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吧 关注:338贴子:614
  • 0回复贴,共1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考研分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对于自己之前的那段经历会进行一个总结,作为自己那段路的一个纪念,也希望可以对于已经上路、即将上路、想要上路的学弟、学妹们有一些帮助。
一、 为什么考研
最初开始考研的时候,只是想要再多读两年书,毕竟目前的就业压力很大。但到了后来随着考研的深入,我慢慢明白了如果只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去考研的话,是很难坚持走下去的。只有真正喜欢去做一件事情才会保持持久的激情。有些东西之后在亲身经历之后才会感悟到。
二、 选择学校和专业
首先,不要因为自己的出身而在选择学校的时候有过多的顾虑,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网络的时代,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也可以不比名校的学生差。生命的美好就在于无论你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每一个专业在国内都会有几个特别好的学校,建议在定目标的时候应选择它们,我以为如果在一个专业实力很差的学校再读三年也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从14年开始之后的收费考研时代更是如此。 大三下学期在上就业指导课的时候,记得老师举过一个例子,大致是说毕业了的硕士研究生在找工作时也并不怎么样,我只想说硕士研究生也是分层次的、分级别的,同为硕士研究生在各个方面可以有很大的差距。建议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要盲目地听信他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之后人云亦云,应该认真思考之后形成目前一阶段个人对于某一事物、现象的相对全面、合理的观点。自然做出这样一个选择,也就意味着之后将会有很大的付出方可得偿所愿。所有的成果都与个人所付出的一切是等值的,这是人类社会当中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或规律。趁年轻,拼一下,总是好的。
其次,在做选择的过程中还应该理智的分析你所做的选择是不是适合自己,也就是说你所选择的那个目标是不是在通过努力之后可以达到的,举个例子,如果我选择去打篮球,可能无论我付出多少的努力,经过多少年的艰苦奋斗也不可能达到姚明的地步。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很不擅长数学的,但是最初盲目的把自己的考研目标定在了北京师大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它的初试专业课是数学和数据结构,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又有很大的相关性,在近半年的复习之后我发现这么下去,一定会失败,之后及时的调整了方向。在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中一定要学会通过环境给予的反馈及时地调整自己的错误,并汲取相关的经验教训。
最后,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应该从各个方面多收集相关的资料,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思考之后,独立做出选择,因为这是你自己的路,应该无悔地走下去。
三、 如何考研
无论是做任何一件事情,尤其是那些需要经过很多的努力之后才能够实现的事情,如果想要成功一定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合适的方法,另一个是强大的内驱力。自然在过程中会承受很多的痛苦、舍弃很多的美好、拒绝很多的诱惑,但是这并不矛盾。无论是合适的方法还是强大的内驱力它们一般都不是你一开始上路就会具有的,方法会随着你的复习的深入,通过不断地反馈调整,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最有效的方法,这种强大的内驱力也会随着复习的深入,随着个人对于考研、对于人生的认识更加的深入,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强大的动力。后者是没有办法进行复制的,因此我在此不过分多说。
l 关于考研的方法
方法是为了要达到某一目的而采取计策,首先应明白考研需要你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自己,每一个专业的考研都会需要学生最终可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相应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包括政治、英语、专业课,这个知识体系的建构绝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死记硬背应付期末考试还可以,拿来对付考研必败无疑,自然为了建构起这么一个知识体系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与个人的基础和所选择的学校和专业是密切相关的。其实走到了最后你会发现,你所得到不仅仅是答好初试的那几张卷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在过程中会得到很多其他的终身受益的财富,这是我为什么说考研会需要你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自己的原因。考研的方法或任何的方法都应该具有两种属性,一个是客观性,因为能够用来有效的达到目的的方法首先应该是客观的,另一个是合适性,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历是完全的相同的也就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方法只有最合适自己的时候才是最好的,不可生搬硬套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一味地追求后者可能会造成把自己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养成的不好的习惯当成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一个好的方法一定具有这么两个属性。在培养属于自己的那个可以用来有效的建构所需的知识体系的方法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学习之前的功成者成功经验尤其是他的方法,因为它一定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之后还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修改和调整使之适合自己。
在这段路上,我的其中一个收获是系统地看待事物或问题的思想和统筹兼顾的方法。它们不仅仅适合与考研,同时适合于有效地完成很多的事情,尤其是很复杂的事情。从你选定目标上路之后开始,你的生活便成为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主要要素有学习和身体,学习这一子系统又包括英语、政治、专业课,身体这一子系统又包括睡眠、饮食、锻炼(如果有的话),它们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你的考研都将会是失败的,对于它们应该使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使它们之间协调(但应该有相应的重点),才可以更好地前进。在考研的实践中,身体是根本,动力是保障,方向是关键。这种动力是指精神上的驱动力。我很喜欢游泳,发现考研和游泳很相似,如果没有休息好或者没有合理的饮食将不会有一个好的身体状态,此时即便是精神上的动力再强大、方向再正确也不行,因此身体状态是根本;有了良好地身体状态和正确的方向,不愿意向前划水也不行,因此动力是保障;有了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充足的精神动力之后,如果缺少正确的方向,无论你手臂和腿再怎么用力也不可能高效的前进,因此方向是关键,因此如果想要有效的、快速的向前一定要统筹把握好所有的关键要素,并在实践中动态地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练习过自由泳的人应该会明白,头部的换气、手臂的划水、腿部的打水三者之间的协调是游好自由泳的关键,因此统筹兼顾的方法真的适用于做好的事情。
l 关于英语、政治、专业课
在英语、政治、专业课这一考研学习系统中,不同的时期应该有不同侧重点,具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之前说的统筹兼顾是根本的方法。在具体到某一科目、某一本书的学习中,还应该同时重视宏观上对于某一学科整体上的把握和微观上对于某一学科细节的把握。宏观上应该能够建立起来相关的知识框架,这个知识框架应全面包括相关科目所具有的基本骨架并且包含具体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微观上应该能够对于知识点进行理解。学习的入手自然是在细微处,即从具体的知识点入手,知识框架是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建立起来的,但在学习中还应该动态地在整体和细节之间、宏观和微观之间进行交换,最终理想结果应该是闭上眼能够在头脑中显现出某一学科的整体架构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够把具体的知识点合理地填充到这一架构中。
英语 今年的英语考得有些不好,只有近70。这么说是因为考前一周的时候我用13年的真题严格认真的做了一次模拟,后来对答案的时候是近80的。我的英语基础自己以为还可以,但是后来在13年寒假第一次做考研真题的结果让我明白自己还差的很远。整个全程的考研英语中我只用了张剑的黄皮书这一本书,后来13年10月份的时候买过几套模拟题也没有做完。我买的那本黄皮书里面的真题是05年到12年的,13年的真题留给自己最后的模拟测试了。考研英语的关键和根本我以为是研习真题,考研英语是想要让你具有什么样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做好初试时的那套英语题需要具有什么样的能力,要想获得这个能力首先明白或分析它是什么,之后在采取针对培养的方法。考研英语试卷的结构包括完型、精读、新题型(有排序、填段落标题、填句三种)、翻译、写作几部分。除了写作之外的其他几个部分的能力要求我认为是对于英语语言的理解能力,包括对于文章细节的理解能力、对于段落大意的理解能力、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这种理解能力指的是你能够明白相应的文章细节、段落、整篇文章真正想要表达的本意,也就是说应该能够透过文章明白作者的思想,他想要通过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表达什么。什么是理解,我个人以为,理解一句话、一个段落、一篇文章的结果是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一般是语言)把其含义表达出来,这也是判断你是不是理解相关材料的唯一标准。精读更侧重于细节的理解,但也会有一些主旨题考查你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新题型更侧重于对于段落大意的理解以及各个段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翻译侧重于在理解相关的细节之后能够利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把相关细节的本意准确、通顺的表达出来;对于完型,由于实际上考研英语的时间是很紧的,可以把它放在最后做(有时间的话),如果没有时间便随意选吧,因为完型本身我以为侧重考查的就是英语的语感。也就是说近70分的题目是在考查你的理解能力,只不过它们各自都会有所侧重。 读考研英语文章一个根本的方向是琢磨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涵义,而不是你对于相关的主题有什么样的观点,这很重要。明白了这种能力是什么之后,应该考虑的是应该怎样通过研习考研的真题来获得这种能力。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段落是由句子组成的,句子又是由词汇组成的,在词成句、句成段、段成文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规律或规则,之前说的新题型会考查的段落之间逻辑关系便是指各个段落在组成文章的过程中具有的规则或规律,如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入主题或介绍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结尾段的作用一般是作为总结,其他的段落一般是呈上启下的作用,总之每一个段落在文章中出现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在做新题型中的排序题的时候,有时候仅仅明白相邻段落之间在词汇上的前后照应是不够的,这是前后段落之间在词汇上的表面联系,最根本的是能够理解各个段落之间的那种固有的逻辑关系,这种联系是段落内在含义上的联系。14年真题中的新题型是排序题,相比于之前出过的两个排序题,它是没有一篇文章实际意义上首段的,也就是说它没有引入主题的段落,完全是在一篇文章中从中间截取的几个相连的段落作为考题,又增加了排序本身的难度,同时也说明找到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的重要。在词成句、句成段、段成文的过程中是有一些递进关系的,你不明白词的含义很难理解句子的含义,不明白句子的含义很难理解段落的大意,不明白段落的含义很难理解文章的主旨。因此,这种占据近70分的文章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应该有层次的,先从词汇入手,之后是段落和文章的理解能力。考研词汇是根本,但是我不赞成把词汇书中列出的所有单词的含义都背会,至少针对于考研是如此,应该在研习真题文章的过程中,积累和建立起来自己的生词本。具有一定英语词汇基础的可以直接进行考研英语真题文章的研习,需要认真研习的真题文章以翻译真题文章和精读真题文章为主。既然成为是研习,那就是要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思考自己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现在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有助于达到这样一个目标以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第一遍学习侧重理解每一个句子细节,把不认识的词汇加入到自己的生词本中,在第一遍学习真题文章结束的时候应该做到没有一个单词不认识、没有一个句子不理解,当然这个很难可以把目前的水平实在整不明白的做上标记。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先做题之后再研究,这样可以积累一些相关题目的做题程序或技巧,因为这一轮的复习会花费很长的时间,所以应该注意及时的巩固。第二遍的学习真题文章可以把重心放在理解段落大意和文章主旨,我记得自己当时是把所有的精读文章的每一句话都认真的翻译了一遍,之前说过判断是不是达到了理解这一目标的唯一标准是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表达相关的段落和文章的含义,在理解段落大意和文章主旨的过程中可以把相关的段落大意和文章主旨写下来。在这两遍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积累一些自己觉得好的表达方式,为之后的写作打下基础。不能够理解句子、段落含义、文章主旨应该做好标记。第三遍从头到尾就是应该查漏补缺把之前不能够理解句子、段落含义、文章主旨解决掉,并且总结出在考试的时候每一个题目做题的操作程序。关于做每一类型的题目的操作程序我举一个例子,具体采取什么样的先后顺序可以因个人喜好而异,在做精读的时候我第一步是读题目(只读一个,可以按照顺序来,读一题做一题,因为出题的顺序一般与文章的段落顺序是一致的,如果第一题是主旨题则留到最后)和选项,这一步应该做到准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各个选项;第二步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定位到相关的段落,之后对于段落进行阅读,每读上一句话和一个段落在头脑中应该有相应的句子和段落的含义;第三步是根据题目的要求把你所理解的细节、段落、文章主旨的本身含义与相应的选项进行对比。之后的几个段落读完之后还应该回头总结刚读过的几个段落是讲什么,全部读完之后应该总结文章的主旨。考研英语作文所要考察的是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也就是说要求考生在一定情境下,能够用自己的英语语言表达方式,把相关的个人思想表达出来。如果可以做好这么一句话作文便无大碍。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是学习一些好的范文,没有必要背,但一定要有写作实践。无论是大作文还是小作文题目都会给予一定的情景,可以是一个不好的社会现象、一个值得称赞或培养的心态、或者是相对中性没有好坏的情景(13年真题中毕业生的三种选择便是这一类),对于这些情景都应该有一定的思想素材,也就是说无论遇到哪一类的情景要求都要有话可说,这些思想素材可以通过读一些范文来积累,比如对于好的社会现象一类的情景,在考题中出现的社会现象一般都是社会上存在的问题,针对他们应该按照分析问题原因制定解决办法的思路来写,首段可以写这个社会现象是什么,也就是描述画面,二段可以分析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三段可以提出你自己认为的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范文我一篇都没有背,因为我以为学习范文的目的是为了积累相关情景下的思想素材,以及积累相关情景下的表达方式,可以把这种表达方式称为是写作模板,但它一定要是属于个人自己的写作表达习惯,另外为了在考场上能够灵活运用你所积累的思想素材和表达方式,一定要有写作实践,在写作练习的时候应严格按照考试的要求。
政治 今年的政治考了70分,也算是正常发挥。政治开始复习之前受到了是一些误导,或者是他们的经验并不适合我。很多人说政治的复习没有必要开始的太早,我当时也信了,并且也是这么做的,到13年9月份也即是暑假考学之后才买了任汝芬的序列一,还没有看过的可能不知道,它是一本把大学政治四本书综合起来的参考书,这种参考书有很多,以大纲解析为最权威,因为当时马上要去实习,实习回来之后已经9月下旬了,也就是那时候才开始认真的了解这门神秘的政治。我的政治没有任何的基础,高中是理科生,大学的这类课也都是混过去的,所以后期真的很吃力,这也算是没有能够考得更高的一个客观原因。现在很多人可能会对于学习这门课带有一些政治偏见,认为里面全部都是一些枯燥又没有用的东西,之前我也是属于这一部分人。从某种意义上,我以为四门科目中它可以算得上是最重要的一门,首先,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其中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绝不是偶然的,它是真的可以指导中国的革命这一长期的伟大的系统工程取得胜利的一门高深学问,作为个人发展的指导思想更是绰绰有余的,当然前提是能够结合个人的实际生活实践去学习和理解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些基本观点、方法(比如,它里面包含的辩证的根本方法、实践的观点、以及利用根本方法在实践中产生的一些规律的认识)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有这么一种说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整个知识体系的最高概括,我觉得这是很有道理的,正如中国古代的周易中的太极、阴阳的一些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一样。考研政治在这一部分只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的东西,即便是这样在四个部分中它仍然是最难的,应该结合个人的生活实践去思考、理解之后用以指导个人的实践。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主义中的一些观点也确实已经过时了,比如里面关于资本主义的一些论断,这是事实。考研政治中的这一部分复习开始的越早越好,因为学习它远远不仅仅有利于答好初试的政治那套卷。其次,多学习、体会中国的历史也是只有益处的,尤其是近代以来救国史,无形中对于考研也会增添一些动力。再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在实践应用中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产生的理论,对于它们的学习是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些抽象的知识的。最后,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这一部分的学习来提升一些个人的自我修养和道德素质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今天的大学生。但是在考研政治这一部分当中有很多东西我是很不赞同的,关于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这么一些关于人活着的根本问题是没有办法强加到一个人身上的,只能个人在人生的阅历中慢慢的体会,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反感它的一个原因。具体复习的时候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原理部分,其他的确实没有必要开始的太早,暑假开始便可以了。后来到10末的时候终于把任汝芬的序列一看了一遍,至于这门课也大致有了了解,之后我买了一本最新的大纲解析和肖秀荣的《1000题》,之后的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几乎都要花上3个小时的时间结合和大纲解析投入于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因为由于开始的晚,当时的时间已经很紧了,具体的方法还是之前说过的同时重视在宏观上建立框架结构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微观上学习和理解具体的知识点,这一阶段只做选择题就好了,分析题没有必要做(之后会有说明),《1000题》中一些题确实是很怪的,但很少,到时候自己结合大纲解析去判断吧,对于它们可以放弃,这本书中的选择题至少应该做上两遍,还应该把第一遍中的错题标记并在第二遍的时候搞明白、搞清楚而不是仅仅记住答案,我当时是只做了两遍。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多做一遍,把里面的一些题涉及的知识点该记忆的记好、该理解的理解清楚。从10月末到12月下旬这段时间我称为是一个阶段,在这个复习阶段中我还看了肖秀荣老师一些公开课视频讲座,在优酷网上有相关的专题,推荐一定要看。这个阶段我还买了一些往年的真题,只做了好像是近三年的选择题。还买了有任汝芬的《超级背诵宝典》后来也没看几页,因为结合《1000题》把大纲解析中的知识点和知识框架整明白以后,也就没有任何看它的必要。12月二十几号的时候买了任汝芬的四套卷和肖秀荣的四套卷,后来发现前者真的很菜,推荐后者,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观点。我印象中自己开始背诵分析题的时候只有近十天的时间了,为什么要背分析题,一是我之前一直都在复习选择题这方面又没有任何的语言基础不背一些东西到时候必会无话可说,二是这几套卷是对于真题的预测,事实证明肖秀荣老师对于分析题的预测还是很成功的。肖秀荣老师的四套卷共有20个分析题,4个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这部分没有背,我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往年这部分的真题自己总结的背诵点,因为这部分命中的概率几乎为零。剩下的16道分析题有4个是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的,我背了三个,有一道关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题目尝试几次实在背不下去了;有8个是关于中国近代史纲要和思想政治修养的,好像是全背了;最后四个是关于时事政治的,我只是挑了每个题中一部分去背的,因为时间太紧了。没有经历过的可能不明白,这16个分析题是很大的背诵量,在当时那种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人的记忆能力真的很厉害,但还是建议可以早点准备。
专业课之计算机基础 这门课是12年开始考的,之前是考数学,初试指定的参考书是许骏主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版,但是这个版本到现在也没有面世。12和13的师兄姐都是用的第四版的,据我所知,最新印刷的第四版与老的第四版也是有不同的,最开始我复习的是用的图书馆的书它一个老四版(当时以为可以等到买第五版的)其中的应用章节都是采用的office2002系列,但是后来我买了一本新印刷的第四版里面的应用章节是office2003,并且排版也有变化,很多页码是跟老的是对不上的,Internet应用一章中加上了无线网络的部分,但是大部分内容都是相同的,建议可以新买一本。12年因为是第一年考所以考的内容真的很基础,大部分都能在书上找到答案,13年第二年考虽然难度有些增加,但还是很基础,考的很多内容也是书上的,我在复习的时候也是以12、13的真题为方向的,虽然预测到难度会增加,但绝没有想到会变成那样。1月5号从早上起床就一直有一种不安,开考之后我看到试卷,当时心里有一个念头——难道我要再来一次吗,因为题目太出乎意料了。具体几个题目记不清了,但都是大题,印象中除了一个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和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是书上的其它全部不是。拿着那张纸看了有近20分钟,心想大家都这样,也很公平,这就是考你的能力,心态调整好之后我就把所有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写在了答题卡上,答题卡有12页其中第一页是一些说明,我只写到了第11页,便没有时间了。等成绩的过程中一直很担心,但后来拿到了120+的成绩,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只能说,天道是公平的。15年的复习如果还是只是依据这本书,是不行的,应该有意识地了解一些与计算机相关同时与我们专业相关的东西,一定要对他们有所思考,否则你可能知道,但你答不上。《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这本书是一本学习关于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的很好的书,对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各种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等一些基本知识,以及一些关于基本的office应用软件的内容,不管考不考都是一个教育技术学的本科生应该掌握的,再者说把它列为初试的参考书,里面的内容一定会考一些的。大致回忆以下吧,第一题、小王买了一台手提电脑请你帮助他检查电脑的性能,应该检查哪些项目,应如何操作;第二题、相对于windows系统, 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有什么特点;第三题、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它有哪些危害,举一些计算机病毒的例子;第四题、忘了;(印象中前四题共60分)第五题、画出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并说出有哪一个关于学习的理论是与之相关的,并说出此理论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启示;第六题、微软office系列软件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我国依托office系列软件开展过一个教学项目请对其说明;第七题、谈谈大数据对于教育和学习的影响;第八题、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行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对此阶段的要求;因为时间久了,有很多题目的描述并不准确,但大致就是这样。
专业课之教育技术学基础 这是从09年开始作为专业课考得一门科目,它的风格也一直维持不变——不可预测。13年考了名词解释,准备了一些,但14年又不考了,不管怎么说一些专业术语是一定要能够解释的。初试给了三本参考书,有一本是14年新加的,是关于如何把计算机技术整合进课堂的一本书,它围绕NTeQ这一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展开的全书,虽然这本书14年没有直接考到,但真的是一本了解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不错的书籍。说实话,如果只看这两本书,是考不了几分的。无论它考的内容范围有多么的广,但不会超出教育技术学以外。既然进了这个专业、既然选择了考研,既然又要考华南的教育技术学,就应该有全面学习专业知识的勇气。一个合格的教育技术学本科生本来就应该具有很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是之后继续深造基础,同时我觉得也是这门课的考查目标。教育技术学范围有很广但是它是有核心的,这些核心也是考察的重点。一是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它主要涉及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发展历史、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等一些很基本的东西;二是各种学习理论,这也是教育技术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基础,每一种学习理论都应该学明白,不能够只是知道、会背。这部分的考查方式也基本维持不变,但13年对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考查方式与之前不太一样,如果没有结合个人的生活实践把它学习明白的话是很难答好的;三是教学设计,这部分一定要学好,因为它几乎每年必考的。包括一些教学设计相关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教学设计的能力;四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这也是一个几乎每年必考的内容。重点是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利用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的能力;五是关于媒体的一些内容,包括关于信息、媒体、传播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电视教材的一些基本知识;六是与我们专业相关的一些热点,对于它们不仅要知道,还应该结合自己的所学有一些思考。以上是我以为的教育技术学的一些考查核心,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如远程教育相关的基本知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的基本知识、教育技术学的一些其它理论基础等也都是应该了解。至于复习用书,指定的参考书是一定要买的,也是一定要认真看的,其它的也就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些上课用的书,谢幼如老师在网上有一个教学设计的精品课,里面的资源很好,是一个学习教学设计的好去处,另外一定要注意在后期的时候可以看一些论文在网上收集一些信息了解一些专业前沿的东西,焦建利老师的博客是很好的去处,里面有很多很新的东西。以上是关于这门专业课一些个人认识,由于现在是全凭回忆肯定会有一些不全面之处。考试的时候,12页的答题卡我写满了(字比较大),算是正常发挥,这门专业课的成绩也是120+。大致回忆一下考题,每一题都是30分,第一题、说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并解释教育技术的内涵;第二题、网络教育资源有哪几种,选出一个说明其设计的内容和开发的步骤;第三题、选择两个目前的教育技术学热点谈谈你的个人认识,并说明对他们进行研究对于教育技术学发展的影响;第四题、教学设计的理论有哪些,并利用这些理论设计一套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方案;第五题、选择一个课题设计一个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的意义、涉及的理论、研究有何创新之处(大概有好几个我记不清了)。
l 其它
是否报辅导班?我当时是没有报任何的辅导班,自然这是因人而异的。我觉得辅导班的作用是给一些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和学习方向上的指引,如果很清楚的明白自己要达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也明白应该如何达到的话是没有报班的必要的,因为无论再怎么辅导,有些路还是只能一个人走。
考研不是每天别人干什么你也干什么,应该有自己的计划,统筹把握好属于自己的那个考研系统,使之更好更快的前进。每天现在自习室呆上的时间与真正投入到学习当中的时间很多时候是不等值的,应该注重思考如何利用好头脑清醒的每一分钟,花上多少时间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是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建构起考研所需的那个知识体系。无论做什么,努力的人不一定无悔,但尽力的人一定无悔,努力和成功之间不仅仅有一种质的必然联系同时还有一种量的必然联系。预祝每一个在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方向上前行的人,都可以一往无悔。
以上的每一句话都是我的亲身经历、都是我最真实的观点,希望学弟、学妹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指导和帮助。
要复习资料或者有问题可以联系:qq:920965294


1楼2018-04-12 16: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