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四叶草吧 关注:10贴子:108
  • 0回复贴,共1

【资讯】相互理解?以眼还眼?«三角草的春天»VS«声之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白鹅纪
动画电影《声之形》时隔一年终于正式引进国内院线,京都动画出色的画面和演出依旧是普遍好评,但其“校园欺凌”题材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观众批评,本片又是一贯的“相互理解”套路——“难道日本动漫里就没有痛快复仇来解决欺凌的作品吗?”这种作品当然是有的,比如下面推荐的这部,将要真人化的十八禁恐怖漫画——由押切莲介创作的《三角草的春天》。
主角野咲春花因父母的工作变动,从东京来到了乡下的大津马中学,出众的外表迅速打破了班级中原本的和谐。游离在班级之外、爱好摄影的相场晄开始关注起春花,班级的领导人物小黑妙子开始指使全班排斥、霸凌春花;班主任南京子则对霸凌事件视而不见……
作为校园欺凌事件来说,这些角色配置可以说相当典型了,倘若在其他故事里,随后应该是春花被欺凌到不想再去学校之类的展开吧,但在人烟稀少、交通闭塞的村庄,以及严冬漫天大雪的掩护之下,故事逐渐转向了失控与疯狂。
在春花拒绝上学之后,佐山流美重新沦为了霸凌的对象,在恐惧驱使之下她带领众人前往春花家中试图“说服”春花重新前往学校,却在阴差阳错之下烧掉了房子,烧死了春花的父母,造成其妹妹野咲祥子严重烧伤(最后不治身亡),侥幸逃过一劫却也几乎失去一切的春花再也无法遏制自己的愤怒,开始了一场绝望的复仇。
以“复仇”为主题的作品要能震撼人心,首先需要把“仇恨”刻画得足够真实:本作对欺凌中不同角色(指使者、执行者、旁观者、受害者)的心态都有生动而典型的描写,扭曲的爱、恐惧、家庭暴力……似乎每个欺凌的参与者都有自己“正当”的动机,大家都在“我没有错”的幻觉中理所当然地施加暴力,甚至把受害者当成元凶。
也正是因为充分表现了“欺凌”这一行为中普遍存在的扭曲逻辑,在女主拿起武器撕破伪装进行复仇的时候,除了血腥与恐怖,读者还会感到一种别样的快慰。
然而遗憾的是,即使是在被刻意扭曲、夸张了的恐怖漫画中,这种快感也只是暂时的,最终完成了复仇的春花,依旧一无所有,脆弱的梦想也被践踏殆尽;另一方面,春花这种杀人复仇行为的“正义性”实际上来自于亲人被杀这种极端事件,而现实中的欺凌实际上很难达到“杀人放火”的地步,被欺凌者 “杀伐果断”的复仇也就更加少见,现实的问题依旧存在:欺凌造成的伤害,应该如何弥补?
校园欺凌之所以令人作呕,其根本在于霸凌的本质是集体对个体的排斥,然而这种行为的罪恶感要么被集体平摊,要么被集中在一个替罪羊上,于是受害者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4-22 18:1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