大多数的人对于道教的了解仅限于各类影视作品。然而真正的道教人士对于剧中所描写的道士以及道教形象则愤慨万分。大多剧中将道士的形象刻画成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见色迷性的妖道。目睹中国道教目前满目疮痍,日渐式微的现状,看到影视作品对道教人士的随意歪曲和刻意丑化,我们不能不感到痛心疾首。
1、什么是道德?
道,上古称为“造化”。所谓 道,就是造就天地,化生万物的根本。一切有形之物,都是在遵循着道的规则生存、成长、发展、消亡。道虽然无形无象,无音无声,但宇宙间一切的现象都是道的示现。道,可以领悟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可以获得却无法接触。《宗玄先生玄纲论》中说:“一切众生,皆含道性。”就是说:一切有情有性的生物,都可以籍着道,进入长生不死之圣域。
《道教义枢•道德义》称:“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德,也是道的一部分。《宋徽宗御注西升经序》中说:“道之在我之为德。”也就是说,道,在我们身上的体现,就称为“德”。一个人只有德行高尚,才能称得上“有道之士。”因此,道德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只有功满德就,才能与道合真。
2、什么是道士?
“道士”之称始于汉代。汉代之前的“道士”称做“方士”,再之前的称做“练气士”(例如大家熟悉的封神榜里有一些修道之人就称自己是‘某某山的练气士’)。道士以‘道’字命名则源于他们修真悟道,穷理尽性,以期得道成仙,长生不死。道士一般是师徒相传。入道后唯道为务,持斋礼拜,奉戒颂经,烧香燃灯,不染尘务。道士又称道人,全真道的男道士又称乾道,女道士又称坤道。旧时,对道士也称呼为黄冠,女道士(民间称为道姑)则称女冠。这是因为道书上说,古时人的衣冠都出自黄帝所定的规制,所以称为黄冠。历代下来已有很大的变异,唯独道士衣冠没有改变。
3、道教的创立及发展?
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距今已有五千多年。但是,在之前远古时期的一些修道之士,大都是隐居深山密林,栖居洞穴茅庵,饥食柏子山楂,渴饮山泉流水,静心修炼,多则不过三、五人一起相伴,少则一人独来独往,行迹于山水之间,并没有形成具有规模的宗教。至东汉中叶,距今1800多年前,即东汉顺帝(西元126~144年在位)时,老君分身降于蜀都,授予张道陵《正一盟威籙》及《五斗真经》,张道陵(张天师)于四川大邑鹤(或作鹄)鸣山创立了“五斗米”教(入道信教的教徒必须交上五斗米),于是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道教,这个时候道教才正式诞生了。
4、道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道教以《道德经》的思想为主要教义,倡导尊道贵德、重生贵和、抱朴守真、清静无为、慈俭不争和性命双修。道教认为,无形无象的“道”生育了天地万物。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故道教徒既信大道,又致力于性命双修得道成仙。
5、道教的基本信仰是什么?
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主。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故称道教。尊奉老子一书《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
6、道教的戒律有哪些?
道教的戒律很多,如全真初真十戒、中极三百大戒、圆满天仙大戒(以上统称三坛大戒)、太上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等,不同的经法也有不同的戒律,如妙林经二十七戒、度人经十二戒、道德经二十七戒等。现今道教全真派主要戒律为《老君归根五戒》,正一派主要戒律为《九真妙戒》。
据《太上老君戒经》记载之五戒为:一不得杀生,二不得嗜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盗,五不得**。五戒乃是“积功归根”之戒,是道教根本戒律,凡能持此五戒精进无虞者,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据《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卷六记载之《九真妙戒》为:一者敬让,孝养父母;二者克勤,忠于君王;三者不杀,慈救众生;四者不淫,正身处物;五者不盗,推义损己;六者不嗔,凶怒凌人;七者不诈,谄贼害善;八者不骄,傲忽至真;九者不二,奉戒专一。据《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称:世人若能受九真妙戒,佩受救苦长生宝籙,生在之日,受之福报,寿龄绵远,运尽数终,不入轮回,直上丹天。
另外,道教还有专为坤道女众弟子制定的《女真九戒》:一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二曰贞洁持身,离诸秽行;三曰惜诸物命,慈愍不杀;四曰礼诵勤慎,断绝荤酒;五曰衣具质素,不事华饰;六曰调适性情,不生烦恼;七曰不得数赴斋会;八曰不得虐使奴仆;九曰不得窃取人物。以上九戒,不论出家在家的女众弟子,只要行持不退,便可免地狱之苦,长生善处,精进修奉,必能升天得道,名书紫府。
7、道教当代有哪些教派?
在道教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宗派很多,有的流传时间很长,有的很短,难以一一列举,据清未时北京白云观《诸真宗派簿》的手抄本记载,有名称记录的道派有八十六派,估计还有一些在民间未有书面记录。当代主要的道教教派分全真道和正一道,两大宗派下又有多个支派。其中由王重阳祖师的弟子丘处机开创的全真龙门派发展最广。
8、全真道和正一道有哪些区别?
全真派的道士要求出家住庙修行,要求必须守戒,戒律有很多,初真戒(10条)、中极戒(300条)、天仙大戒。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能娶妻,不能荤酒等。出家道士修清静无为,修心炼性。全真派主张性命双修,修炼内丹。
正一派道士一般居家修行,可以娶妻成家立业,可以荤酒。正一派道士最主要秉老君所传符咒大法,以符箓、法咒、斋醮、祈福禳灾、降邪驱鬼、超度亡灵等为主要宗教活动的道派。但也特别注重内心修行,也在积功累德。
9、全真道道士为什么要住庵修行?
初出家学道的人,大多心浮气躁,若是向言语不得处去理会,没依倚,必定会产生疑惑,就会不信,渐而退道。庵者,舍也,一身的依倚。身有依倚,心才会渐渐的安稳下来,气神就会和畅,才能从平日修行中慢慢领悟真道。
10、道教宫观的组织形成形式有哪些 ?
道教所早期道教庙宇,有“治”、“靖”、“庐”之称。现代尚有宫(如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阳台宫)、观(如北京白云观)、庙(如河南省嵩山中岳庙)、庵(如四川省成都市二仙庵)、祠(如山东省泰山碧霞祠)、院(如浙江省杭州市抱朴道院)、洞(如辽宁省本溪市云光洞)、馆(如香港蓬瀛仙馆)、府(如江西省龙虎山天师府)、台(如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阁(如宁夏自治区平罗县玉皇阁)、殿(如上海市钦赐仰殿)等名称,其它还有室、堂、房、坛、楼、舍、池、岩等称谓。
宫观是对道教庙宇的通称,简称“道观”。宫观是道士修行、供奉、祭祀神灵、做道场、传教的活动场所,是道教中道宫和道观的合称,也泛指其他道教活动场所,如庵、台、洞、祠、庙、堂等。
宫,过去皇帝的居处多称宫,后来道教沿用之,用以供奉诸天上帝、祖师等尊神。庙,最早是天子、士大夫祭祀祖先的祠堂,称为“宗庙”。观,则是老君在函谷关古楼观台为关令尹喜说经,为后世道教承袭。而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名称,如‘大理寺’‘太常寺’,又引申为官署。汉代设有鸿胪寺,用以招待四方宾客。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从西域来的僧人渐多,遂在洛阳建白马寺,专供外来僧侣居住,所以后世佛教僧人居住修行之处所都称为寺。作为一名正信道教弟子应当明辨之。
11、道教传承有何特点?
在道学传承上是有所将就的,道传有缘者,俗话说“万两黄金不卖道,十字街头送有缘人”,何谓有缘人?人生而善,性而敦,闻道喜欢,为善乐意,天性善良。还有一种是先恶而后善,觉悟的迟,善缘成熟的晚些。何为道缘?即有道德的人。道教一代宗师张三丰说过:
种无根之树,树树皆空。
寻有德之人,人人可度
12、道教供奉的尊神主要有哪些?
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道教宫观供奉的三清塑像,一般以玉清元始天尊居中,元始天尊左侧为灵宝天尊,右侧为道德天尊。
三清之下的众神则以得道之深浅、功德之多寡而分为不同的等级和职守,最高者为玉皇大帝,其次为四御(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后土皇地只和南极长生大帝),再次则为众天神。玉皇统御诸天,为宇宙的最高统治者。分司不同职责的神仙,老百姓最熟悉的有风、雨、雷、电、水、火诸神,以及财神、灶神、城隍、土地等。
13、道教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
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它孕育了丰厚的道教文化,这种文化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道教曾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常说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释、道、儒)之一,更有人认为“中国根底全在道教”。例如道教最重要的经典《道德经》,在当今社会更是广为流传,言简意赅的五千字,包罗天地万象,其中的无穷奥妙,一般人穷其一身也只能窥探冰山一角。不仅如此,在医学、医术、军事、政治等各个方面的贡献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14、道教的主要经典有哪些?
道教最根本经典是老子的《道德经》。其他主要经典则有《南华经》、《阴符经》、《清静经》、《黄庭经》、《度人经》、《玉皇经》《三官经》《北斗经》等等。
15、如何加入道教?
加入道教有两种形式:
一是成为正式道士,二是成为道教居士。
成为正式的道士,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成为全真派道士,二是成为正一派道士。
二者均需履行拜师手续,但前者必须到道教宫观出家,后者则不需出家。要成为道教居士,只要到道教宫观办理皈依证即可。
作为一个真正想出家修行的道士选择师父很重要。而作为皈依居士,只要到道教宫观随缘拜认个道门师傅,办理皈依证即可,成了居士,就是道家俗家弟子。
16、道教的现状如何?
目前全国各地正式开放的道教宫观有五千多处,全真派和正一派道士约三万余人,普通信徒的人数则难以统计。道教界有自己的全国性组织——中国道教协会。各地还成立了许多地方性的道教组织。在北京有中国道教学院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各地也设立了一些道教教育和研究机构。中国道教协会办有《中国道教》杂志,一些省市道协和宫观也办有道教刊物。改革开放后,道教界举行了数次全真派传戒和正一派授箓活动,使道教的传承按传统的仪轨有序进行。
道教基础常识
17、宇宙万物是从何而来?
据《云笈七签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记载:起初宇宙混沌未开,大道化生元始天尊,天尊经历混沌、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五大劫运,广化十方,立教度人。后来,太上老君开辟天地,化名为盘古真人;经过洪元、太初、太素、太始、太极五大时期,轻清上浮、重浊下凝而开天辟地;又由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天。老君以双眼化为日月、毫毛化为星辰、肌肉化为丰沃的土壤,骨骼化为坚硬的岩石、呼吸之气化为风云、声音及眼中的神光化为雷电,身中的血脉化为江河湖泊、头发化为草木……由此,阴气上升、阳气下降,万物生成、人伦兴远。
就道教理论上来说,在混沌无极的状态下,大道分化,生成宇宙。(道生一)道气分化为阴阳二气形成天地(一生二),阴阳交合而生成“和炁”,所谓“冲气以为和”(二生三),万物就从这“中和之气”之中生长发展。(三生万物)。道教的宇宙万物生成理论完全符合现代物理学研究。
道教是根植于华夏大地上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的神仙思想,以及神仙的传奇故事在我国也是家喻户晓。
而如今,我国绝大多数的人对于道教的了解仅限于各类影视作品。然而真正的道教人士对于剧中所描写的道士以及道教形象则愤慨万分。大多剧中将道士的形象刻画成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见色迷性的妖道。目睹中国道教目前满目疮痍,日渐式微的现状,看到影视作品对道教人士的随意歪曲和刻意丑化,我们不能不感到痛心疾首。
1、什么是道德?
道,上古称为“造化”。所谓 道,就是造就天地,化生万物的根本。一切有形之物,都是在遵循着道的规则生存、成长、发展、消亡。道虽然无形无象,无音无声,但宇宙间一切的现象都是道的示现。道,可以领悟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可以获得却无法接触。《宗玄先生玄纲论》中说:“一切众生,皆含道性。”就是说:一切有情有性的生物,都可以籍着道,进入长生不死之圣域。
《道教义枢•道德义》称:“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德,也是道的一部分。《宋徽宗御注西升经序》中说:“道之在我之为德。”也就是说,道,在我们身上的体现,就称为“德”。一个人只有德行高尚,才能称得上“有道之士。”因此,道德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只有功满德就,才能与道合真。
2、什么是道士?
“道士”之称始于汉代。汉代之前的“道士”称做“方士”,再之前的称做“练气士”(例如大家熟悉的封神榜里有一些修道之人就称自己是‘某某山的练气士’)。道士以‘道’字命名则源于他们修真悟道,穷理尽性,以期得道成仙,长生不死。道士一般是师徒相传。入道后唯道为务,持斋礼拜,奉戒颂经,烧香燃灯,不染尘务。道士又称道人,全真道的男道士又称乾道,女道士又称坤道。旧时,对道士也称呼为黄冠,女道士(民间称为道姑)则称女冠。这是因为道书上说,古时人的衣冠都出自黄帝所定的规制,所以称为黄冠。历代下来已有很大的变异,唯独道士衣冠没有改变。
3、道教的创立及发展?
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距今已有五千多年。但是,在之前远古时期的一些修道之士,大都是隐居深山密林,栖居洞穴茅庵,饥食柏子山楂,渴饮山泉流水,静心修炼,多则不过三、五人一起相伴,少则一人独来独往,行迹于山水之间,并没有形成具有规模的宗教。至东汉中叶,距今1800多年前,即东汉顺帝(西元126~144年在位)时,老君分身降于蜀都,授予张道陵《正一盟威籙》及《五斗真经》,张道陵(张天师)于四川大邑鹤(或作鹄)鸣山创立了“五斗米”教(入道信教的教徒必须交上五斗米),于是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道教,这个时候道教才正式诞生了。
4、道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道教以《道德经》的思想为主要教义,倡导尊道贵德、重生贵和、抱朴守真、清静无为、慈俭不争和性命双修。道教认为,无形无象的“道”生育了天地万物。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故道教徒既信大道,又致力于性命双修得道成仙。
5、道教的基本信仰是什么?
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主。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故称道教。尊奉老子一书《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
6、道教的戒律有哪些?
道教的戒律很多,如全真初真十戒、中极三百大戒、圆满天仙大戒(以上统称三坛大戒)、太上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等,不同的经法也有不同的戒律,如妙林经二十七戒、度人经十二戒、道德经二十七戒等。现今道教全真派主要戒律为《老君归根五戒》,正一派主要戒律为《九真妙戒》。
据《太上老君戒经》记载之五戒为:一不得杀生,二不得嗜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盗,五不得**。五戒乃是“积功归根”之戒,是道教根本戒律,凡能持此五戒精进无虞者,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据《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卷六记载之《九真妙戒》为:一者敬让,孝养父母;二者克勤,忠于君王;三者不杀,慈救众生;四者不淫,正身处物;五者不盗,推义损己;六者不嗔,凶怒凌人;七者不诈,谄贼害善;八者不骄,傲忽至真;九者不二,奉戒专一。据《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称:世人若能受九真妙戒,佩受救苦长生宝籙,生在之日,受之福报,寿龄绵远,运尽数终,不入轮回,直上丹天。
另外,道教还有专为坤道女众弟子制定的《女真九戒》:一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二曰贞洁持身,离诸秽行;三曰惜诸物命,慈愍不杀;四曰礼诵勤慎,断绝荤酒;五曰衣具质素,不事华饰;六曰调适性情,不生烦恼;七曰不得数赴斋会;八曰不得虐使奴仆;九曰不得窃取人物。以上九戒,不论出家在家的女众弟子,只要行持不退,便可免地狱之苦,长生善处,精进修奉,必能升天得道,名书紫府。
7、道教当代有哪些教派?
在道教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宗派很多,有的流传时间很长,有的很短,难以一一列举,据清未时北京白云观《诸真宗派簿》的手抄本记载,有名称记录的道派有八十六派,估计还有一些在民间未有书面记录。当代主要的道教教派分全真道和正一道,两大宗派下又有多个支派。其中由王重阳祖师的弟子丘处机开创的全真龙门派发展最广。
8、全真道和正一道有哪些区别?
全真派的道士要求出家住庙修行,要求必须守戒,戒律有很多,初真戒(10条)、中极戒(300条)、天仙大戒。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能娶妻,不能荤酒等。出家道士修清静无为,修心炼性。全真派主张性命双修,修炼内丹。
正一派道士一般居家修行,可以娶妻成家立业,可以荤酒。正一派道士最主要秉老君所传符咒大法,以符箓、法咒、斋醮、祈福禳灾、降邪驱鬼、超度亡灵等为主要宗教活动的道派。但也特别注重内心修行,也在积功累德。
9、全真道道士为什么要住庵修行?
初出家学道的人,大多心浮气躁,若是向言语不得处去理会,没依倚,必定会产生疑惑,就会不信,渐而退道。庵者,舍也,一身的依倚。身有依倚,心才会渐渐的安稳下来,气神就会和畅,才能从平日修行中慢慢领悟真道。
10、道教宫观的组织形成形式有哪些 ?
道教所早期道教庙宇,有“治”、“靖”、“庐”之称。现代尚有宫(如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阳台宫)、观(如北京白云观)、庙(如河南省嵩山中岳庙)、庵(如四川省成都市二仙庵)、祠(如山东省泰山碧霞祠)、院(如浙江省杭州市抱朴道院)、洞(如辽宁省本溪市云光洞)、馆(如香港蓬瀛仙馆)、府(如江西省龙虎山天师府)、台(如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阁(如宁夏自治区平罗县玉皇阁)、殿(如上海市钦赐仰殿)等名称,其它还有室、堂、房、坛、楼、舍、池、岩等称谓。
宫观是对道教庙宇的通称,简称“道观”。宫观是道士修行、供奉、祭祀神灵、做道场、传教的活动场所,是道教中道宫和道观的合称,也泛指其他道教活动场所,如庵、台、洞、祠、庙、堂等。
宫,过去皇帝的居处多称宫,后来道教沿用之,用以供奉诸天上帝、祖师等尊神。庙,最早是天子、士大夫祭祀祖先的祠堂,称为“宗庙”。观,则是老君在函谷关古楼观台为关令尹喜说经,为后世道教承袭。而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名称,如‘大理寺’‘太常寺’,又引申为官署。汉代设有鸿胪寺,用以招待四方宾客。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从西域来的僧人渐多,遂在洛阳建白马寺,专供外来僧侣居住,所以后世佛教僧人居住修行之处所都称为寺。作为一名正信道教弟子应当明辨之。
11、道教传承有何特点?
在道学传承上是有所将就的,道传有缘者,俗话说“万两黄金不卖道,十字街头送有缘人”,何谓有缘人?人生而善,性而敦,闻道喜欢,为善乐意,天性善良。还有一种是先恶而后善,觉悟的迟,善缘成熟的晚些。何为道缘?即有道德的人。道教一代宗师张三丰说过:
种无根之树,树树皆空。
寻有德之人,人人可度
12、道教供奉的尊神主要有哪些?
道教信奉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道教宫观供奉的三清塑像,一般以玉清元始天尊居中,元始天尊左侧为灵宝天尊,右侧为道德天尊。
三清之下的众神则以得道之深浅、功德之多寡而分为不同的等级和职守,最高者为玉皇大帝,其次为四御(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后土皇地只和南极长生大帝),再次则为众天神。玉皇统御诸天,为宇宙的最高统治者。分司不同职责的神仙,老百姓最熟悉的有风、雨、雷、电、水、火诸神,以及财神、灶神、城隍、土地等。
13、道教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
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它孕育了丰厚的道教文化,这种文化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道教曾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常说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释、道、儒)之一,更有人认为“中国根底全在道教”。例如道教最重要的经典《道德经》,在当今社会更是广为流传,言简意赅的五千字,包罗天地万象,其中的无穷奥妙,一般人穷其一身也只能窥探冰山一角。不仅如此,在医学、医术、军事、政治等各个方面的贡献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14、道教的主要经典有哪些?
道教最根本经典是老子的《道德经》。其他主要经典则有《南华经》、《阴符经》、《清静经》、《黄庭经》、《度人经》、《玉皇经》《三官经》《北斗经》等等。
15、如何加入道教?
加入道教有两种形式:
一是成为正式道士,二是成为道教居士。
成为正式的道士,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成为全真派道士,二是成为正一派道士。
二者均需履行拜师手续,但前者必须到道教宫观出家,后者则不需出家。要成为道教居士,只要到道教宫观办理皈依证即可。
作为一个真正想出家修行的道士选择师父很重要。而作为皈依居士,只要到道教宫观随缘拜认个道门师傅,办理皈依证即可,成了居士,就是道家俗家弟子。
16、道教的现状如何?
目前全国各地正式开放的道教宫观有五千多处,全真派和正一派道士约三万余人,普通信徒的人数则难以统计。道教界有自己的全国性组织——中国道教协会。各地还成立了许多地方性的道教组织。在北京有中国道教学院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各地也设立了一些道教教育和研究机构。中国道教协会办有《中国道教》杂志,一些省市道协和宫观也办有道教刊物。改革开放后,道教界举行了数次全真派传戒和正一派授箓活动,使道教的传承按传统的仪轨有序进行。
道教基础常识
17、宇宙万物是从何而来?
据《云笈七签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记载:起初宇宙混沌未开,大道化生元始天尊,天尊经历混沌、延康、赤明、龙汉、开皇等五大劫运,广化十方,立教度人。后来,太上老君开辟天地,化名为盘古真人;经过洪元、太初、太素、太始、太极五大时期,轻清上浮、重浊下凝而开天辟地;又由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天。老君以双眼化为日月、毫毛化为星辰、肌肉化为丰沃的土壤,骨骼化为坚硬的岩石、呼吸之气化为风云、声音及眼中的神光化为雷电,身中的血脉化为江河湖泊、头发化为草木……由此,阴气上升、阳气下降,万物生成、人伦兴远。
就道教理论上来说,在混沌无极的状态下,大道分化,生成宇宙。(道生一)道气分化为阴阳二气形成天地(一生二),阴阳交合而生成“和炁”,所谓“冲气以为和”(二生三),万物就从这“中和之气”之中生长发展。(三生万物)。道教的宇宙万物生成理论完全符合现代物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