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结束了,有的孩子成绩理想,有的孩子成绩很不理想。都是同龄人,为什么成绩差别那么大?难道成绩差的孩子脑子笨吗?
同样长的假期,有的孩子早早就完成了作业,有的孩子总是到最后几天才开始着急,有的干脆拿来别人写好的,复制粘贴,做作业对他来说只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难道他不懂老师布置作业的用心吗?
同样是办一件事,有的孩子迅速完成之后再做别的,有的孩子就是喜欢磨洋工、拖拖拉拉、不认真,借口一大堆,耍嘴皮子的功夫了得,他是不想去办吗?
当然不是!没有笨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很聪明的,之所以差别那么大,主要是因为孩子的责任感、内驱力不同。有的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有责任全力以赴完成。而有的孩子,却没有这种责任感,只是随性地学习,高兴就学,不高兴就不学,别的事情也是如此。这就是同样资质的孩子,成绩差别那么大的根本原因。
孩子做作业磨洋工、拖拖拉拉、不认真,往往与很多家长以下的行为有关:
1.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
2.担忧孩子今后的发展
3.过多涉入本来属于孩子的责任范畴(比如,家长一遍又一遍叫孩子开始做功课,然后坐在孩子身边监督,最后再一道题一道题地帮孩子检查作业,要求孩子把每道题改正对才行)
结果是,每次交上去的作业都拿满分或高分,但你能说那是孩子的作业吗?当你把孩子的责任揽成了自己的责任时,孩子即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学习不是我的事情,自然就不会有学习的内驱力了。
下面,小编给家长递上4根火柴棒,希望能够点燃你家孩子内心努力学习的小火苗:
与孩子交流——为什么要学习?
我们改变不了他人的行为,但可以用我们的观点和行为去影响他人,也许会改变他人的行为。
当我们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时候,很重要的是事先把做这件事的重要性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们,即以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方法把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告诉孩子,这样有助于和孩子的合作。
跟孩子交流“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这样的理念:
你不是考试机器,你也不是为了爸爸妈妈而学习。你是为了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从而使你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学习;你是为了增长智慧,为了探索你的独特个性、人生价值,从而使你的人生更有意义和快乐而学习;你是为了更充分运用你的特长和才能去帮助他人而学习。
在聊天中告诉孩子:
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探索自我的过程,你会逐渐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不喜欢什么、不擅长什么;会学习到一些知识和技能,让你今后有更多的选择权,去做你感兴趣的事。
一位家长在与儿子讨论的时候,儿子问了句“如果我有兴趣做开卡车收垃圾的怎么办?”他这样告诉儿子:“如果你上完大学,觉得开卡车收垃圾确实是你兴趣所在、能发挥你的才能,那我希望你能在收垃圾的过程中做个有心人,研究怎样改善现有系统而更有利于环保,那你将会成为世界上最用心最棒的收垃圾员!”
每个人都能通过努力找到自己的才能,并发挥这个才能,用它去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这样从事这项工作才会让你开心,觉得有意义。反之,如果你的才能不在收垃圾上,你会觉得收垃圾工作很枯燥,它也不会给你带来快乐。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所培养出来的各种能力和技能会给予你更多自主选择行业的机会。
对孩子,你只需要提出3点要求:
1.一定要努力,总结经验就行,但不要过度在乎考试成绩。
2.在现在知识更新这么快的时代,你怎样学比从书本学到什么更重要。
3.对这个世界有好奇心,想去探索世界的未知,求知欲强,有终身好学精神。
明确责任,制定界限,逐渐放手让孩子承担
明确地告诉孩子,学习是你的责任,不是父母的责任;你为自己学习,不是为了父母学习。
制定界线:比如,寒假作业在什么时候完成,必须自己完成,完成的效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完成过程中有困难可以向谁求助等。
逐渐放手让孩子承担:包括完不成作业开学后需要承担的后果,作业错误率高需要承受的批评等,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做其他的约定。
规则制定好后,家长只需要和颜悦色偶尔提醒:功课做了吗?告诉孩子,如果他哪门学科需要帮助,可以说出来,我们一起找解决办法。只要他知道安排时间,知道轻重缓急。家长不要过多涉入,偶尔表扬孩子的时间管理做得很好。
与孩子一起检查他执行的情况
学习成绩来后,一起分析问题出在哪,怎样改进,直到孩子自己会做总结,有心去改,就好了。不要太频繁查孩子的成绩,家长容易对孩子的每个错误过于关注,接着就情不自禁地想“修正”孩子的每一个错误,从而引起家长与孩子的冲突。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些成长的空间,家长应该把握的大方向,看得更远。
把孩子的责任还给孩子,允许孩子犯些错误,反而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调动了孩子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这种方式,孩子成长了、懂事了,我们也落得个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孩子在初中成长的过程中,能通过失败的经历去思考、总结、改进和成长,那这段经历对他今后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远比孩子在家长的扶持监护下的优秀成绩来得重要得多。
与孩子站在同一个战壕里,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当孩子经历自然结果而意识到自己当初的选择是不明智的时候,我们的态度不应该是落井下石地数落孩子“你看你看,我都告诉你了,你偏偏不听,现在知道错了?”而应该是鼓励的态度“孩子,没关系。妈妈(爸爸)小时候也做了好多错事,吃一堑长一智,人就是这样成长的”。
每个孩子天生都孕育着积极向上的种子,只要家长对孩子有高质量的陪伴、关爱、赞赏、倾听和鼓励,就给这颗种子的茁壮成长创造了条件,孩子的内驱力就被激发出来了。当然了,要给孩子进步所需要的时间。
从短期来看,孩子在家长不停地督促监督下的表现也许比家长放手后的孩子的表现好,这也是很多家长不敢放手的原因。但孩子在家长监督下的表现来自于外界的控制,而不是来自于内在的力量。从长期来看,来自内在的力量会更强大更持久,我们毕竟只能陪伴孩子一段路,剩下的路需要孩子自己有内动力走下去,所以一定要接受孩子在成长中表现出的“不完美”。只要我们改变我们的态度和方式,孩子的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