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对面的池州前江工业园终于要被查处了!
工业园里“半夜排毒” “示范试点”竟成“生态炸弹”
北京晨报
12小时前 · 《北京晨报》官方头条号
占地百余亩的强碱工业固废堆放江边,有毒有害淋溶水可直流长江;选矿尾渣直接倾倒长江;园内名企半夜户外开工,释放挥发性有毒气体……这是“新华视点”记者3月下旬蹲点暗访安徽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安徽贵池前江工业园发现的现象。这一事件引起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已紧急部署环保、公安等部门在长江安徽段各地展开“全覆盖、全天候”的拉网式大巡查,进行专项治理。安徽省环保厅进行现场督办,池州市委市政府迅速研究部署长江池州段、贵池前江工业园固废排查整治工作。
暗访发现严重污染
记者3月下旬蹲点暗访安徽贵池前江工业园,发现多起严重污染行为。
记者3月22日来到该园区一沿江物流园——海易物流园,该物流园占地280亩,其中超三分之一面积堆有大量气味刺鼻的不明工业固废。经雨水冲淋,形成多处焦黄色水坑和水道。当地村民反映每逢较大雨势,这些淋溶水便可直流长江。
当天记者来到与长江一墙之隔的池州市鑫茂精细矿业科技有限公司,其140亩的厂房里,气味、性状、强碱性与前述基本一致的工业固废四处堆积。
3月27日晚10时许,记者返程途中闻到强烈刺鼻气味,当场发现园内池州西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露天制作直径6米、高10米的玻璃钢瓶,释放高浓度挥发性有毒气体苯乙烯,环保人员靠近现场甚至无法呼吸。不远处还有10余个已完工的玻璃钢瓶,其原料的成分包括苯乙烯。苯乙烯为可疑致癌物,可污染水体、土壤和大气。
现场工人说,他们都是半夜户外作业。公司负责人辩解,“这么大的罐子,大部分都在室外做”。在现场的安徽省环保厅执法人员王兴说:“情况太恶劣了,这么浓的挥发性气体不需取样就可认定,要立案查处。”
池州市环保部门调来挖掘机深度查看倾倒现场。根据横截面判断,工业固废覆盖厚度约2米。王兴说,通过对废料形态、形状和气味等要素的辨别,基本判断为工业固废,数量有数吨。
“示范点”成“生态炸弹”
贵池前江工业园是“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积极实施循环改造”的安徽省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近年来,却因环保问题被政府部门多次挂牌督办、查处,成为当地村民口中的“生态炸弹”。
——循环利用还是固废堆积场?园区内企业多以“新材料”“科技”为名,从事铁、铜等金属冶炼以及包括危险**在内的工业固废综合再利用。然而,待“综合利用”的工业固废却堆积如山。以池州鑫茂为例,该公司去年8月因环保问题停产后,不久便经长江航运接收外省工业固废,露天堆放在江边和厂区。接收人承认,跨省接收无环保部门批准,甚至不清楚这些工业固废的成分。
——经济支柱还是“生态炸弹”?园区有企业2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3家,2017年工业总产值127.5亿元,占池州市工业总产值近六分之一,更是贵池区工业总产值的近一半,税收10.17亿元。不过,安徽省环保厅相关人员明确表示,该工业园近年一直是环保关注的重点,多家企业被多次查处、要求整改。附近村民反映,原本的青山绿水变成了“生态炸弹”。
——发现不了还是监管不力?“2017年上半年江边就堆了工业固废,我们也一直提醒要覆盖防渗,但以为是企业内部行为就疏忽了。”这是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对江边堆放大量工业固废的解释。他还就池州西恩的挥发性有毒气体排放解释说:“玻璃钢瓶口径很大,卡车无法运输,所以现场制作。但是可否露天制作,制作过程中的挥发性气体要不要收集,工程上有无明确规定?这些我还不太清楚。”
工业园里“半夜排毒” “示范试点”竟成“生态炸弹”
北京晨报
12小时前 · 《北京晨报》官方头条号
占地百余亩的强碱工业固废堆放江边,有毒有害淋溶水可直流长江;选矿尾渣直接倾倒长江;园内名企半夜户外开工,释放挥发性有毒气体……这是“新华视点”记者3月下旬蹲点暗访安徽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安徽贵池前江工业园发现的现象。这一事件引起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已紧急部署环保、公安等部门在长江安徽段各地展开“全覆盖、全天候”的拉网式大巡查,进行专项治理。安徽省环保厅进行现场督办,池州市委市政府迅速研究部署长江池州段、贵池前江工业园固废排查整治工作。
暗访发现严重污染
记者3月下旬蹲点暗访安徽贵池前江工业园,发现多起严重污染行为。
记者3月22日来到该园区一沿江物流园——海易物流园,该物流园占地280亩,其中超三分之一面积堆有大量气味刺鼻的不明工业固废。经雨水冲淋,形成多处焦黄色水坑和水道。当地村民反映每逢较大雨势,这些淋溶水便可直流长江。
当天记者来到与长江一墙之隔的池州市鑫茂精细矿业科技有限公司,其140亩的厂房里,气味、性状、强碱性与前述基本一致的工业固废四处堆积。
3月27日晚10时许,记者返程途中闻到强烈刺鼻气味,当场发现园内池州西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露天制作直径6米、高10米的玻璃钢瓶,释放高浓度挥发性有毒气体苯乙烯,环保人员靠近现场甚至无法呼吸。不远处还有10余个已完工的玻璃钢瓶,其原料的成分包括苯乙烯。苯乙烯为可疑致癌物,可污染水体、土壤和大气。
现场工人说,他们都是半夜户外作业。公司负责人辩解,“这么大的罐子,大部分都在室外做”。在现场的安徽省环保厅执法人员王兴说:“情况太恶劣了,这么浓的挥发性气体不需取样就可认定,要立案查处。”
池州市环保部门调来挖掘机深度查看倾倒现场。根据横截面判断,工业固废覆盖厚度约2米。王兴说,通过对废料形态、形状和气味等要素的辨别,基本判断为工业固废,数量有数吨。
“示范点”成“生态炸弹”
贵池前江工业园是“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积极实施循环改造”的安徽省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近年来,却因环保问题被政府部门多次挂牌督办、查处,成为当地村民口中的“生态炸弹”。
——循环利用还是固废堆积场?园区内企业多以“新材料”“科技”为名,从事铁、铜等金属冶炼以及包括危险**在内的工业固废综合再利用。然而,待“综合利用”的工业固废却堆积如山。以池州鑫茂为例,该公司去年8月因环保问题停产后,不久便经长江航运接收外省工业固废,露天堆放在江边和厂区。接收人承认,跨省接收无环保部门批准,甚至不清楚这些工业固废的成分。
——经济支柱还是“生态炸弹”?园区有企业2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13家,2017年工业总产值127.5亿元,占池州市工业总产值近六分之一,更是贵池区工业总产值的近一半,税收10.17亿元。不过,安徽省环保厅相关人员明确表示,该工业园近年一直是环保关注的重点,多家企业被多次查处、要求整改。附近村民反映,原本的青山绿水变成了“生态炸弹”。
——发现不了还是监管不力?“2017年上半年江边就堆了工业固废,我们也一直提醒要覆盖防渗,但以为是企业内部行为就疏忽了。”这是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对江边堆放大量工业固废的解释。他还就池州西恩的挥发性有毒气体排放解释说:“玻璃钢瓶口径很大,卡车无法运输,所以现场制作。但是可否露天制作,制作过程中的挥发性气体要不要收集,工程上有无明确规定?这些我还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