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400S在突破强度上的需求,采用较7005铝材硬度高20%的7046高级铝材;可能有车友不太了解,7系列铝材在生产上较6系列铝材对生产工艺的要求更高,特别是最重要的焊接工序。7046铝材在增加强度的同时不增加重量(因其铝材的延展性更好),从而使得骑乘过程中不会有多余的力量消耗。

头管设计为46-56mm锥型,适应目前市面上多款碗组及高强度椎管前避震,实用而让整个车架更显力量感!

整车采用隐藏式走线设计,在体现车身简洁的同时也省去了经常保养变速线管的麻烦!

前变速在支持传统平推式前拨的同时也为侧摆式前拨预留了出线口


车架的五通可谓是一个车架的灵魂所在,强壮的73mm锻造螺纹五通加上平顺的焊接技术可谓是锦上添花,加之并排式的变速刹车出线口设计,在增加排水性的同时也为装车技师安装油管线管增加了不少便利。

为高强度而生的车架,自然是少不了补强片的;座管处采用补强盒加平焊技术,使之在长距离爬坡过程中不会因为座管泄力而产生多余的能耗;补强盒的方式在国际诸多大牌中也逐步采用。
而且打弯中管也是本车的设计亮点之一。

在我看来此车架的亮点之一就在于右后下叉与五通的连接处,打破传统使用镂空铝合金桥块,方便内走线,在不失刚性的同时使此处更可获得更大的牙盘支持!

更宽的后叉设计同时增加了排泥性和更好的车身支撑力,使之在下坡、碎石路面和高速压弯过程中更加强硬、稳健。
29寸轮径,通过性碾压26、27.5,可以说是XC赛场必备之良品。

后叉开档采用XC主流的12*142桶轴设计,较开口式快拆更加稳固、便捷,使爬坡发力更加直接。
BUT!
29er的车架,1990RMB的亲民价格,当然也不可能完美无瑕,在对细节要求比较严苛的我看来,这款车架仍有两个比较小的瑕疵;

线孔的位置和角度不是那么理想,变速线管装入以后会形成一个相对较大的圆弧,在爬坡摇车的过程中大腿可能会与线管发生擦碰。有和卜威工厂沟通,后序工产中会有改善。

此处的走线孔相对来说有点难导入线管
下面来些骑测图




作为一款山地车来说,最主要的还是他的越野性能和车架的坚固性,所以测试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凤凰后山的速降道作为赛道测试,测试其下坡、上坡、乱石、过弯等路况下车架表现。
在赛道试骑的过程中,我们的车手跑得有点快,期间两次失误,360度前空翻,本来我们还担心车架摔变形,但还好,只是人擦破了皮。
综合感受:
车架在上坡摇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侧向刚性是出人意料的,侧向受力让人觉得并非是在骑乘一台铝架山地车,对于难度较大的碎石上坡路面,由于车架的几何设计反而相当贴地,有效降低后轮的打滑、空转的几率,减少了车手在日常训练以及比赛过程中不必要的体力浪费;在平路加速过程中由于减小前后轮轴距的设计第一感觉就是发力直接,当脚踏踩下的一瞬间能够实时的感觉到车身的前推力,没有丝毫的迟钝感!
XC赛事当中的重头戏莫过于下坡以及压弯道了,而这也恰好是本车架的又一亮点,后叉的设计在下坡过弯时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后轮在甩尾过弯时没有任何的晃动,这得益于它的加宽后叉及桶轴设计,精准执行车手的每一个指令;搭配Kinesis把立以及Kinesis小燕把,在下坡过程中能充分吸收来自颠簸路面的冲击力,使骑乘更加舒适,730MM的燕把在我们高速压弯和林道穿越时提供了更好的操控性;
测试中我们也使用了Kinesis超轻铝合金坐杆及Kinesis人体工程学坐垫,前者可谓是在车架的爬坡性能上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在轻量化的同时丝毫不影响其硬度,没有一丝泄力的感觉;后者采用的是精细磨砂表皮配搭钢弓设计,在同级别产品中也表现出了它的优越性,钢弓的减震效果非常明显,磨砂表皮有效减少了车手在爬坡过程中大腿根部与坐垫的摩擦感。
总体说来这是一款性价比极高的29er硬尾XC铝架。
Hardtrail让你的XC竞技道路不再艰难!
感谢评测提供
后山速降单车
行云单车-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