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策乡吧 关注:2贴子:15
  • 1回复贴,共1

湘南土话湘南土话,湘南土语,又称之为湘南语,其内部是由一群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湘南土话
湘南土话,湘南土语,又称之为湘南语,其内部是由一群十分复杂的语言群组成。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南部的郴州市和永州市,内部差异较大。与粤北土话,桂北平话有亲属关系,统称之为土话。湘南土话不同于流行于湖南省大部分地区的湘语,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方言。湘南土话的形成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对于湘南土话的归属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是湖南省四大方言(湘方言、西南官话、湘南土话、赣方言)之一。[1][1]
中文名
湘南土话
外文名
The Tuhua in Southern Hunan Province
别称
湘南土语、湘南土说、湘南语
语系
汉藏语系
使用人数
约1100万
语言代码
ISO 639-1 zh
代表方言
资兴说、嘉禾话、东安话
亲属关系
粤北土话、桂北平话
现函阔地区
湖南省郴州市、永州市
历史成因
在楚国未成立前的远古时代,应属于百越部落的地区。
周朝“楚”诸侯国建立至秦朝统一之前,发生在秦灭六国之战(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之前的这片土地上,楚国与百越部落中的南越部落所接壤。楚国于楚吞百越之战(公元前740年)之前,最初是由一个周朝在长江流域的诸侯国于公元前1115年建国(楚语最初的成因)。经过春秋战国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形成“楚地千里”的国家直至秦灭六国,楚国灭亡。
在楚国建立至楚吞百越至秦朝统一(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来看,可以发现楚国是通过战争的方式使楚国的领土扩充到“楚地千里”的情况。那么,不可避免的,经过移民、文化融合、经商等方式通过时间的流逝。直接导致在先秦时期,当地语言就已经出现过语言过渡的情况。所以在湘南地区出现有史书记载中的客家人之前,就有过在史书无记载发生过的大规模移民情况。
概括地区
湖南南部的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通常被称为“湘南地区”。这一地区东与江西省、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与广东省交界。其中的郴州市、永州市境内的不少县市,包括郴州市所辖的桂阳、嘉禾、宜章、 临武、汝城、资兴 6 县市,永州市所辖的芝山区、冷水滩区、东安、双牌、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10县区一共 16 县(市、区)存在一 些与当地的“官话”截然不同的“土话”,我们统称之 为“湘南土话”。[2]
方言概况
湘南地区除少数民族语言外,主要使用汉语方言。《中国语言地图集》将这一地区的汉语方言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西南官话(列为西南官话湘南片),包含十六个市县区:桂阳、宜章、临武、嘉禾、北湖、苏仙、新田、蓝山、宁远、江华、江永、道县、双牌、东安、芝山、冷水滩。
(2)湘语,列祁阳一县。
(3)赣语,列安仁、永兴和资兴三县市。
(4)客家话,列汝城、桂东二县。
(5)土话,指“西南官话湘南片十六个市县区对外讲西南官话,对内讲土话。各市县区的土话不一致,彼此不易通话。”这一区域的土话目前系属不明,暂称“湘南土话”。
湘南地处五岭山脉,境内群山密布,这是导致湘南地区方言“五里不同音”的自然地理因素。湘南古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现仍居住着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有瑶族自治县1个(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乡25个。[2]
湘南土话分布
(一)湘南土话在郴州市的分布
郴州市2区1市8县中,北湖区和苏仙区主要讲西南官话。永兴、安仁、资兴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划归赣语,资兴方言土话特点也很突出,本文将之纳入土话范围考察。桂东、汝城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划归客家话,有学者认为这二县方言属湘南土话,另有学者认为“汝城话与桂阳燕塘土话极为相似”,同时“汝城话的客家色彩尤为浓厚”,倾向于认为汝城话属客家话。本文暂将汝城话纳人土话范围考察。这样,郴州市的土话主要分布在嘉禾、临武、宜章、桂阳、资兴、汝城6县市,每县的土话又可划分小片,嘉禾5小片,临武5小片,宜章3小片,桂阳5小片,资兴5小片,汝城2小片,共25小片。[2]
1、嘉禾县
(1)广发土话小片分布在嘉禾县西部的城关镇(珠泉)、广发乡、坦坪乡、莲荷乡、盘江乡、钟水乡、石羔乡、车头镇、田心乡、袁家镇(北部)10个乡镇。
(2)石桥土话小片分布在嘉禾县北部的石桥乡、萧家镇(部分)2个乡镇。
(3)普满土话小片分布在嘉禾县东部的普满乡、龙潭乡、竹廊镇、萧家镇(部分)4个乡镇。
(4)塘村土话小片分布在嘉禾县南部的塘村镇一带。
(5)伴头土话小片分布在嘉禾县东南部的洋头乡、袁家镇(南部)2乡镇。
2、临武县
(6)城关土话小片分布在临武县南部的城关、武水、南强、土桥、双溪、西山林场、花塘(部分)等乡镇。
(7)楚江土话小片分布在临武县西部的楚江、武源、花塘(部分)等乡镇。
(8)麦市片分布在临武县北部的麦市、三合、镇南、万水、东山林场、大冲(部分)、香花岭(非矿区)等乡镇。
(9)汾市土话小片分布在临武县东部的汾市、土地、同益(部分)、大冲(部分)等乡镇。
(10)金江土话小片分布在临武县东北部的金江、接水、水东等乡镇。
3、宜章县
(11)赤石土话小片分布在宜章县东北部的瑶冈仙镇、长策乡、里田乡、新华乡、平和乡、赤石乡以及杨梅山镇的部分村庄,当地叫作“上乡话”。
(12)梅田土话小片分布在宜章县中部铁路沿线的麻田镇、梅田镇、浆水乡等乡镇。
(13)一六土话小片分布在宜章县南部的迎春镇、一六镇、岩泉镇、黄沙镇、栗源镇以及长村乡、东风乡、白沙乡、笆篱乡、天塘乡、关溪乡、莽山乡等乡镇,当地叫作“下乡话”。
4、桂阳县
(14)流峰土话小片分布在桂阳县西北部的流峰、欧阳海、莲塘、光明、华泉、华山、杨柳、白水、塘市、四里、板桥、洒洲等乡镇。
(15)飞仙土话小片分布在桂阳县西部的飞仙、余田、十字、古楼、六合、樟木等乡镇。
(16)洋市土话小片分布在桂阳县北部的洋市、东成、雷坪、青蓝、和平、敖泉、桥市等乡镇。
(17)仁义土话小片分布在桂阳县中东部的仁义好、银河、樟市、浩塘、黄沙坪、方元、燕塘、团结好、城郊、正和等乡镇。
(18)荷叶土话小片分布在桂阳县南部的荷叶、太和、清和等乡镇。
5、资兴市
(19)兴宁土话小片分布于资兴市中部兴宁、坪石、何家山、青市、连平、厚玉、旧市、龙溪等乡镇,当地叫作“街上声”。
(20)东路土话小片分布在资兴市东北部的皮石、汤市、兰市、彭市、烟坪、州门司、波水等乡镇,当地叫做“东乡音”。
(21)南路土话小片分布在资兴市南部的东坪、黄草、滁口、渡头、清江等乡镇,当地叫做“二都调”。
(22)西路土话小片分布在资兴市西部的碑记、木根桥、鲤鱼江等乡镇,当地叫做“文昌话”。
(23)北路土话小片分布在资兴市西北部的团结、七里、寥市、三都、香花、高码等乡镇,当地叫做“北路腔”。
6、汝城县
  (24)城关土话小片汝城县除南部的盈洞、延寿、东岭、热水等乡镇确认为客家话,西部文明一带接近宜章土话,可独立成片,其他乡镇的土话与城关土话差异不大,可合为城关土话小片。
(25)文明土话小片分布在汝城县西部文明乡一带。[2]
(二)湘南土话在永州市的分布
永州市除祁阳县(划入湘语)外,永州市其他十县市都有土话分布。谢奇勇(2002)将永州市的土话分为南北两大片,北片7小片,南片26小片,共33小片土话。
永州市北片土话分布在北部东安县、冷水滩区,芝山区等3县区,可分为7小片土话,其中东安4小片,冷水滩2小片,芝山1小片。[2]
1、东安县
(1)花桥土话小片分布在东安县北端南桥镇、大盛镇、花桥镇。
(2)新好江土话小片分布在东安县北部的新好江镇。
(3)井头好土话小片分布在东安县中、东南部的井头好镇、白牙市镇(部分)、大江口镇(部分)、石期市镇(部分)、水岭乡(部分)。
(4)高峰土话小片分布在东安县南端的横塘镇部分村庄(多属原来的高峰乡)。
2、冷水滩区
(5)普利桥上话小片分布在冷水滩区北端的普利桥镇(部分),花桥街镇(部分)。
(6)岚角山小片分布在冷水滩区南部的岚角山镇(部分)。
3、芝山区
(7)接履桥小片分布在芝山区北部的接履桥镇的部分村庄。按照地域与语音接近的标准,普利桥小片可以并人花桥上话,接履桥小片可以并入岚角山小片。
永州市南片土话分布在南部7县:新田、蓝山、宁远、道县、江永、江华、双牌。可分为26小片,其中新田4小片、宁远7小片、蓝山4小片、道县4小片、双牌1小片、江永3小片、江华2小片。
4、新田县
  (1)南乡土话小片分布在新田县南部的城东(部分)、视头、十字、金盆好、茂家、三井、石羊、知市坪、大坪塘、高山、新好、新隆、陶岭等13个乡镇。
(2)北片土话小片分布在新田县西部的田家、冷水井、毛里三个乡。
(3)“桂阳土话”小片分布在新田县东北部与桂阳县(属郴州市)相邻的莲花、金陵、门楼下、知市坪、大坪塘、新隆6个乡镇。因与相邻的桂阳县土话相同,当地称为“桂阳土话”。
(4)“嘉禾土话”小片分布在新田县东南部与嘉禾县(属郴州市)相邻的新隆(部分)、陶岭两乡镇。因与相邻的嘉禾县土话相同,当地称为“嘉禾土话”。
5、宁远县
  (5)东路平话小片分布在宁远县中部的舜陵、天堂(部分)、冷水三镇(《宁远平话研究》一书记录了逍遥岩村土话,逍遥岩村属舜陵镇)。
(6)北路平话小片分布在宁远县北部清水桥、鲤溪、柏家坪、保安、仁和、禾亭、太平7个乡镇。
(7)西路平话小片分布在宁远县西部的中和镇各村。
(8)南路平话小片分布在宁远县南部的水市、湾井、天堂(部分)三镇。
(9)张胡贺刘土话小片主要分布在宁远县东部冷水镇的部分村落。因村庄和姓氏不同,这种土话在当地分别被称为“张家土话”、“胡家土话”、“贺家土话”、“刘家土话”。
(10)王骆单土话小片主要分布在宁远县东部太平镇的部分村落。因村庄和姓氏不同,这种土话在当地分别被称为“王仲胡话”、“骆全土话”、“单家土话”。
(11)下坠土话小片主要分布在宁远境内东端太平镇的部分村落。当地称“下坠土话”(“下坠”为村名)。
6、蓝山县
(12)楠市土话小片分布在蓝山县西北端的楠市镇、祠堂好乡、蓝屏乡以及正市乡、总市乡的一部分地区。
(13)城关土话小片分布在蓝山县中部的城关镇(塔峰镇)、竹管寺镇、龙溪乡以及总市乡、火市乡的大部分地区。
(14)太平土话小片分布在蓝山县东北部的太平坏乡、土市乡、大洞乡、洪观乡,另有毛俊镇的栗江头、沙溪等村和尚屏乡的禾家田等村的唐姓村民均说此种方言。
(15)新圩土话小片分布在蓝山县东部的新圩乡、早禾乡、田心乡(即现在的新圩镇)以及大洞乡部分村子。
7、道县
(16)小甲土话小片分布在道县东部的白芒铺乡和蛤坝镇(小甲村属白芒铺乡)。
(17)祥林铺土话小片分布在道县西南部的祥林铺、新车、清塘(部分)、营江(部分)、万家庄(部分)、审章塘(部分)5个乡镇。
(18)仙子脚土话小片主要分布在道县西北部的仙子脚镇。
(19)梅花土话小片主要分布在道县北部的梅花镇、寿雁镇。
8、双牌县
(20)理家坪土话小片分布在双牌县南端的理家坪、打鼓坪、江村三乡,这些地方原属道县,当地称这些地方的土话为“道县土话”。
9、江永县
(21)城关土话小片分布在江永县东北部的城关、厂子铺、井边、允山、千家恫、上江抒、铜岭山7个乡镇(场)。
(22)引夏层铺上话小片分布在江永县南部的夏层铺、冷水铺两乡。
(23)桃川仁话小片分布在江永县南部的桃川、蓝溪、城下、粗石江、清溪、上洞、源口7个乡镇。
(24)松柏土话小片分布在江永县东南部的松柏、黄甲岭两乡当地又称“七都话”(松柏一带)、“六都话”(黄甲岭一带)。
10、江华县
(25)“梧州话”小片主要分布在江华县西部的沱江、大路铺、桥市、白芒营、涛好、河路口、小抒、大好以及东南部的码市,共9个乡镇。又称“寨山话”。
(26)“八都话”小片主要分布在江华县西部的大路铺、桥市、白芒营、大石桥4个乡镇。[2]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3-28 17:42回复
    楠市话怎么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2-07 20: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