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空间学说对经络学说的认识
爱国医I鸿芝堂
阅326转162010-07-31 分享收藏
人民网讯 日前《生命空间论》一书作者、解放军三一六医院针灸科主任张克镇做客人民网健康访谈,为广大网友解读生命空间论与疾病的诊疗保健。
主持人:我们已经适应了这种起码感觉相对的正确,比如有人长了一个肿瘤,可以通过超声做出来是几厘米乘以几厘米的。
张克镇:对,是这样的,实际上现在有一种误区,什么误区呢?就像你刚才你说的一句话,眼见为实。实际上,眼见一定是实的吗?不一定。很多的事实已经被论证过了,眼见的不一定是实的。我反过来再问一句,眼不见就不存在吗?也不是。例如我们谈话,彼此交流是需要有思想的。我们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目前也不能用仪器通过定性与定量的方法检查出来。另外,就人体而言,人体中的很多东西并不一定可以用仪器检测到的,任何检测仪器有一个随着科技发展而发展的过程,在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细胞与细菌我们是看不清的,但它们仍然是存在的。即便现在,人体中仍然有不少的客观存在是我们无法直接看得见的。例如经络系统,从解剖学上我们是看不到它的,用生命空间理论来看,它就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空间,它作为空间,我们用现代解剖学的标准来衡量它,当然看不到有实体性的东西存在,但它仍然是客观存在的,没有人会否定人体中存在着空间,存在着一些相对稳定相对有序的空间。所以,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东西也并不一定不存在。关于经络研究方面,祝总骧教授在很久以前就用生物物理方法做了大量的实验,验证了经络是客观存在的。例如他用一些声、光、电、温度等来测定,他经过很多临床、实验室的验证,确实是客观存在的。说明一个什么意思呢?我们用肉眼或者解剖的形式看不见的东西,并不一定是不存在的。
主持人:您刚才所说的提前预知到可能生病,您的诊断方法怎么证明是正确的?
张克镇:是这样的,例如我刚才讲的,一个前提是任何疾病是从空间到实体的过渡或者转化。这个转化过程当中最先开始是空间发生异常。空间在正常情况下是四通八达的。如果空间系统产生阻滞的话,比如某一个部位发生问题,比如颈椎病的人,你按手三里或外关附近的区域,会在周围找到一个非常敏感的压痛点。如果颈椎病比较严重的话,甚至可以在附近触摸到硬条样的东西,这意味着什么?硬条是什么?实际上就是一种原来正常弹性很好的组织之中出现的一种相对实体,它会阻碍正常空间的运行和通畅。空间与内脏是相通的,体表与内脏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这些外表的变化,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出内脏的基本情况。另外,我们也可以用仪器来验证,比如电位差的改变,某个地方产生了阻碍,电生理自然会发生改变,可以通过仪器反映出来。如果用温度及红外线等一些测定也可以发生变化,因为这个地方产生了阻滞,新陈代谢会比其它地方缓慢,导致的结局是什么呢?产生的热量就会降低,因此,其温度也会较正常的区域低。这些是很客观的指标,只不过这些客观的指标和CT、核磁共振、B超相比较有一些区别,这主要在于我们研究生命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形成的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经络学也可以和现代科学成果接轨。当然,这仅仅是我说了一个可行性的探讨,我们甚至还可以研究出更多的、更科学、更经得起实践检验实验方法。
主持人:这种诊断结果怎么向患者解释?假如我是一个比较质疑的患者,我可能会得冠心病,和某一个穴位有硬结,我可以说是两件事,这无法证明因为有了硬结可能会得冠心病?
张克镇:当然可以让病人通过亲身感受理解的。凡是产生阻滞现象的区域,大部分人会在相应的器官组织有症状出现。因为空间的阻滞可以直接影响功能发挥。因此,与内脏器官有关联的区域如果有问题,相关的器官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或功能障碍。而通过对阻滞点的调节,其症状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善。这种对应关系,正是通过空间将内脏与体表联系起来。如对胃痛的患者,如果中脘穴附近出现敏感的压痛点,并且点按它可在短时间内使胃痛解除的话,当然会证实它们之间的关性。如果找到了体表阻滞点与内脏的对应关系,从体表对内脏进行调节,很多疾病几乎可以起到马上见效的作用,临床上这种例子非常多。
主持人:我们印象当中,用中医的方法治疗,可能是比较慢的过程。
张克镇:不是,这是一种误解。
主持人:有一个广告说,有一个人感冒了,一家人就在讨论,用什么方法治呢?他母亲就说,用中医。他媳妇说用西医。西医好的快,中医慢。
张克镇:实际上这是人们对中医的误解。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治某些慢性疾病肯定都快不了,尤其对多年形成的慢性疾病,肯定快不了。但对某些疾病,中医的治疗也是非常快的。例如针灸,对某些疼痛,可以在几秒钟之内止痛,这一点都不足为奇,可能没有接触针灸治疗的人,会认为不可能,几根针扎到人体上,会有那么神吗?实际上对经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