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吧 关注:93,446贴子:2,531,464

『宸』上古神话每日记录之《盘古至唐虞传(明.钟伯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再次重新回顾了一下古文,把放在手机里好几年的文章拿出来读一读,看一看。
这些文章都是一些关于上古神话的故事,大多是古代人所写的在他们那个时代所理解的上古洪荒。
一直想彻底通一遍,但未能成功,每次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十分惭愧。此次,为了督促自己,特开一贴,将每日所读所想放在此处,供各位消遣。因本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所以仅做娱乐,如果有不合适或者不妥当之处,万望各位吧友批评指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3-31 18:18回复
    二楼带基友@白泽老祖 @季拉弗米尔 @混元无极天尊o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3-31 18:19
    回复
      今天开的这一贴是《盘古至唐虞传》是明代钟伯敬所写,网上有各种版本,我就随便搜了一本下载下来看,所以可能版本上具有差异。
      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
      看名字就差不多能一目了然了,没错,大概就是再讲钟伯敬眼中的,从盘古到五帝唐尧虞舜的这段上古历史。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3-31 18:25
      回复
        『文章题目』盘古至唐虞传
        『朝代与作者』明钟伯敬
        『别名』《按鉴演义帝王御世盘古至唐虞传》
        『文章小注』题“景陵钟惺伯敬父编辑,古吴冯梦龙犹龙父鉴定”。
        书前有钟惺序,末载书林余季岳〈识语〉。『钟惺是明末竟陵人,此处可能为误写,他字伯敬,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冯梦龙[1](1574年—1646年),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因百度上没有钟伯敬具体的生卒年,由此句似乎约摸推略钟伯敬应该略长于冯梦龙和钟惺,大约活动在明末万历年间,即明朝最后的几十年里。』
        『文章目录』
        1盘古氏开天辟地 定日月星辰风雨『此处与《三五历记》盘古为开天之祖类同』
        2因提六十六君世 几遽民鹑居彀饮『此处与《路史》及《绎史》部分记载类同,但是与现在的洪荒流小说有很大的差别,洪荒流小说基本不会提及此阶段,甚至也很少化用此处的典故,其实我个人以为,与其自己起个什么魔祖什么大王,真的还不如化用这里的名字,有内涵多了,后面我会具体提及』
        3有巢燧人氏为政 仓颉制字融作乐『先史时代,即先于历史的时代,因为没有文字或者说人类仍然还没有满足物质生活,或者可以认为是文明的黎明阶段,不过对于这一阶段出现了仓颉,我认为有点不太合适,个人感觉仓颉的出现应该更靠后,后面详细说明』
        4伏羲氏首王天下 共工怒触不周山『开始了真正的历史,这一段内容被被演绎了很多次,基本大同小异。』
        5神农黄帝氏立极 风后八阵困蚩尤『三皇时代结束了,五帝时代开始』
        6有熊氏创立制度 颛顼世怪尽妖平『黄帝到黑帝』
        7帝尧命羿治风日 浚井老狐救大舜『尧天舜日』
        『序言,根据前文小注,此处应该为钟惺所做的序言』
          孟子言:天下之生,一治一乱,遂以尧、舜至纣为一节,语之。中间羿、桀等,但以“代作”两字隐之,所谓括言也,指其大而已。今细求之,则夏代四百五十八年中,治乱各三。禹、启,治也,太康即乱矣;仲康力维乎治也,后相尸焉,有穷则改物矣,是为宇宙中篡弑之始,不可谓之非大乱也;少康之兴,遂又为中兴之始,治也;由杼、槐而下渐至于微,一桀决裂为之,大乱成,不可复矣。譬则病者,元气未尽,虽既危矣,缓调之犹可复兴。兴之后缓散之,则气日尽于内,急吐之、竭之,立亡耳。故夏之世,从前观之,急绝则缓起,亦如新林之木,斧之而复生也。从后观之,缓失则急亡,又如老朽之柯,梃之而自折也。然使仲康如相,则王已久亡;如桀,则商已久灭矣;乃能强自振惕,犹终其身。则夫使桀而如仲康,又安在不可永其年、寿其国乎?况其臣无寒浞之凶,有汤武之圣哉!故谓天命,尽人为之可也。此篇盖补孟子所括言“代作”两字之解,为千古治乱法戒之先。粗而语之,村市之谈;精而求之,圣贤之学也。孟夫子如复起乎,其非我哉?
        天悠悠,水悠悠,今古遗事好探求,请君一寓眸。
        芦花秋,蓼花秋,浑沌于今总一丘,战争空图谋。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3-31 23:44
        回复
          坐等更新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8-04-01 11:33
          回复
            加精了,希望你能坚持下去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8-04-01 11:34
            回复
              话说这是。。。结束了?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8-04-02 00:14
              收起回复
                『第一章』盘古氏开天辟地 定日月星辰风雨
                  话说自有天地以来,到得天地混沌时,叫作一元。
                『此处主要介绍了古代对于时间的算法,所以某些洪荒流小说动辄几亿光年,说实话真的挺违和的,光年是近代物理学产物,而且也不是用来形容时间的,而是用来形容距离的,还不如用元会,这个**是不是瞬间提升了不少。』
                一元有十二会,一会共有一万八百年。十二会,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是也。
                『也就是十二地支』
                子会生天,丑会生地,寅会生人。
                『天一地二人三』
                至戌会,天地之气渐渐消耗,人物渐闭,故不生而消灭。至亥会,则消天而消地,却不是混沌了。至亥末交子会,则又生出天来,而循环无穷矣。
                『此处我没太看明白,按着字面直译的意思,作者认为,天地是在不断开辟然后又逐渐消亡的,每十二个元会重新开辟一次,进入新的轮回,另外在这个地方说却不是混沌了,如果按着这个理解,天地从出生到灭亡的十二个元会,都属于混沌,而十二个元会以后的新天地就是另一个混沌了,也就是说混沌也是不断循环重复的,而且天地开辟以后混沌并没有消失,仍然存在,而且不仅存在,还包括天地人在内的所有一切,都属于混沌,如果按照这个理论,天地不止一次被开辟,人也不止一次被创造出来,这倒是比较符合现代部分洪荒流中无量量世界观,即洪荒只是混沌中一个位面世界』
                自寅会算一度,至午会生一度,该是四万五干余年,正在唐尧起甲辰之时。自尧甲辰,至洪武六年戊申,三千七百二十四年。自古帝王,总在消息气数中。乘息而治,极息而天下乱。至消而乱,极消而天下治。虞舜六十一年,夏后氏四百五十八年。商元年,至于三百八十一年。这为前九百息数。商二百六十三年,周元年,至六百三十七年,这为后九百息数。消息之数,如何俱按九百?以三百年为方息,三百年为中息,三百年为极息。消数亦然。今又以前后九百细分消息。虞方息,穷后息,商方消,此前九百之消息也。商方息,周中息,此后九百之消息也。周二百三十六年,秦四十三年,七年又在周,五年入在汉。两汉四百六十九年,两晋一百五十六年,十六国南北朝入南宋十年,为前九百息。前五代,宋五十,齐六十四,梁五十六,陈三十六,隋三十八,两唐二百八十九。后五代,粱十七,唐十三,晋十一,汉四,周九,宋三百二十八,元三十六,为后九百息。又以前后九百,细分消息。秦中息,汉中息,两晋中消,南宋消极,此前九百之消息也。前五代方息,两唐中息,后五代方消。两宋中消,元消极,此后九百之消息也。
                『这一段可以不用具体看,没啥好说的,反正就是古代人谶纬学说为了附会而衍生的数之学,大概就是想补充说明,十二元会天地循环开辟这个事情很正常,在我们人类的历史发展中也是一样的具有循环往复的情况,读到这里,我感觉作者其实是个佛教徒,或者说对佛教思想其实还挺有研究而且还对部分佛教的哲学思想挺认同的,因为最早的中国古人并没我轮回的概念,而且即便是后期道教在发展中吸收了佛教的轮回怀念以后,在道教思想中,贵生重于贵死,所以很少会描述神啊或者天地啊彻底毁灭的故事,大多都会有损坏但是结局都是再次趋于永恒,像这种连天地都会不断重复开辟毁灭的过程,很像是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兹传自盘古氏直演至于今,文通雅俗,事流今古,不比世之记传小说,无补世道人心者也。今且把古今帝王御世,万载相传,最先道出一个盘古氏来。
                『总而言之一句话,今儿我先从盘古开始说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4-02 03:40
                回复
                  『』中为我的观感,我每一层楼都对应文章的一个段落,至于文章段落为啥这样分,我也不知道,我看的书就是这样的分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4-02 03:42
                  回复
                    这盘古氏,在天宋开前,是天地将分未分时节,
                    『盘古如果生于天地之前,而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天生于子会,子会到亥会是一个轮回,是同一个混沌,这样算下来有两种推测,第一种,天虽然生于子会,但并不是子会刚开始计时天就生了,或者说,子会的开始不是以天的生成而为标志的,而是以盘古的出生,然后天的孕育才算子会,或者第二种解释,盘古其实并不是这十二会混沌中生的,盘古为上一个混沌中生成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盘古开天以后必须化身的原因,这是我的理解。』
                    生于大荒之野。斯时时未昭晰。世界混混沌沌,故又名浑沌氏。
                    『从这里也可以验证我的推论,又名混沌氏,这说明,盘古代表着是混沌,而这番天地是一个统一的混沌,盘古比这番天地生的早,所以推测盘古不是这番天地的,这里的混沌氏大概指的是盘古继承了上一个轮回中的混沌,而开启了这一番天地的混沌』
                    他却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4-02 05:24
                    回复
                      盘古氏时,天地四维,有半轻清在上的,有半重浊坠下的。清的渐渐成天,浊的渐渐成地。有处要轻清在上的,却被那重浊的粘带住,盘结不得上升。
                      『从这里似乎可以看出,盘古并不是凭空创造了天地四维,而是盘古在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天地四维了,只不过这时的天地还不完美而已,盘古只是起到了整理和修复的作用,而不是真正的从无到有的创造,由此可见,盘古的力量并不是一般洪荒流小说认为的大到让人可怕的地步,盘古力量强大,基于的是他也是混沌,而他所在的混沌早已消亡,此番天地已经是另一个混沌了,所以盘古的力量不足以创造天地,也并不能毁灭天地。』
                      盘古氏见这去处道:“似此相粘,未免闭塞了阴阳之气。四面东西南北四维,独西方属金乡,土最坚刚,我且于西方觅得一个至坚之物凿破他这天地混沌之窍,岂不为妙?”
                      『此处化用传统的五行理论,西方属金,司兵戈杀伐。』
                      行至西方,觅了一块尖利的石,他认得是西方金精化就,这石如斧,能大能小,能扁能圆。盘古氏得了这物,满心欢喜,只是没了一个敲斧的椎。盘古氏随手拿块大石头。
                      『从此出看,对盘古的力量我们先不评论,仅盘古这开天的宝贝真的有点太原始了,大概是想说明大道至简,不工于物吧。』
                      便向西方有粘带处,把石向那石斧一敲,那敲的石,便已粉碎。又拿第二块石一敲,那第二块敲的石又碎。连敲了十数块石,十数块石俱碎。盘古氏明得此石斧,乃金石之精,天地间哪有物坚似他的?
                      『看起来盘古化身之前,天地中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形态,并不是因为盘古化身万物以后才出现的山,在盘古开辟前,就已经存在山了,这样看来,盘古所化的山,更像是一个阵法,正巧不巧的五体化为五山,分别立足五极。』
                      寻来寻去,转过一座山,山却青色,并出许多青光。盘古氏明得此山,混沌前是座铁山,山最出铁。
                      『若是混沌前的铁山,似乎意味着,此番天地的元会开始以后,上一个天地并没有彻底不留痕迹,仍然残留着一些物质在这番天地里。』
                      此山几万年,未曾伤损,山的元气,保养得极是凝固。遂向山凹青光最亮处,见有一个物件,上巨下细,约有十余丈大。盘古氏道:“此必是铁石之精,则能变化。我试叫他小看何如?”叫声“小”,便小了一半,连叫“小”,便小至寸余。
                      『读至此处,有种感觉,这物料越看越像金箍棒,不知道是钟伯敬抄袭西游记,还是西游记参考了钟伯敬。』
                      盘古氏又明得这正是敲金斧的椎,所以如斧一般的能大能小。拿椎并斧,见有粘带不得开交的,把斧一凿,滑喇喇的一声响,天拔上去,地坠下来。于是两仪始奠,阴阳分矣。
                      『这里写的很明白了,盘古开天地,并不是凭空创造一个天地,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4-02 15:21
                      回复
                        过了几百年,两仪生出太阳来。
                        『两仪生出的太阳,此处猜测作者将两仪理解为阴阳二气』
                        盘古氏见东方有一座高山,岩石草木,壅塞不通,里面射出万丈光芒。他明得是太阳之精,今当发见。走出凿开了那崭岩去处,果然囫囵一声,现出一轮红日,大如山。日中有天子宫殿。日光菩萨住在其中,与盘古氏合手作礼。
                        『日光菩萨,佛教认为的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的胁侍』
                        又见一座高山,却在日出的对照里面,也射出万丈光芒,稍亚日光些。他又明得这是太阴之精,今也合该出现了。走出将那崭岩石壁,几斧凿开,里面也囫囵一声,现出一轮明月,月亦大如山。月中有天子宫阙,月光菩萨住在其间,也与盘古氏合手作礼。
                        『月亮最初也是在东方诞生,与太阳诞生的山对照着,里面是月光菩萨,由此处可见我上文关于钟伯敬受佛教思想影响巨大的推断是正确的』
                        第太阴阴柔,其宫阙殿宇,原藉七宝合成,月势凹虚。盘古氏乃敕月宫中八万三千户,用斤凿修理之。自是日出于扶桑,入于细柳。这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陡地,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广狭与东海一样,水不咸苦,而甘美碧色。扶桑在碧海中,地方万里,上有大帝宫,太真东王父所治处。
                        『扶桑树上有东王公』
                        地多林木,叶皆如桑,桑同根偶生,更相依附,是名扶桑。这大帝宫,乃混沌时有的,盘古氏常至其处。
                        『此处混沌处有的,猜测应为此番天地这个混沌,而不是上一个混沌,与盘古不同源』
                        月则东升而西落,与日同流于天地之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4-02 15:33
                        回复
                          是时天地既分,海水渐次澄清那星宿。海中星宿,因日月丽天,同明相照,一个个累累若贯珠,辉焕如连璧。天中有北斗七星;南有南极老人星;北落有天钺十星;东有璧星、尾宿;魁四星为璇玑;魁三星为玉衡;尚有三十六天罡、二十八宿,与千千万万说不尽的星。也都各布列天上,却已成个天象。所谓四象变化,而庶类繁是也。怎见得:
                          天得一而清,地得一而宁。红轮西坠,素娥东临。象变成四,普照六合其何心?
                          分气于二,雕刻万物而无情。这是混茫初开新气象,万古区宇正分明。
                            于是天地空清之处,自然渐渐风生;天地氤氲之气,自然寒温冷暖。春有和风;夏有薰风;秋有金风;冬有朔风,又有东西南北之风。有了风,天地之气疏通,自然有雨。天将雨,则有少女风起;将急雨,则有少男风生。清明有杏花雨;三月有榆荚雨;四月有黄梅雨;五月有分龙雨;六月有濯枝雨;七月有洗车雨;八月有豆花雨;九月有黄雀雨。然雨生于云兴。冬至有泛阳云;立春有青阳云;谷雨有太阳云;立夏有初阴云;夏至有少阴云;寒露有正阴云;霜降有太阴云;冬至露结为霜,散而成雪。以至于雹雾雷霆等,皆阴阳二气所成。今人所谓天之道也。这些名目,虽后人称呼的,然天地分而即有也。
                          盘古氏见已成个天地了,于时有天皇氏一姓十三人出,盘古氏遂逸而不见,把头化为四岳,两目寄于日月;脂膏浑于江海,毛发付于山木。后钟伯敬诗云:
                          盘古继天而出治,生于太荒有谁知。
                          『这一段可以说就是兑水了,没有什么特别的说法,基本就是盘古化身。不再详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4-03 17:22
                          回复
                            没有人看吗、、、、、、吧主撤精吧,我准备删帖了。。。?心塞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4-07 16:25
                            收起回复
                              艾特一波啊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8-04-07 22: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