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没回老家过年,我的一篇《好想回家过个年》就像一个倡议书,孩子们纷纷从各地赶回来,齐聚在一起,过了一个热闹的年。从进腊月起,大哥大嫂乐呵呵地开始准备一些传统小吃,准备的可丰富呢。不仅品种多,数量也不少,既有过年时吃的,还有走时带的。我也享受了和孩子们一样的待遇,走时哥哥嫂嫂给我包了最大最多,真是长兄长嫂如父母。
大年三十,在大哥大嫂的指挥下,侄儿侄媳们人人动手,整整做了三大桌丰盛的年饭,祖孙三代围坐桌前,相互敬酒,洋溢着阖家幸福的欢乐气氛。酒过三巡,孩子们忽然增加了一个项目,给我们几个老辈子发了一个红包。一杯酒,一个红包,一句新年祝福,表达了孩子们的心愿,使我们几个老人倍感温暖和快乐。
但村子里的春节说不上热闹,尽管烟花满天飞舞,爆竹鸣闪飘香,但传统的年俗几乎越来越少了,看上去几乎没有过年的气氛。记得以前过年,“祭祖先、吃年饭、压岁钱、放鞭炮、互拜年、走亲朋”的一整套流程,只要是一人开始走动,就会越聚越多,成群结队的一家挨一家上门拜年、互道祝福,亲朋好友们还聚在一起的大吃大喝、海阔天空。别看这种方式纯朴简单,但它融洽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维系了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也把“家”或者“家乡”的温度,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心里。
就拿拜年来说,在我记忆中的春节里,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一家一家的前往拜年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如今那种互道祝福的景观不复在了,连亲戚的走动也用是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取而代之。殊不知,这种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使人情味愈显空洞。今年初一,我们老弟兄几个还特地给大表姐拜了个年。看到我们的到来,大表姐还喜孜孜地忙前忙后招呼我们。看到此情此景,我忽然想到一个名词:亲情。大表姐今年80多岁了,耳聪目明,身体硬朗,儿女都孝顺,如今是四代同堂。从她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溢满着的幸福,我们的到来,也是她最为高兴的事。照理说,我们也可以用一个电话拜个年,但那能表达出亲情吗?亲情,是靠走动表达出来的,越走越亲,所以有“走亲戚”之说。
眼下拜年成了一种形式。最热衷的下了酒桌上牌桌,离开电脑玩手机,一个个都沉浸于聊天、抢红包等自我设定的娱乐中,这美其名曰“时尚”。正因为这种时尚,让不少人对年味吐槽,有人言淡,有人说浓,众口不一。但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沿袭已久旧年俗逐渐落寞黯淡还是让人难以释怀,从内心深处对那个滞重笃定农村“年味”的眷恋还是有点挥之不去,或许这是一种恋旧情结在作怪。
说实在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年味的感受也有所不同。我觉得:年确实变了,以前的东西只剩下怀念,但年的味道其实还是在的,但还不能简单用浓与淡来划分。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作为一道永恒的风景,传承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太多的民俗文化,无论时代怎么发展,人们对家的爱、对乡土的眷恋,对团圆、和谐、幸福的祈愿,对年味的追寻,都有着不变的情怀。尽管春节的形式和载体变化了,只要人们对家的爱、对乡土的眷恋没有改变,对团圆、和谐、幸福的祈愿没变,用一些新的方式去演绎“年”的情怀又有何妨呢?只要在团圆喜乐的气氛下,照样可过出浓浓“年味”。
大年三十,在大哥大嫂的指挥下,侄儿侄媳们人人动手,整整做了三大桌丰盛的年饭,祖孙三代围坐桌前,相互敬酒,洋溢着阖家幸福的欢乐气氛。酒过三巡,孩子们忽然增加了一个项目,给我们几个老辈子发了一个红包。一杯酒,一个红包,一句新年祝福,表达了孩子们的心愿,使我们几个老人倍感温暖和快乐。
但村子里的春节说不上热闹,尽管烟花满天飞舞,爆竹鸣闪飘香,但传统的年俗几乎越来越少了,看上去几乎没有过年的气氛。记得以前过年,“祭祖先、吃年饭、压岁钱、放鞭炮、互拜年、走亲朋”的一整套流程,只要是一人开始走动,就会越聚越多,成群结队的一家挨一家上门拜年、互道祝福,亲朋好友们还聚在一起的大吃大喝、海阔天空。别看这种方式纯朴简单,但它融洽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维系了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也把“家”或者“家乡”的温度,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心里。
就拿拜年来说,在我记忆中的春节里,似乎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一家一家的前往拜年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如今那种互道祝福的景观不复在了,连亲戚的走动也用是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取而代之。殊不知,这种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使人情味愈显空洞。今年初一,我们老弟兄几个还特地给大表姐拜了个年。看到我们的到来,大表姐还喜孜孜地忙前忙后招呼我们。看到此情此景,我忽然想到一个名词:亲情。大表姐今年80多岁了,耳聪目明,身体硬朗,儿女都孝顺,如今是四代同堂。从她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溢满着的幸福,我们的到来,也是她最为高兴的事。照理说,我们也可以用一个电话拜个年,但那能表达出亲情吗?亲情,是靠走动表达出来的,越走越亲,所以有“走亲戚”之说。
眼下拜年成了一种形式。最热衷的下了酒桌上牌桌,离开电脑玩手机,一个个都沉浸于聊天、抢红包等自我设定的娱乐中,这美其名曰“时尚”。正因为这种时尚,让不少人对年味吐槽,有人言淡,有人说浓,众口不一。但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沿袭已久旧年俗逐渐落寞黯淡还是让人难以释怀,从内心深处对那个滞重笃定农村“年味”的眷恋还是有点挥之不去,或许这是一种恋旧情结在作怪。
说实在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年味的感受也有所不同。我觉得:年确实变了,以前的东西只剩下怀念,但年的味道其实还是在的,但还不能简单用浓与淡来划分。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作为一道永恒的风景,传承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太多的民俗文化,无论时代怎么发展,人们对家的爱、对乡土的眷恋,对团圆、和谐、幸福的祈愿,对年味的追寻,都有着不变的情怀。尽管春节的形式和载体变化了,只要人们对家的爱、对乡土的眷恋没有改变,对团圆、和谐、幸福的祈愿没变,用一些新的方式去演绎“年”的情怀又有何妨呢?只要在团圆喜乐的气氛下,照样可过出浓浓“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