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国农夫吧 关注:40贴子:349
  • 3回复贴,共1

我们已经到了抛弃落后的西方式思维的时候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谈起先进和落后,很多朋友脑海中会直接蹦出中国古代和现代吧。谈及先进和落后文化,大家恐怕也会认为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对比吧。古代中华文化,怕是现在很多国人都会认为那是应该扔掉的封建糟粕。谈及先进的文化,有很多人会认为西方社会代表了现在的最高水平吧。在这些朋友眼里,现代社会之所以能够产生各种高科技的产品,能够让现代人们享受着这自古以来所不能享受的幸福便利,这些大部分都是西方文化发展的创造,朋友们会认为,这就是文化的先进性带来的结果。表面看上去,的确如此,我们现在社会的丰富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我们享受到了古代人从来没有享受到的物质生活。但,这是真正的先进么?享受丰富一些的物质生活,穿着干净整齐的衣服,这不一定代表着先进文化文明。真正的文明是能够理解人存在的意义,是能够了解天地存在的意义,能够将人和天地结合起来,根据天地生存的大趋势进行安排人类生活。懂得了天地,这才是我们人类真正的文明。从这一点深入骨髓来看,能够做到天人合一的文化只有汉文化。因为汉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跟随天地的变化而变化,会随时根据天地的走向来调整自身的偏颇。汉文化超越其他种类文化的高处就在于不是根据人类自身的需要来调整文化。能够延续至今而不湮没消失,就是在于汉文化能够追随天地,而不是追随人类自身的欲望。限制人类自身欲望,跟随天地变化而变,这是汉文化超越人类的根本点。也是汉文化能够传习的要素。人类存在于世界之中,所思所为都要从根本上来出发。而人类的文化必须立足在人类长治久安的基础上。能够让人类永久的延续下去,这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任务。这也是人类社会的道。任何与这个宗旨相违背的思想和行动,都是有违天道。能够延续人类存在的思想和行动,才是我们人类应该遵守和寻求的方向。不论社会如何发展,人类社会的人道和人理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能够掌握人类社会的基本人道,就能做出符合人类正确发展方向的路线。天地是有先后主次之分的,世间的一切生物都有先后主次之分。人类社会也会有先后主次之分,这个概念自古不曾改变。有主次之分不是人类有高下之分,而是在社会职责上的分别。在几千年的汉王朝时期,几乎绝大多数官宦都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几乎大部分汉王朝时间都是在努力的推行以民为本,以公平为本的治国理念,这几乎是所有受过高级知识培训的国家管理人员的共识。但是,人有自我性。任何生命体都有自我性。这个自我性缩小来讲就是私欲。自我性是生命存在的基础。是因为有了自我性,这个世界才变的有生命力和丰富多彩。由于人类的思维性更高,人类的自我性更强,而这个自我性是永远无法消除的,消除了人类的自我性,那人类将会失去思维。由于自我性在左右,人类社会会自然的向自我倾斜。当社会发展到权利时期,社会物质分配会向自我倾斜,进而形成分配的不均衡,这是物体本性决定的,亘古都不会改变。因此,抵御人类自我性的发展,就成了自古以来所有社会管理者面临的最大问题。说到这些,就不能不提到人类的来源(详细请参阅我的周易起源篇)。天地宇宙生育了万物人类,是非常巧合的事情,天地不会因为人类的正确而夸奖,也不会因为人类的错误而灭绝。天地只是在根据自己的规律在运动变化。但是,天地既然生育出了万物和人类,那天地就会在这个衍育期内维持万物和人类的存在。这是天地生育养育万物的本能。这也是历代圣贤强调的大道。天地也是有自我性的,换句话说,天地也是有生命的。而在天地生育万物的过程中,自我性是无法消除的,消除了自我性就不会产生人类和万物。但是,天地却可以做到自我调节平衡,能够使自我性不至于做到灭亡自己。这就是天地的阴阳平衡。而万物和人类,却需要进行自我调节,这一点,天地是帮不上忙的,因为不能够自我调节平衡的万物,会被随时调节平衡的天地吞噬消亡。人类要想走出这个被吞噬消亡的结局,那就必须要进行自我平衡的调节。这就要形成自我管理。这个自我管理,放大层面看,就是社会管理。放小层面到个人,就要进行修身养性。不能做到修身养性的个人,会被社会消亡。不能进行平衡管理的社会,会被历史消亡。这个消亡,不取决于任何人力,而决定于天地循环。知道了这个概念,那就要深切的了解社会如何平衡管理,个人如何平衡自身。天地生育出了植物动物,但是人类不能等同于动物。动物的存在是没有自我约束性的,植物和动物的存在是为了活着而生存,它们没有主动的自我约束意识,它们存在的意识只是为了生存而变化。人类不同,人类有主动的自我约束性,这个约束性,恰恰是人类超越动物的关键所在。这个约束性的强弱,来自于学习和训导。如何引导人类的自我约束意识,是我们现存的每一个人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正确的约束,会延长人类存在的时间。错误的引导,会加速消亡人类存在的时间。这个正确方向,寻找起来是一个比较困难的目标,因为我们的自我性让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总是在趋向于走近自我,忘记长久,进而贴近动物本性:为了活着而存在。改变这个结果的唯一途径,是约束和引导。放在社会管理中,就是教育——正确的教育。能够约束自我性的,跟随天地运行方向的正确教育。


IP属地:山东1楼2018-03-27 14:06回复
    上文中的汉文化的汉指代的是我们这一脉相承的文化脉络,不是汉人或汉朝。明晰为是。


    IP属地:山东2楼2018-03-27 14:06
    回复
      2025-05-10 15:09:28
      广告
      说到我们文化的传承,现在能明晰的脉络也就是从后周时代开始了,之前的文化传承由于太过久远或者各种各样的原因很难再了解到了。
      从春秋时代以来,我们的文化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之前的东西似乎一下子断绝了,很难找到他们的脉络和概念。这似乎给我们感觉,中华文化的起始点在于春秋时代。在于诸子百家的传承。中华文化两千多年的传承,是由诸子百家开始的,后世的管理概念也是由那个时代开始的。包括我们现在划分的统治方式,似乎也是以那个时代为起源点。
      难道,我们的文化在之前是模糊的吗?从一些资料的点点滴滴中我们却能隐隐感觉到,三代文化不是简略的,更不是虚空的,甚至,三代的文化的层次,复杂性,境界概念要远远超出我们现在的文化和春秋时代的诸子百家文化。
      从表面上来讲,现在的文化是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各种管理体系为框架的学说为基础的文化。而在诸家的创始人之前,我们的土地上是存在完整有效的治理和生存文化的,并且更加稳固和单一。而从诸子文化出现以后,我们的土地上再也没能够出现类似于上三代一般的平衡时代。这是为什么呢?
      而诸家创始人,也是在经受了各种教育之后,才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学说,可是有一点很奇怪,通过史料来看,这些诸子几乎都不是出身在当时管理阶层之内的,而是大部分都出身在文化较为简略的底层。唯独道意的老子,我们知道,他是处在管理层次之内的人物,并且他有一个独特的天然条件,可以阅览上三代流传下来的典籍。
      在诸家中,历代公认对宇宙大概念和人类管理大概念理解最为深厚的正是老子。是因为他比诸家创世人更聪明么?恐怕不尽然。
      人之初,性本善。对初生的人来讲,这个善不单纯指善良,而是空白。人初始时候,对世界来说都是空白的,你能给一个空白灌输什么样的概念,那这个空白就会形成什么样子的类型。
      恰恰是老子能够在他独特的环境下接受了不同于别人的概念,他才能够形成独特的超越层次的思维。更加能够总结出和别人不同的观点出来。反观其他的诸子,很明显没有这些个便利条件。
      毕竟,在三代之时,能够进入到核心知识层次,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从文字和文字的承载工具来看,都没有更好的能够让文化便宜传播的方式,从之前资料的点滴来看,文化一直都是在小部分的管理阶层中传承,不具备能够让大部分人都获取知识的条件。
      而大众,在生活中,是需要知识的。在国家,也是需要大众有一定的限制性的知识的。国家在满足大众的基本需求下,会传播一定的浅显层面的知识给大众,以利于各种需要。而更深厚的层面知识,大众很难理解接受,国家管理者也无需要求大众共识。这也会造成核心知识在大众中的缺失。
      知识是积累的。从人类开始有独立生活性的那一天开始,知识就开始累积,由简入繁,步步为营。累积的知识到发展出可以记载知识的层面,这需要完善的思维和长久的发展。从记载知识到形成完善的团体管理和系统的行动,会需要更加长久的时间。这个阶段的发展,恐怕是我们现在所不能想象的繁杂。
      而上三代所具备的知识系统性,已经形成了完美的一个格局。因为他们在认识天地,并根据天地的变化制定出了一套适合的生存方式。
      这个认识天地的过程,很奇怪。从文字出现发展到能够识别宇宙规律,按常理不是生活在地面上的原始思维的人所能做到的事情。人的见识和思维很短浅,很难能够达到自己见识之外的境界去思考问题。更不能说去思考从来没有想象到的宇宙环境了。但从传下来的各种点滴来看,上三代的人做到了。并且做得很精细。
      他们怎么做到的呢?难道他们出去过地球?看到过宇宙?这个我也不知道了,除非我们现在能够看到上三代的典籍才能解答。
      关于宇宙层面的知识,恐怕是人类所有知识层面最深奥最艰涩的知识了。这些知识,在大众中无法实现普遍传播,只能存在于小范围的传承,这些传承人,在后周时代突然烟消云散了一样。如果没有周易和道德经的流传,我们根本不可能相信在过去的时代还能有如此境界和知识面的高度深邃的知识。
      而易经和道德经的流传,也能让我们隐隐感到,这并不是上三代文化的全部,甚至,道德经的内容只是在更复杂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简略的概述。易经,只是过去典籍中的一部分知识而已。或者,有比易经更为明显真实的典籍存在。
      以黄帝内经为例:从内经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内经是不完善的,有很多地方是拼凑的,摘录的,增添的,很多篇章都不能前后相承,文句统协。现在的内经没能够把完整的人体描绘出来。现在的内经不是原创的,是在上古典籍中继承的,内经所承的那些典籍中,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关于人体的描述,由于失落,不能完整的继承,仅仅留下了一部分内容,被内经摘录下来了。而丢失的那部分,可能更为复杂,也更为客观和完整。
      人生存面临的第一问题就是活下去,除了生存资料外,最需要的就是健康和治疗。上三代管理体系非常完善,在国家管理体系中,对人的健康不会忽视,也会建立国家医疗体系,这些医疗体系人员,会有国家进行教育,教育的典籍,应该是内经的祖文。
      除了天地和人体,当然还会有管理文献,少不了的就是律法和制度,也会有休闲运动,也会有种植栽培,也会有过去未来,也会有工商技法,会有太多太多的章典记述,今天,我们循不到了。但在那个时代,我们的诸子应该是可以多少能了解一些的。
      这个了解,刚才说到,一方面是国家需要大众了解一些浅显的知识,便于大众生活。另一方面,应该源自这些资料典籍的流动和传承人的传播。在后周时代,混乱会导致文化的传播,利益会导致文化的选择性。后周的灭亡,会导致文化的混乱,由于典籍的不方便传动和易损,太多的典籍会逐步的消亡。典籍消亡,文化也会发生大面积的消亡。
      一部分三代典籍,这个时候被一些人收留起来进行传承,慢慢的衍生出来各个派系的理论。而一些不知道是重要还是不重要,是有利还是有害的典籍,就此断绝。
      各个派系思想的深入分类,继承人发挥广大,我们的诸子百家就此诞生了。这些诸子百家的文化,根源都来自于三代的官方文化,混乱的后周时代,是我们文化的混乱期,没能够从根源上完整的继承三代的文化精髓和思想意境。
      这个时代的文化混乱和发展,是我们这两千多年以来社会形势的根本,也是我们两千多年来思维的本相。这个本相和三代是不是一脉相承,是不是基础相同,恐怕很难定论了。
      在后世的管理方式上来看,秦汉是个开创的时代。国家管理体制完全更改,三代时期为什么衍续一千多年甚至更久远的分封制度,现在不能结论。秦代为什么实行国家统一管理制度,也不能结论。从国家统一管理时代开始,我们的历史几乎都陷入了统一,混乱,灭亡,再统一的范畴内,而统一的时代,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国家管理者的行动偏差问题。
      三代管理者行动应该也有偏差问题,但他们能够稳定的衍续更长时间,而从资料中也很少发现有后代各种类似混乱症状的发生,更没有大众性的乾坤变动的事情发生,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好好去探究,以便于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未来。


      IP属地:山东3楼2018-03-27 14:06
      回复
        从秦汉之前开始,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那个阶段的文化的变化,先有后周时代各派文化的齐进,后有秦代文化的短暂修拣,到了汉代,文化已经变了一个层次或者方向。也出现了一大批学者在修整和解释文化。这时候,文化的普及范围要大得多,远超三代和秦代。而这时候的文化,很明显的发现,无论从境界和文笔,还是从方向和广度,都比后周时代相差甚远,恐怕更难以追随三代了。后周的文化只是官学文化的一部分分支,尚且能够发展出百家学说。到了汉代时候,大部分学者已经不能明晰我们的文字所传承代表的真正涵义了。为适应需要,这时候就出现了官方所主持的一些能继承到的零星精髓文化而修编的典籍。
        由于精髓文化在后周先秦时代的缩小,造成浅显文化在民间的传播,我们的文化层次突然降低到了精英水准。精髓文化的深奥和缩小,在官学体系中,也很难能够逐步恢复。人们所能接受的,只能是灌输进来的缩小版的精英文化了。这些精英文化,比较直观,比较易懂,比较简略,出发点是以人的感官和思维为方向的体现了。而三代时期以阴阳宇宙为思考方向的文化,范围越来越小。
        精英思维方向的缩小,决定着管理团体的方向的缩小。我们的历史管理体制,在这个时候完全形成了。这是我们历史经常动乱的根源。更可悲的是,在两千多年的传承中,我们的这个方向越来越小,我们的文化越来越退化,我们的思维越来越简单。
        简单退化到我们后来每一个人的思维都是在从个人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能够思维接触阴阳宇宙的人凤毛麟角,或者都被当做了异类来看待。
        文化的这个缩小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从团体角度来说,是历史动乱,大众遭殃。从个人角度来说,是多病多难,寿命减少。


        IP属地:山东4楼2018-03-27 14:07
        回复