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小**有,我接触过2个,确切的说,先是机缘认识了其中一个,走的比较近,再借由他认识了另一个。第一次觉得智商彻底被碾压,只能仰望,另外我发觉他们周围有好多这样的人,根本不是同一世界。
我跟他们讨论过这个问题,觉得诸如我这样的绝大多数人完全被封闭在一个“体系”中,就像救世主这部小说里提到的那样,最多也不过有机会爬上井沿看一看,然后每个人看过这一眼,基本也就是盲人摸象一样道出自己认为所悟出的道理而已。这个“体系”之所以那么牢固,绝大多数人终身突破不了也觉察不了,跟现代教育非常反智有很大关系。给的条条框框太多,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觉得只要套用某个规律去照着做就好了,慢慢的,人的想象能力和思考突破能力,都被封闭了,就造成了这个思维体系,沉浸而不自知。
他们对几乎所有事情,都有自己完全独立天马行空的见解,跟他们一起聊天,真的觉得自己想象力完全跟不上。不是听不懂,而是不是他们这么说自己完全想不到还能这样,而且理解的反应慢。
最受挫的是,在自认为充分领会了他们聊过的某一个运作方式后,自己鼓起勇气去这么干,会发现简直打开另一个世界(实在不知道怎么形容好,就是很多原本认为会非常难不可能实现的事,居然能这么轻松处理好)。但接下来就会有另一个大问题,就是一旦踏上这样的路,旁人(没有被开窍的人,我们身边绝大多数人,父母朋友等等一切)都不再能给到你任何实用性的建议。因为他们的思考体系不是这样的。
于是这样的路,实际需要非常非常坚强的内心,非常非常大的自制力和毅力,不断的将在脑子里突破想象力的同时,还要不断去把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去拆分步骤,设定风控,统筹资源,需要非常非常强的野狼尖刀般的攻坚战斗力,才能持续下去。我最终没有在这样的路上扛过去,压力太大了,战胜不了孤独感。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和这两位逐渐变得疏远。只有真的上了实干的战场,才知道自己内心的当量,和人家不是一个级别的。
所以我非常非常认同小说的名字 遥远的救世主,还有农村三个人退股后的种种谈话。丁元英这样的人,最强悍的不是有自己的某某思考体系,而是能毫无顾忌,坚决将自己所想穿透下去的内力。我不是这样的内心强大的人,所以终究认识了,也不过是趴着井沿看了眼。认识过这样的人,这的就如小说中暗示过的一样,是件残酷的事情,肖亚文初次和女主提到丁元英的对话,每个字都敲在我心里。
终究不是一路人,我——太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