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cnki查看了一天的艾叶学术论文,得出了系列观点,分享如下:
1.三年陈艾确实最佳,1.2年挥发油差不多,是第三年的一半,第四年比三年差,较1.2年好;
2.艾草采摘时间,端午前后最好,头茬艾最好;
3.艾叶有效成分含量有地域差异,蕲艾就是比……好;
4.科研论文选择的是艾叶,不是艾绒,艾叶包括艾绒,不知是否可以论证,只要是纯艾叶,去除枝干,叶脉后,5:1,10:1,30:1,50:1其实并无太大关系,因为有效成分都在,然后掉下的艾灰,即是艾肉,自然饱含有效成分,并非一无是处。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可以批判,但请拿出论据,请不要说是常规,是卖的便宜,用科研论文的数据说话。
当然,也可能是用测量有效成分这种西医的方法来研究艾叶,艾灸的有效性本来就是错误的
1.三年陈艾确实最佳,1.2年挥发油差不多,是第三年的一半,第四年比三年差,较1.2年好;
2.艾草采摘时间,端午前后最好,头茬艾最好;
3.艾叶有效成分含量有地域差异,蕲艾就是比……好;
4.科研论文选择的是艾叶,不是艾绒,艾叶包括艾绒,不知是否可以论证,只要是纯艾叶,去除枝干,叶脉后,5:1,10:1,30:1,50:1其实并无太大关系,因为有效成分都在,然后掉下的艾灰,即是艾肉,自然饱含有效成分,并非一无是处。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可以批判,但请拿出论据,请不要说是常规,是卖的便宜,用科研论文的数据说话。
当然,也可能是用测量有效成分这种西医的方法来研究艾叶,艾灸的有效性本来就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