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以后,以自省内求为特征的文化思潮渐成其势,中国文化逐步内向话,对外部世界的激情消失,而越来越深地耽溺于内部世界不能自拔。昔日尚具外向性的“格物致知”探索,到明代王阳明那里已被改造为“致良知”的内在学问:“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此为“彻上彻下功夫”。可悲的是,以这种思想为代表的心性之学长期泛滥,又随封建社会及其道德和价值体系之江河日下,对中国文化之攫能性构成自我阉割,从而注定了近代中国之孱弱。与此同时,传统宗教也经历了由“聚形”到“散形”的过程,昔日传统宗教多已衰弱,其宗教思想和证神体系散入民间,大量新兴民间宗教倡行于世,社会伦理、审美、价值观念多元化,对传统社会秩序构成威胁,政治张力陡增,官民冲突不断。而按照历史规律和社会的自组织性逻辑,应有的宗教改革、重整各大宗教(“聚形”)并使新的外来宗教“汉化”的过程,却始终未能出现。而自19世纪,经受侵略蹂躏之苦的中国人似乎看出自己落后挨打的根源在文化,于是民族自强的努力被诉诸于文化变革,这种努力的失败又一再地被归因于自身文化问题。于是,中国人多次强烈的排斥和否定传统,导致传统文化残裂,道德价值观念混乱。这是必须慎思的问题。
传统在不断的被超越中获得生命力,时代在继承和突破中前进;我们不怕丢掉了破旧的传统、苍白的鬼神,我们怕的是吧民族的内在整合性、民族的灵魂也一并丢掉了。
传统在不断的被超越中获得生命力,时代在继承和突破中前进;我们不怕丢掉了破旧的传统、苍白的鬼神,我们怕的是吧民族的内在整合性、民族的灵魂也一并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