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人分两种,
努力的和不够努力的。
努力的也分两种,
拼一把的和铁了心要考上的。

你一定要考上吗
大多考研文章以努力、毅力、名校为写作重心,比如
【普通二本逆袭985”】
【跨专业考研专业课140】
【5个月考上985】
这样的标题多了,不管文里再怎么强调考研难考研难,也会营造一种“谁都能上985,啥时候准备都能考上985”的氛围。。。
其实现实超级残酷的,某些名校的录取率低至百分之一甚至以下,也就是说,100个人,99个都考不上。
1000多报名的,名额只有30左右,那失败的1000多人,基本不会出来给你写经验贴。
你只看到了百分之一的成功,却没看到百分之九十九的失败。

或许是这种文章看多了,很多学弟学妹以及我的研友们打鸡血一样说,
“我要考北航。”
“我就想考985。”
“我就想为这个专业拼一次。”
很遗憾地告诉大家,这些人99%都以失败或即将以失败告终。
考上北航这种非常厉害名校的人,他们大多从大一就开始每天14小时以上的学习,还有一些特例:山东等地学霸,学习起来犹如装了马达,不知疲倦。另外还有极个别智商爆表的,生下来就比别人聪明一大块。
很多人本就可以上名校,只因高考失利上了其他学校。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憋着学霸的劲奋斗到名校,
另一部分人继续堕落。

另外你想过考不上的后果吗?调剂、二战、还是找工作?
现在这种局势下,本科双非调剂太困难了,稍微火一些的专业基本不可能,
二战压力又太大,换个稳妥些的学校吗?可是之前的学校准备了那么久放弃又不甘心,又怕再考一年还考不上心态崩溃。
找工作呢,准备考研错过了太多找工作的机会。
那时候你只能幻想如果你可以多考那么几十分···
如果努力了却没考上,
原因很简单:报高了。
(如果你没有考一个远高于所有其他对手的分数,不要怪你母校不是双非。毕竟如果你考了第一名,谁也不敢挑你本科出身。自己毛病别赖学校。)

我对和我一样工科跨文科考研的学弟说:“每天问自己一遍,你一个工科生凭什么比500多个背了6年书的文科生分高?”
他目标学校大概有五六百人在和他竞争40个名额。他的对手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就等着被他超过。
更惨烈的是,他好不容易花几个月形成的文科思维,还赶不上文科生的起点。
所以,如果他不付出五六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凭什么赶上别人五六年的积累?

这个利益、娱乐、金钱填充的时代依然有很多有理想的同学们。
我曾经想着用热爱的情怀而不是应试的技巧来引导这些学弟学妹,可是慢慢的,当那位学弟发现他的方法和速度都不适合考试的时候,我跟他有这样的对话:
“新闻理想什么的先推到一边去好了,我现在只想考上。”
“那样的话考研会很没意思的。”
“成功的人才有资格摸着嘴巴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喜欢新闻,谁在乎?”
“新闻在乎。”
“新闻也不会在乎一个连考都考不上的。”
那些铁了心要考上的,确实很少人把目标定成北航、人大,但是他们真的都考上了211以上学校,而且比那些说“拼一把”的人努力太多太多。

去年3月,一个就是很多人还没开始静下心来准备考研的月份,我把我的目标学校从一所北京985换成了甘肃985。
那天我揣着即将看完一遍专业课书并且详细记了笔记、半本政治精讲精练、做完了两本英语练习册、背了85个名词解释,进度遥遥领先准备考研的其他同学的自信看了一篇题目为“你现在复习得怎么样了”的文章及评论。
“二轮快完事了。”
“专业课书看了一遍半了。”
“一轮接近尾声。”
······
这还只是保守估计。
有学姐告诉我,他们很多人,真的从大一就开始拼命学习,大二时候政治就可以考90多分。
那天晚上我查学校查到凌晨3点,与二轮复习快结束的人相比,作为一名工科跨文科的考生,我这就是考不上的进度。
我从来没想过找工作,也没想过二战,更不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是以高分稳稳考上的心态。
所以,我找了很久一个稍微好考一些的学校。开始了6:50起床,1:30睡觉的生活。
就像一个考研成功的学姐说的那样:“我不知道要多努力才能考上,所以我只能拼命地学习。”

考研成功的因素可以概括为:努力、毅力、实力。
实力是最根本的又很容易被忽略的因素。
选学校前,要知道自己有多大实力,是什么样的智商级别、每天上了很多专业课完成作业,别人打游戏出去玩的时候你又要奋斗到很晚的那种每天学习12小时甚至更长的生活能坚持多久、目标学校报录比是多少等等。
什么都不了解清楚就要考一个好学校那就是去溜达一圈。
另外,那个最低分数线根本就没有参考价值。考那个分的人,大部分复试都被刷了。
录上的,或许是本校的、或许本科是厦门大学一样耀眼的的、或许是家里有关系的,反正不是普通人。
据统计,分数线以上20分的同学都有没考上的。

不要被各个机构发出来的高分名单蒙蔽双眼,把没考上的写出来你还会报名吗?
考研这段艰辛的路,
考完最后一科的都是战士,考上的才是英雄。
这段路太难,我们不想过分鼓励你,只是想通过适当的提醒来避免明年今天失落、对考研有一片阴影的你。
如果你真的失败了,所有鼓励过你的人,除了说可惜安慰你,不可能给你找一个学校读研。
承受失败打击和后果的,只有你自己。
小孩子才需要那么多的鼓励,
20多岁的人需要看清现实并且深入思考、分析。

努力的和不够努力的。
努力的也分两种,
拼一把的和铁了心要考上的。

你一定要考上吗
大多考研文章以努力、毅力、名校为写作重心,比如
【普通二本逆袭985”】
【跨专业考研专业课140】
【5个月考上985】
这样的标题多了,不管文里再怎么强调考研难考研难,也会营造一种“谁都能上985,啥时候准备都能考上985”的氛围。。。
其实现实超级残酷的,某些名校的录取率低至百分之一甚至以下,也就是说,100个人,99个都考不上。
1000多报名的,名额只有30左右,那失败的1000多人,基本不会出来给你写经验贴。
你只看到了百分之一的成功,却没看到百分之九十九的失败。

或许是这种文章看多了,很多学弟学妹以及我的研友们打鸡血一样说,
“我要考北航。”
“我就想考985。”
“我就想为这个专业拼一次。”
很遗憾地告诉大家,这些人99%都以失败或即将以失败告终。
考上北航这种非常厉害名校的人,他们大多从大一就开始每天14小时以上的学习,还有一些特例:山东等地学霸,学习起来犹如装了马达,不知疲倦。另外还有极个别智商爆表的,生下来就比别人聪明一大块。
很多人本就可以上名校,只因高考失利上了其他学校。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憋着学霸的劲奋斗到名校,
另一部分人继续堕落。

另外你想过考不上的后果吗?调剂、二战、还是找工作?
现在这种局势下,本科双非调剂太困难了,稍微火一些的专业基本不可能,
二战压力又太大,换个稳妥些的学校吗?可是之前的学校准备了那么久放弃又不甘心,又怕再考一年还考不上心态崩溃。
找工作呢,准备考研错过了太多找工作的机会。
那时候你只能幻想如果你可以多考那么几十分···
如果努力了却没考上,
原因很简单:报高了。
(如果你没有考一个远高于所有其他对手的分数,不要怪你母校不是双非。毕竟如果你考了第一名,谁也不敢挑你本科出身。自己毛病别赖学校。)

我对和我一样工科跨文科考研的学弟说:“每天问自己一遍,你一个工科生凭什么比500多个背了6年书的文科生分高?”
他目标学校大概有五六百人在和他竞争40个名额。他的对手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就等着被他超过。
更惨烈的是,他好不容易花几个月形成的文科思维,还赶不上文科生的起点。
所以,如果他不付出五六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凭什么赶上别人五六年的积累?

这个利益、娱乐、金钱填充的时代依然有很多有理想的同学们。
我曾经想着用热爱的情怀而不是应试的技巧来引导这些学弟学妹,可是慢慢的,当那位学弟发现他的方法和速度都不适合考试的时候,我跟他有这样的对话:
“新闻理想什么的先推到一边去好了,我现在只想考上。”
“那样的话考研会很没意思的。”
“成功的人才有资格摸着嘴巴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喜欢新闻,谁在乎?”
“新闻在乎。”
“新闻也不会在乎一个连考都考不上的。”
那些铁了心要考上的,确实很少人把目标定成北航、人大,但是他们真的都考上了211以上学校,而且比那些说“拼一把”的人努力太多太多。

去年3月,一个就是很多人还没开始静下心来准备考研的月份,我把我的目标学校从一所北京985换成了甘肃985。
那天我揣着即将看完一遍专业课书并且详细记了笔记、半本政治精讲精练、做完了两本英语练习册、背了85个名词解释,进度遥遥领先准备考研的其他同学的自信看了一篇题目为“你现在复习得怎么样了”的文章及评论。
“二轮快完事了。”
“专业课书看了一遍半了。”
“一轮接近尾声。”
······
这还只是保守估计。
有学姐告诉我,他们很多人,真的从大一就开始拼命学习,大二时候政治就可以考90多分。
那天晚上我查学校查到凌晨3点,与二轮复习快结束的人相比,作为一名工科跨文科的考生,我这就是考不上的进度。
我从来没想过找工作,也没想过二战,更不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是以高分稳稳考上的心态。
所以,我找了很久一个稍微好考一些的学校。开始了6:50起床,1:30睡觉的生活。
就像一个考研成功的学姐说的那样:“我不知道要多努力才能考上,所以我只能拼命地学习。”

考研成功的因素可以概括为:努力、毅力、实力。
实力是最根本的又很容易被忽略的因素。
选学校前,要知道自己有多大实力,是什么样的智商级别、每天上了很多专业课完成作业,别人打游戏出去玩的时候你又要奋斗到很晚的那种每天学习12小时甚至更长的生活能坚持多久、目标学校报录比是多少等等。
什么都不了解清楚就要考一个好学校那就是去溜达一圈。
另外,那个最低分数线根本就没有参考价值。考那个分的人,大部分复试都被刷了。
录上的,或许是本校的、或许本科是厦门大学一样耀眼的的、或许是家里有关系的,反正不是普通人。
据统计,分数线以上20分的同学都有没考上的。

不要被各个机构发出来的高分名单蒙蔽双眼,把没考上的写出来你还会报名吗?
考研这段艰辛的路,
考完最后一科的都是战士,考上的才是英雄。
这段路太难,我们不想过分鼓励你,只是想通过适当的提醒来避免明年今天失落、对考研有一片阴影的你。
如果你真的失败了,所有鼓励过你的人,除了说可惜安慰你,不可能给你找一个学校读研。
承受失败打击和后果的,只有你自己。
小孩子才需要那么多的鼓励,
20多岁的人需要看清现实并且深入思考、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