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羽教育吧 关注:8贴子:152
  • 3回复贴,共1

【开于教育】孩子,我为什么要逼你读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1
孩子:
开学了,你心情沉痛,抵触情绪严重。
昨晚,我催你写作业,你有点烦,说“干嘛要逼我,你知道读书多痛苦吗?”
我当然知道,孩子。
但我哪怕不***饭,也得逼你读书,再痛苦也没商量。
我活到现在这个年纪了,20岁时的很多观念都被彻底颠覆了,可就是“一定要好好读书”这件事,我大概会坚持到死。
前几天,我和朋友们玩笑似的算过一笔账:
一个孩子从小学到本科毕业,一共十六年,如果这十六年不读书花钱,再出去赚钱,那么里外至少是五十万。
可是,几乎所有家长都宁可放弃这五十万,也要强制孩子苦哈哈地去上学。
我们又不傻,为啥非得干这种不讨好的事呢?
那是因为:读书,是回报最高的投入,是世上最光明最好走的路。
你必须和我一样坚信:读书有用。


IP属地:湖北1楼2018-04-04 11:14回复
    02
    第一,当然,读书能学知识。
    这是开学第一天老师告诉你的,也是现在你能脱口而出的标准答案。
    但我想你其实并不知道知识的真正用处——除了在试卷上得高分。
    那我现在告诉你,现在你眼里的死知识,将来都会活过来。
    你现在学到“旋转”这个词,将来它出现在洗衣机说明书上,你就能懂。如果说明书上所有的字你都懂,你就能顺利学会使用洗衣机。语文课上认的那些字,除了能帮你看懂说明书,也能让你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将来向老板做汇报,给恋人写情书。
    数学课上那些公式,能让你在买房子的时候迅速算出首付、税费,是贷款还是全款更合适。
    地理课上学到的常识,让你知道哪里的鱼最好吃,哪里的咖啡最好喝。
    我不敢说你现在学的所有知识都有用,但相当大的一部分,会让你受益终生。


    IP属地:湖北2楼2018-04-04 11:14
    回复
      03
      第二,读书多的人赚钱多。
      很多人喜欢哗众取宠唱反调。你说读书好,他就煞有其事地告诉你哪个硕士生在给小学毕业的老板打工。或者,某老太太卖烧饼赚出三套房,而谁家儿子博士毕业还在租房住。
      这种事情存在吗?当然。
      但这是特例。
      拿特例去推导常理,一点都不科学。就像有人吃饭噎死了,你可以因此劝大家不要吃饭以防噎死吗?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靠卖烧饼赚三套房的人凤毛麟角,更多坐拥三套房甚至十三套房的,是高学历的人。
      我不是庸俗的人,但必须认真告诉你:对我们平常人来说,钱真的很重要。
      当然,你不用非得赚大钱,我只希望你尽力让自己过得好一点,不要那么窘迫。


      IP属地:湖北3楼2018-04-04 11:15
      回复
        04
        第三,读书能让你活得通透而精彩。
        上次我们去听一个教育专家的讲座,回来后你赞叹不已,说那专家好优雅好睿智。
        你一定也能想到,这优雅睿智背后,是博学在撑着。是脑子里的学问,让她想得通、也讲得出许多特别有道理的话,让她看起来如此迷人。
        否则,一个人如果愚昧粗俗,不管颜值多高,你也不会喜欢TA吧。
        而博学可不是一天成就的,那需要付出多少苦功夫,才能一分一毫地达成。这个过程很煎熬。一来辛苦,二来短期不见成效。很多人就是因此放弃了。
        就像你现在学啊学啊,但也并不清楚学这些有什么用,所以烦躁、气馁,找不到意义。
        我觉得你也不用非得搞清楚,你只要知道,你认的每个字、学的每个数学符号都有用就行了。因为有无数前人替你探过路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是一片灯火辉煌。
        孩子,平凡不怕,我怕你无知。
        辛苦不怕,我怕你无能。
        独特不怕,我怕你无趣。
        失败不怕,我怕你无望。
        而不让这些害怕成真的唯一途径,就是好好读书。
        知识和书籍,是人类最昂贵的宝藏,那是集合了世上无数最牛大脑倾尽才华攒下的,而你此刻,就站在这宝藏里,只要肯付出辛苦,就能将其据为己有。
        你如果真聪明,就一定会知道这笔买卖太划算了,就算千辛万苦,也该把它们尽量多地藏在自己身上,骄傲地带走。
        这些宝贝会无数倍地提升你的价值。
        有了它们,你就有了“千军万马”的能量,因为有无数牛人在背后悄悄托着你。
        到未来某日,你能真真正正让这世界变得更好,你就会发现,你拿到了通往世间美好的门票,你曾为读书付出的所有辛苦都得到了巨额补偿。
        所以亲爱的,多多加油吧,虽然现在很累,但将来朵朵花开,一定会很美。


        IP属地:湖北4楼2018-04-04 11: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