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文学吧 关注:586贴子:19,618
  • 2回复贴,共1

我印象中的陡埠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在陡埠头生活时间不长,只在这里上过2年小学和3年初中,印象说不上蛮深,在我的记忆里是缩小的,仅只是一条狭窄的街道。但每次看到陡埠头几个字还是有种亲切感,因为这里是我的出生地,我的同宗同族都生活在这里。
陡埠头在田二河镇北端,位于今南湖垸和中洲垸的分水岭上,因天门河(古汊水、今南支河)与中洲农场隔河相望。陡埠头的来因和兴衰,《银河春秋》中“田二河地名”和林福才老师的“斗步为城”,都作了细致的描述。说法一是相传曹操兵败赤壁,逃至此地筑城驻兵,曹操在城中来回斗步,思考逃跑方案和路线,后人便称此地为“斗步城”。说法二是陡埠头,即“陡峭的码头”。古时因汊水流经此地,水运发达,商贸兴旺,在陡峭处设有港口、码头,故名“陡埠头”。说法三叫“堵波头” ,即堵住大水的地方。为防治汊水和中洲湖洪水泛滥,人们筑堤防汛。每当洪水来临,波浪滚滚,人们便堵塞堤防露洞,将堤身加高培厚,确保一方平安。久之,这里成为防汛抗洪重要地段,人们称此地为“堵波头”。究竟因何起名,如今不是很重要了。
最让人揪心的是陡埠头兴衰,在清末民国时期,因水运之便,陡埠上达天门、京山、皂市,下至汉川汉口,是水路运输的良港。所以这里商贸发达,市场繁荣。街面商号众多、商铺林立,是田二河第二大集贸中心。建国后,供销、粮食、食水、信用等商业金融部门,在此都设有分店或门市部,仍为田二河较大的集贸中心。我们小时候上街卖鸡蛋、称盐买糖、割肉和买文具都是赶陡埠集的。可是70年代以后,因兴修水利,疏通沟渠,使水运萎缩,公路又不通,致使商贸衰败。所以,我印象中的陡埠头是那条被千万双脚打磨得发亮的青石板街面,还有当时看到挺大的供销社、副食品和粮站。
陡埠头还是一块有着悠久革命历史的红色土地。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这里是天汉根据地的中心。老一辈革命家贺龙、段德昌、李人林、顾大椿等曾在这里工作战斗过,美国进步女记者史沫特莱也在此留有足迹。这里还是名人志士辈出的地方,革命战争年代,这里牺牲的革命烈士有姓名的就有近30名。一代名医林雄成、老红军林其云、中共地下工作的领导人林涯萍,均出生于此。
无论怎么说,陡埠头有着她辉煌的历史,尽管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片片碎片,但仍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1楼2018-04-12 17:54回复
    干驿田二河,文章大死我~


    IP属地:浙江4楼2019-01-06 00: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